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七日哈玛斯组织对以色列发动的「阿克萨洪水」屠杀行动,至今超过十多天,随着以色列在加萨走廊边界集结大军,一场因入侵加萨而引发的新冲突也即将爆发。哈玛斯在「阿克萨洪水」屠杀了近一千四百位在以色列的民众,也抓走了两百多位平民为人质。由于以色列大军入侵加萨时,面对的会是除哈玛斯外还有两百多万居民的地区。在埃及已经关闭边界下,这场军事行动几乎确定会带来另一波人道灾难。
图片来源:达志影像/美联社
此时位于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以及在叙利亚边界的亲伊朗势力,也都开始对以色列发动不同程度的火箭攻击,外界对这场冲突可能向外扩散的忧虑也日益增高。届时中东地区在2018伊斯兰国势力被击溃后暂时出现的低冲突状态,就可能会被再度打破。
找不到完美受害者的以哈冲突
哈玛斯此次突入以色列境内所发动的攻击,既不是针对军事目标,也不是单纯的政治宣示,而是对当时位在以色列境内不分国籍的一般平民进行杀戮。其手段的残忍令人发指,对以色列来说,其可怖程度不是九一一的恐攻可解释,反而更像是二战纳粹以灭绝犹太人为目的之大屠杀(伊朗至今还公开指称大屠杀是伪历史)。也因此以色列会群情激愤,也使今年以来对纳坦雅胡总理诸多民主倒退作为的反对声浪暂歇,大家都加入全国团结政府一致御敌。
由于哈玛斯此次是进场屠杀,而且是根据事先的标示按图索骥,逐屋逐户搜杀不留活口,以色列自此已无可与哈玛斯共存的空间,因此入侵加萨的目的就是要消灭以加萨为根据地的哈玛斯势力,而不是如过去般将哈玛斯围堵在加萨境内。但因为加萨人口密集,军事入侵所带来的平民伤亡无法避免,几乎就必然会出现另一波人道灾难。
此外,以色列入侵加萨后为了彻底清除哈玛斯势力,也势必要留在加萨地区一段时间,这对以色列来说会是另一个高强度军事负担。要如何能达到目的但又不会让以色列军队被长时间绑在加萨走廊,会是个大问题,因此这个加萨行动对以色列来说,也是很大的麻烦。只是以色列经过这个屠杀事件后,似乎不认为还会有其他方案。
就此事的本质来看,以色列固然是哈玛斯屠杀行动的受害者,只是其后续对加萨的军事行动也几乎会带来新的人道灾难。另一方面,以色列过去的屯垦区扩张问题,特别是在纳坦雅胡长期担任总理期间,对屯垦区的扩张多不予以制止。放任其扩展的结果,自然加深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包括巴勒斯坦民众日常非常羞辱性的经验在内,而每次冲突的发展,多是先出现巴勒斯坦组织攻击以色列军人或民众,接着是以色列出动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境内抓捕,或是对巴方展开炸射以报复首谋,但这个过程带来更多无辜巴勒斯坦民众的伤亡。这个互动的长期结果是让彼此的仇恨值日益升高,以巴双方都有一群人背负着家人有伤亡的血海深仇(但巴勒斯坦人显然高出许多),浓得化不开的苦大仇深。
以色列中当然也有人对屯垦区政策有话要说。虽然屯垦区之后带来更多的以巴冲突,但以色列在2005年将其加萨走廊的屯垦区完全放弃并交给巴勒斯坦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对此区域无法管束,到后来只是让加萨地区变成激进组织哈玛斯的根据地。
因此以色列也有人会主张,这次的屠杀与屯垦区政策导致的冲突无关,因为加萨走廊已经没有屯垦区了。虽然约旦河西岸的屯垦区带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民众的冲突,但这次却是屯垦区不存在的加萨走廊发动对以色列平民的屠杀攻击,因此认为就是因为以色列放弃了这个区域的屯垦,失去对这个区域的经营,导致与以色列势不两立的哈玛斯在该区域坐大,并以该区域作为攻击以色列的跳板,导致这次的屠杀行为。
哈玛斯的恶行固然令人发指,可是以色列过去的作为也没让事情变得好过一些。但从任何角度看,哈玛斯的屠杀作为都不能被容忍。知道以色列本身的作为也非纯白无瑕,与了解到巴勒斯坦普遍对以色列的敌意后,可以感觉到这基本是个没有完美受害者的道德悲剧,以巴固然身陷其中,但阿拉伯世界的惺惺作态也是问题之一。只是我们在看到哈玛斯的犯行后,是不能将其与以色列在道德的天平上等量齐观。但我们也希望之后的任何行动不要让这个道德悲剧变得更严重。只能恳求上帝帮助我们了。
为何对加萨军事行动无法有乐观的理由
哈玛斯攻击以色列后抓了人质退回加萨走廊,面对以色列报复入侵,哈玛斯反而呼吁民众不要撤出。当然埃及关闭边界,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多不愿意收留巴勒斯坦难民,因此加萨居民想要走也是困难。但哈玛斯要加萨民众不要离开之举,也被外界认为是有意拿加萨居民当人肉盾牌。因此说哈玛斯是挟持加萨居民的指控不胫而走。
但哈玛斯在2007与之后的选举显示,其在加萨的支持都超过六成,其支持度超过构成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体的法塔势力。因此加萨居民是否认为自己被哈玛斯挟持可能也是个疑问。但如果加萨民众不撤离的理由有与想掩护哈玛斯有关,以色列军队如是在这个情形下攻进加萨时,很可能会陷入市街战,并与整个加萨民众为敌,这会让追讨哈玛斯变得更困难。
这个发展也使加萨军事行动可能会变成一个长期占领行动,这会使冲突外扩的可能性大增,特别是北部黎巴嫩真主党蠢蠢欲动,叙利亚的亲伊朗民兵势力也可能会发动攻击。由于这两个组织是直接听命于伊朗,因此这两个组织一旦加入战局,意味着伊朗会有深度的介入,使得以哈战争会外扩为以伊冲突。届时就可能看到波斯湾陷入一片战火。此事一旦发生,将是个高度灾难性的场景。
中国在中东影响力不高,一带一路论坛直接受影响
以色列与美方都说没有直接证据显示伊朗指使这次的哈玛斯攻击。在最近一次与台湾的智库会议上,以方学者也说哈玛斯因宗派理由,虽然其武器与军训多是由伊朗支持,但本身依旧有独立性,不会受伊朗指令发动这个攻击。
此外,由于哈玛斯是用超过了一年以上的时间来计画这个攻击行动,因此认为哈玛斯是因近期以阿复交之进展导致其担心被边缘化而发动攻击,就可能无法解释这个哈玛斯行动的原因。如果哈玛斯不是因为近期中东外交的发展,或是做为伊朗的代言人而发动这个行动,哈玛斯的行为就无法以外交逻辑的理性来解释。哈玛斯无意与以色列共存,要消灭以色列的意识形态,就会被认为是主要理由了。
既然伊朗都被认为无法直接指使哈玛斯,主张中国指使伊朗挑起冲突的说法,自然更没有说服力。只是中国之后的作为,也让中国陷入更不利处境。
首先是中国绝不谴责哈玛斯,这使中国与西方及以色列的分歧更大。中国可能是为了维系其与阿拉伯的关系,而选择不指责哈玛斯,将重点放在呼吁双方停火,与谴责对平民的攻击上。虽然中国此举自认为是间接谴责哈玛斯,但正因为此举也有暗批以色列对加萨行动的意味,因此与西方及以色列的分歧更甚。
当然中国可以完全不理会是否要与西方在站一起,甚至可能为了维系中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北京要特别展现与西方不同的立场。但当美国总统拜登前往中东与各领袖会面,国务卿布林肯在事件发生后四十八小时内立即飞往中东展开穿梭交之际,却完全不见中国所踪。北京也在释放人质的谈判上没有任何角色,也无意采取行动。一月初中国推动阿伊复交的风光场面,在此次事件上却因其不作为(或无法作为)而被戳破假象。显然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是很有限的。
在哈玛斯屠杀行动之后十天,中国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由习近平亲自出面主持,但不仅欧洲出席的国家领袖只有匈牙利与塞尔维亚,连中东地区的出席者, 埃及与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也都降级参与,中东国家多在忙于与来访的美国务卿会是美国总统见面以处理这个以哈冲突。由于中东是中国带路倡议的关键区域,但有这样的出席状况,足以显示中国影响力可能没那么大,或者是中国经济下滑后,也开始弱化中国对外发挥影响力的能耐。
中俄伊朗亚欧陆权轴心的出场
中国在哈玛斯攻击事件采取的立场,加上伊朗摆出对哈玛斯行动背书的态度,让中俄伊朗这三方靠得更紧密。这个三方同盟在2014俄罗斯并吞克里米亚, 为反伊斯兰国而与伊朗合作等议题出现合作后,随着2022年中俄合作上不封顶的战略宣示、俄罗斯之后攻打乌克兰、以及2023年伊朗包庇哈玛斯,中国也拒绝谴责哈玛斯后,使得这个三方合作变得更密实。
虽然以哈战争让沙乌地阿拉伯宣称其将暂停与以色列谈论建交一事,原先在G20提到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可能也因此会受到影响,但哈玛斯攻击行动也让沙乌地阿拉伯会更担心伊朗势力在中东扩大的问题。美国也可能因此再度参与中东事务。因此所谓美国因页岩油及其他发展之故而欲退出中东的期待,应该可以休矣。
美国重新介入中东是否意味着美国放弃对印太的重视以及对中国的警戒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美国派往中东的军力与其在印太的部署无关,美国没有抽调其印太军力前往东地中海。反而显示美国过去将印太、中东、欧洲分为三个独立区域的思考,可能会调整为欧亚一盘棋。面对中俄伊朗的背靠背,印太─中东─地中海─大西洋的连线也在加强。这个局势相当值得关注。
作者为读错书,入错行,生错时代的政治边缘人
来源:思想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