目前,市场上有一种错误的认知,一提到民营经济,就认为是大厂、是资本、是压榨职工剩余劳动价值的寡头。
这种认知,完全错了。
民营经济是什么?是指除了国有及国有控股、集体经济、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的经济组织,它的主要成分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尤其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占了绝大部分。
截至2023年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49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
算上所有的市场主体,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月,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三分之二、带动近3亿人就业。
那些我们熟知的大厂,是极少数的,占比不到千分之一。
绝大部分都是很小的企业,例如个人公司、夫妻店公司、工作室形态的公司,以及各类个体工商户,比如开餐馆的、卖五金的、卖建材家具的、销售日常用品的等,还有一些小型工厂。
这将1个多亿的蚂蚁雄兵,才是真正的民营经济。而这背后,代表着1个多亿的家庭,3、4亿人口,更何况,每年还有源源不断的普通人注册公司或个体工商户,加入民营经济的阵营。
例如,2022年,成都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7.94万户,上海新设市场主体41.46万户,北京新设市场主体27.14万户,深圳新增市场主体52万户。数据背后,都是源源不断的创业者入场。
正是这些创业者,正是上亿的中小公司,带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参与促成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所以,任何否定民营经济的言论与行为,都是无知与愚蠢、恶劣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庞大的群体,国营经济是不可能吸纳得了的。要想国泰民安、人民富裕,出路只有继续全力发展民营经济,让更多人加入创业阵营,促成整个社会的持续繁荣。
事实上,很多民营企业的创办者还希望被国资收购,但是,不是非常优质的标的,怎么可能有国资介入呢。
有人要说了,民营经济里很不少偷税漏税的、有不少克扣员工工资的、销售方面搞假动作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依法依规处理就行。
或者,那些敌视民营经济的势力们,你们自己创办一家私营企业,经营一段时间,看看你做得怎样?
这个世界是,最可恶的有一种人,就是掌握着大把利益,然后否定任何其他探索者,或者自己过得不如意,就想否定任何其他正在努力并有所成就的人,他们无论对错,只想抨击。
这样的人,或有数百万数千万,纠集起来,就容易让人误解成一种社会风向。
事实上,放到十四亿人口里,这只是一小撮人的愚蠢认知。
为什么说对民营经济的敌视是愚蠢的、无知的?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得一些启发,历代封建王朝,经过了短暂的几十年高峰期,后面就会走下坡路。
农民的日子不好过,税多,收入来源少,不小心土地还被兼并走了。除了种地与做仆人,没有其他出路。做仆人还得有关系。
商人也不好过,地位低,做生意随时可能被封杀。到后期,出现了一些大商,跟官员勾结,把各个城市各个领域的生意都垄断了,小商想改善处境都难。
即使是政府的官员,地位低点的,衙门实权小的,想清廉一点的,后面的日子都不好过,可能连工资都要打折,有些低层官员连养家都成问题。
日子还能红红火火的,主要就是那些皇室王室成员、中高级官员,以及在官府里有关系的商人,构成了铁板一块的既得利益阶层,其他所有人都成了他们的韭菜。
到这个时候,政府能够收上来的税在变少,因为农民穷了,商人少了,大商还有办法避税,两大税源缩减。
政府主导的盐铁等产业,也会因为官员的层层贪腐,导致这种关键的税收也会出一些问题。
收入下降,但支出并没有降,皇帝要赏赐大员与王室,得花钱。边境防务,也要花钱,可能越花越多。
尤其是越来越多群众没有生计来源,生存空间没了,就要反抗,暴力推翻统治,朝庭又派军队镇压,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种局面,有朝代成功逆转了吗?
改革是有,但都是半途而废,最后都成了危局,直到下一轮反剥削反压迫的起义军打破局面,推倒已经腐烂的上一朝。
梳理下来,这里面一个关键的导火索就是,越来越多人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甚至没了生计,那就要出大问题。
根本上来讲,就是社会经济的繁荣出了问题。更深层的,就是民营经济凋零,占社会90%以上比例的老百姓,做点小生意都难。参加科举、经营政府的生意?这只是极少数人可能实现的,还要靠运气、拼关系。
所以,一个相对和谐繁荣稳定的国家,一定要给各种情况的人群提供工作机会,创造生存条件,拓宽发展空间。
封建王朝不想做,总想着控制,把人们的路越限越窄,最后就只剩下一条稍微宽点的路,考试做公务员,但公务员体系的正常运转,要靠社会经济发展来维持。
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仅政府主导的产业,又不足以维持整个社会的运转,容纳不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需求。
现代国家与社会,必须保障与促成民间的经济活跃起来,更多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才是长远之道。
这个目标的实现,就得靠民营经济的繁荣,要靠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