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誉 丹语录 2023-08-27 20:46 

当人们经常悲天悯人的时候,总是会谈到民不聊生,而忽视了社会的之中除了“民”之外的另一个阶层——官。官和民是构成社会历史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民不聊生备受关注,而官不聊生却无人问津。

说到官不聊生,许多人都好奇地反问在:有那么严重吗?

明洪武年间严刑峻法,因为政治案、经济案、腐败案……而诛杀官员成为常态。许多官员在上朝前,先交行后事,然后与家人永别。如果,晚上还能活着回到家中,自以为万幸。这种情况在当时已经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可见,官不聊生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升官大官几乎是所有当官人的人生梦想,然而却有官员因为升任宰相而如临大限

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刚刚接到丞相任命的公孙贺,竟如同接到死刑的判决书一样痛哭流涕……丞相是汉代位极人臣的全国最高长官,公孙贺又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的丈夫,与武帝是连襟挑担。他先是侍中,就是为皇帝服务的长官,直接担任丞相可能还不够格。因为丞相为三公之首,百官之长,大汉开国以来,都是由为国立有大功的侯爵担任。于是,汉武帝就先加封他为葛绎侯,作为铺垫,然后再顺理成章地任命为丞相。封侯拜相,好事成双。他最清楚当时丞相的地位和权利,这本应是他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那得到丞相之位的他却为何如同坠入万丈深渊?

公孙贺临深履薄地煎熬了11年,到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2年)春正月,身为丞相、葛绎侯的公孙贺和他的儿子——主管全国车驾交通长官太仆双双被捕入狱,不久就命丧狱中。

公孙贺11年前荣升丞相之时,就已经看到自己今日之祸,这绝不是杞人忧天……

勤奋敬业、遵纪守法的清官干吏也会不得好死

贪官恶官之死,固不足奇;然而,清官干吏之死,就匪夷所思。

西汉武帝至宣帝时代,有个名臣严延年在河南郡当太守。这位严延年确实是一位好官,遵纪守法,照章办事,并且能力超强。的确,《汉书》记载:他虽然身材短小,但是精明强悍。还高度评价:他对政事的反映灵敏和行动迅捷,即是孔子弟子中行政能力最强的子贡、冉有,精通政事的能力,也无法超过严延年。

严延年从小就学习法律,初入官场就在郡守府中当吏员,后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历任御史、侍御史、御史掾、县令、长史、涿郡太守、河南太守等职,并且一直都是按照朝廷的制度政策办事,自己也没有半点贪污腐败等不法行为。

他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郡中政治清明。严延年升任河南太守,因治理有方,还受到朝廷重赏黄金二十斤,当地豪强们纷纷收敛,民间也没有盗贼,他个人的威望甚至震慑周边的郡县……

一年以后,严延年就被朝廷“弃市”(在闹市处斩,尸体供人们自行分割食用,一种极具人格侮辱性的死刑)。可能,严延年至死不明白,自己这样的好官,怎么会落得这个下场。严延年的母亲却在一年前就看到了儿子的最后的悲惨下场。可见,像严延年这样的好官不能善终者,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炮制酷刑、大肆株连、制造冤假错案的酷吏被诛灭家族

武则天时代两个臭名昭著的酷吏——周兴、来俊臣,也无法逃脱这个规律。

天授二年(691年)初,专门掌管谋反大案的周兴竟然遭人举报——谋反,武则天命另一酷吏来俊臣审问。作为同僚的来俊臣于是先请周兴吃饭,席间来俊臣问:“疑犯如果硬是不认罪,该怎么办才好?”周兴大笑说:“这太容易了,把犯人放到瓮里,四周燃起炭火。”来俊臣命人找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出的主意用大火把瓮烧得通红,然后站起身对周兴客气地说:“来某奉陛下圣旨审查您谋反案,请君入瓮吧!”周兴立即磕头求饶,当场招供。按法律,周兴当处死刑。虽然,武则天赦他一死,命改判为流放岭南,却在途中被仇家所杀。

来俊臣还与他的党羽十几个人,编制一篇《告密罗织经》,共有几千字,都是预先有系统地按内容分例成细目,还要布置怎样罗织犯罪人的事实和缘由,命令他的党羽照此去告发,有时也把密告信投于匦院而让皇帝知道,这种案子武则天多是委派来俊臣去审理。

来俊臣另外制造了一种刑具,叫做“突地吼”(受刑者在地上边跳边狂喊),凡是上了这种突地吼枷的,都要在地上不住地转圈,很快便会晕倒。他又制造了十几个枷,称名为“见即承”(受审者看到就当场承认)。还有“铁圈笼头”(类似于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当审讯囚犯时,在圈中加上楔子。其余还有各种名号的刑具数十种,大致都是如此。囚犯不分其原来的身份贵贱,一律是先把枷棒放在地上,再把他叫到跟前对他说:“这就是刑具!”见到刑具的人立即魂飞魄散,无不自己诬陷自己谋反。而武则天又以高官厚禄给予重赏,因此他们争比看谁更为残酷。因而告密的人,在大街上纷然皆是,因而名流们在世短暂,出了名仅可经历几日而已。在审理武则天交办的案子时,凡有不合他心意的,便对犯罪人实行株连,长幼都要坐连其族,一杀就是千余家。

朝官们因为要去上朝,不定何时便会遭到突然抓捕,一旦被抓走便可能落得全家族被杀的结果。因此在与家人告别时便说:“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相见?”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六月三日,武则天将来俊臣斩于闹市并陈尸示众。人们不论是老少都憎恨他,争相去剐他的肉,很快就把他的肉割得丝毫不剩。武则天得知来俊臣为民众如此痛恨,方下诏指责他的罪恶,而且说:“应该诛灭他全家族,以解百姓的愤恨,可依法查抄他的家产。”来俊臣身死族灭后,不论是士子庶民还是男人女人,人们都在大街上奔走相告,弹冠相庆地说:“今后,我们睡觉时脊背才能贴着席子,睡安稳觉了!”

宰相竟然要用装腐败来保全自己

五代十国时期,北海(今山东青州)人韩熙载在南唐当宰相,南唐的后主李煜即位后特别猜疑北方人在南唐做高官的,甚至连续毒杀了好几个。韩熙载也是北方人,就特别害怕祸及自己,竟然一反常态——就故意装腐败,特别放纵自己,让自己的本性全然暴露无遗。

韩熙载故意不遵守官员的礼仪和国家法度,变卖了全部家产,买了几百名妓女和演员,过着荒诞不经,纵情声色的快活日子,所有的靡靡之音和美女姿色等所有感官刺激的乐趣,没有一样没被他享受过。

南唐朝廷每个月发给他的巨额俸禄,根本都不够他花销。他就故意穿着破衣旧鞋,装聋作哑,抱一面琴,带领领着自己的门生——南唐状元舒雅。韩熙载让他一手拿着上朝的笏板,一手掺扶着自己,随便沿街乞讨,以维持每天的生活……

后来,南唐后主李煜对韩熙载还是不放心,就派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作为特务潜入韩府,仔细观察韩熙载的所作所为,然后把现场情景十分写实地画出来给他看,类似于当代特务拍摄的照片和视频等情报资料。这幅画就是《夜宴图》——即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如今珍藏在故宫博物院。此画正是韩熙载迫不得已,而沉迷于放荡生活难言之隐的真实写照……

韩熙载正是用这种装腐败的办法,安然躲过劫难,于开宝三年(南唐后主李煜贬称“吴王”,启用宋年号,公元970年)得以寿终正寝,时年六十九,被南唐追赠右仆射、同平章事,谥号“文靖”;而且他被江南人士称其为“韩夫子”、“神仙中人”。这都得益于他成功地装腐败。

仅两个案共处死官员五万多人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九月,占城(今天越南)向大明入朝进贡,宰相胡惟庸因没有及时报告皇帝,就被定为谋逆案。洪武皇帝立即下令将胡惟庸处死,并下令严查和胡惟庸有牵连的人,当时数万人因此丧生。一月后,洪武皇帝以丞相多奸邪为由而废除了秦汉以来的实行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而满朝文武竟无人敢发一言。

洪武朝另一起大案,就是“蓝玉案”——因由蓝玉本人牵连出的官员不可胜数,因此案被杀的人多达一万五千人,其中包括一个公爵(冯胜),十三个侯爵和不胜其数的大小官员,至此明洪武年间的功臣名将几乎被屠戮殆尽。

两案受株连被杀的各级官员及家人5万余人,至于那些被逮捕收监、开除、辞退,及被迫辞职的,竟然达七成以上。

不与篡逆者合作,就惨遭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灭十族”

古代刑罚中,最为残酷的应该是诛灭九族——就是从当事人起,往上数四代而至高祖,往下数四代而至玄孙,这八代人,如此再加上自己这一代,共九代人,正好形成以各代家长为中心的九个家族,在遭受株连中被全部处死。那么,何来“灭十族”呢?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明朝的燕王朱棣(即日后的明成祖)经过四年“靖难之役”攻占南京,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只有,建文帝的老师——翰林侍讲、翰林学士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燕王朱棣也被方孝孺的气节所感动,就特别想请他为自己即皇位起草诏书。方孝孺进到朝廷,悲痛的哭声响彻大殿。燕王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己折磨自己了,我本来无意皇位,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立即质问:“现在成王在哪里!”燕王回答:“他自焚而死。”方孝孺又质问:“为什么不立他的儿子。”燕王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他的弟弟?”燕王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就让侍者献上方孝孺笔墨纸砚,并对他说:“这个诏告全天下的诏书,必须由先生您来执笔。”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你这逆贼!我死就死,诏书我绝不起草。”燕王震怒……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五日(1402年7月25日),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绝命之词说道:“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还有什么企求?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方孝孺被车裂于南京闹市,时年四十六岁。

燕王并没有解恨,随后连续七天屠杀方家九族之后,杀无可杀,就在九族之外,加上他的学生家族——“生族”……死者多达八百余人。

此外,还有官员因种种原因而自杀,甚至有官员死于一种莫名其妙的精神压力——“忧惧”。

往期精彩链接

想要关注作者更多原创作品

约课约稿,请关注

微信:王丹誉(wdy1210068)

今日头条:丹语录

新浪微博:丹誉谭古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