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最近网上又在热议要拍《权力的游戏》中「雪诺个人续集」,我当然也是一个「冰火迷」,因为现实政治太丑恶,如全世界都任一个「小学生」在北京胡闹,就是一种魔幻,中西一道演的,所以去戏中找刺激,好像是一种心理上的清洗,而戏比较好看的,只在西方,中国电影电视剧都看不下去。莎士比亚写尽了权谋吗?他比罗贯中写得更好吗?或许乔治RR马丁把他俩都超越了?总之现实肮脏,舞台上才有戏。眼下中东的巴以冲突,何时搬上荧幕,必定是好电影,何况好莱坞的大导名导尽犹太人。 】
胡适评『三国』、『水浒』,讲一个想像力问题,指出中国古典叙事的一个缺陷。他说『三国演义』拘守历史故事太严,而想像力太少,创作力太薄弱;其中最精彩的部份是赤壁之战前后,从诸葛亮舌战群儒至三气周瑜,会聚了三国的人才,尽力发挥了想像力与创作力,打破历史故事的束缚,故能写得颇热闹,除此之外只能是一部通俗历史,没有文学价值。胡适说『水浒』全是想像,故能出奇出色;『三国』大部分是演述与穿插,故无法出奇出色。他说,文学的技术最重剪裁,只消极力描写一两件事,使能有声有色,三国搜罗一切竹头木屑,破烂铜铁,不肯遗漏一点,故不能成为文学作品。
自古有「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之说,概因『三国』讲权谋,不必添油加醋,已经炉火纯青。而且,人们喜欢将尔虞我诈搬上舞台,中西皆然,京戏里的三国戏码,大概最多,脍炙人口如《捉放曹》、《借东风》、《群英会》,当然还有『失空斩』…… ;君不见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都是历史权谋故事,莎翁还有专门的历史剧一大堆,几乎全是亨利皇帝们的宫廷戏,所以如今大陆上清宫戏充斥电视屏幕,敢情是在学莎翁呢。
我读胡适讲古典之余,恰逢电视上正红火一部《权利的游戏》,将肮脏权谋娱乐化的经典,由小说改编成电视剧,BBC的杰作。剧情当然颇为火爆,但不少情节纯属猎奇而胡编,冷血残酷得叫人恶心。我纳闷的地方在于,中国经历了一场血光之灾后,大传媒上毫无顾忌演义宫廷权斗,易中天的『品三国』也中央电视台开讲,难道神州早已人心大坏,三国权谋不过雕虫小技了?全世界风靡这部「政治魔幻剧」,反衬出当代政治都退化至小儿科,每况愈下。所以「文学想像力」也是一件吊诡的事情。
说到想像力,有一本『魔戒再现』,英国科幻大家托尔金的系列,好莱坞也搬上银幕三部曲。这个英语的神话魔幻,写于一九三〇年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颇可与中国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一比,魔幻的想像力凝聚于人物,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堪称一绝,「小人物办大事」也许是英语文学的老生常谈?但魔力(权力)腐蚀人心的想像,可谓惊叹,他分际人类、矮人、精灵、人兽、霍比特人,乃至巫师、魔王等,其实也不比《西游记》更魔幻。
——摘自《五四拾穗●晨曦碎语》
(转自作者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