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背靠大洋,面对大陆,这个位置就叫台湾独特、重要、痛苦。前一帖《台湾的痛与美:大洋与大陆之间》,我讲陆权与海权的对峙,也讲「华夏民族诞生在黄土高原,不知道海洋是什么」;然而反之,海洋民族不是也不知道「内陆取向」是什么吗?那是封闭、保守、恐惧海洋,所以需要维持千年秦制,台湾有些人便心心念念于「大陆情结」,已经建立民主政体,却还幻想去亲昵、勾连、贸易「专制大陆」,不是找死嘛!

习近平“大国崛起”,“走向大洋练兵”,在南海吹沙造地,并对台湾进行海空环岛巡航,并称未来将以飞弹攻击台湾的机场、雷达、通联枢纽,然后大规模两栖登陆,武力统一台湾。

美国再次面对太平洋西岸出来的挑战者,不是山本五十六和珍珠港偷袭,而是一场全球疫情,对美国海军全球部署能力造成沉重打击,11艘海军现役航空母舰,就有4艘染上新冠病毒,且全都是部署在印太地区的战舰,分别是罗斯福号、雷根号、卡尔文森号和尼米兹号,都暂停军事移动,由此而使得中共的辽宁号航母编队,得以穿越宫古海峡并绕行台湾东部,突破第一岛链。

美中对决太平洋,二〇二〇年七月美国务卿蓬佩奥首次访问东亚,美日印澳四国外长在东京举行“四方会谈”,要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实质乃是组建一个“亚洲小北约”,以对付咄咄逼人的中国,先有此四大国结盟,便可在未来延揽诸如越南、泰国、台湾、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亚太小国加入,组成一个“印太多边框架”,乃是要在“第一岛链”封住中国,这个框架中,台湾举足轻重,是显见的。

东亚早在三十年前就应有这个架构,迟至今日才来建构,就是美国与国际社会被北京“韬光养晦”懵了三十年。

自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以来,东亚的区域政治,基本上只是美苏战略对抗的一个次要的投射点。朝鲜半岛的三十八度线、中南半岛的北纬十七度线加上台湾海峡, 既成为美苏之间的一条冷战疆界,也构成了东亚的一道屏障。东亚地区便在这个结构下持续了四十年的相对稳定。日本的“经济奇迹”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都是在这个构架和这段稳定期内实现的。

三十年后我们发现:

1、“工业东亚”烟消云散;
2、“大中华经济圈”被中国崛起取代;
3、“东北亚经济圈”始终没有出现,朝鲜依然是一个“核爆点”;
4、日本一直在美中之间挣扎、投机;
5、中国“民族主义”勃兴成为集权的帮凶;
6、中国经济起飞、制度倒退;
7、美国过早撤离亚太,乃是这一切的主因。

台海未来难免一战?中国有能力攻占台湾?
台海一旦开战,美国会不会协防台湾?
美中对抗将会走到哪一步?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

瘟疫东来之际,西方大声索赔,第一个叫得最凶的,是澳大利亚,而今天为了贸易和经济,也是它第一个与北京缓和,重构伙伴关系,中共用经贸手段,解掉了「印太多边框架」的第一个环扣,围堵中国的链条就散掉了。

这三十年,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已经摆平全球,也买下全球。它是中共手里的一张王牌。中共「韬光养晦」,出卖廉价劳动力和中国环境资源给西方,他们却赚了利润,偷了技术,达成「大国崛起」,也让西方失去优势,这种「鬼推磨」屡试不爽至今。

所以,东亚、印太已经荒废六十年,这回还得散架。

 

(文章转自作者脸书)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