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采购经理指数: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5%、50.6%和50.7%,比上月下降0.7、1.1和1.3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持续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连续四个月的弱复苏被打断
过去的8-9月,中国经济其实出现了初步的复苏迹象:通胀数据有所回暖,工业增加值增速扩大,消费在假期的加持下有所恢复,三季度GDP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轻而易举,目测经济已经从疫情的影响下逐渐走出来了。经济到底凉没凉
但10月PMI的公布,却让人对复苏进程平添一些担忧:新订单指数不好看,说明制造业需求还是不行;化工有色等上游产业景气度差,说明基建和房地产需求疲软依旧;非制造业景气回落,说明疫后线下经济活动的恢复动能已近终结。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复苏必将是一个坎坷的过程,需要政策再扶上马送一程。
看图,连续四个月的弱复苏扩张被打断:
“病情”反复,药不能停
其实受假期的影响,每年的10月份PMI都是相比9月份下降,但降幅不会这么大,平均也就0.3%左右,今年的这个降幅并不是一句国庆节影响可以解释的,只能说明我们的恢复还是比较脆弱。
10月的非制造业PMI今年已经6连降了,
10月降至平衡点附近:
打个比方,中国经济现在就相当于一个大病初愈的人,身体刚恢复了一点,但是病情很容易反复。
这个时候,主治医生是不应该掉以轻心的。药(政策扶持)不能停。
外需萎靡,内需驱动不足
知乎网友:
东莞某制造业厂家,去年还能维持两千人的规模,今年缩到一千人不到,还在缩,外贸业务掉的很夸张
广州某设计公司,去年单多的忙不过来所以扩充人手,今年直接给差点整破产,老板已经把房车都垫进去了
还有佛山某陶瓷企业,额,只能说当年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凄凉,毕竟是和房地产挂钩的……
内需方面,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5%,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过去5年同期平均下降0.9个百分点。
外需方面,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8%,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过去5年同期平均下降0.2个百分点,外需下滑幅度大于季节性水平。
结论:依靠出口模式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到了极限,外需疲弱,而内需驱动不足。
房地产拖累经济恢复
房地产消费仍然是拖累内需的最重要因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份,社会商品零售同比增长5.5%,但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19.8%。
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10月楼市成交量整体同环比均下降。一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降11.51%,二线城市整体环比小幅下降1.75%。10月份商品房市场投资与销售持续9月份的跌势,意味着不仅房地产行业仍然处于困难之中,房地产的上下游行业,比如装修、建材、家居、家具、家电等依然低迷不振。
9月一系列的“史诗级”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雄起了几天,但各地销售数据长则一月、 短则一两周,又恢复了疲态。这么大的政策力度仍然没能扭转预期,说明这个行业仍旧没能见底。所以行业龙头万科说“房地产行业进入最痛苦阶段”。
结论:仍处于“房地产不行了,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建立”的阵痛期。
提振内需,核心还是要提振老百姓的钱袋子
10月份官方PMI数据并不理想,各项指标均低于预期水平,虽然有季节性因素,但需求放缓是造成收缩的另一主要原因。
既然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如此重要,那么房地产政策刺激的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啥?想买的人买不起,有钱的人又不缺房。
内需不振的根源是啥?都在说”消费降级“、”消费收缩“,兜里有钱谁愿意降级,如果像前些年那样,市场上机会多,收入的预期一年比一年乐观谁乐意收缩。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是收入稳定的问题,是信心和预期的问题。
要“富民”,要轻徭薄赋,要给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简而言之,就是要:恢复老百姓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