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观点 第250期  2023年11月5日

林保华:作者为资深评论家、专栏作家、中共党史学者。曾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员,研究中国政经改革。

林保華:香港夜繽紛 難解金融困
▲今年2月香港疫情解封后,香港经济并没有明显的反弹,金融中心地位大为减色。 Adobe Stock

香港长期是国际金融中心,但是自从2020年实施《香港国安法》后,大量人才与资金逃出,金融中心地位大为减色。

股汇市低迷,「抢才」失败

香港政府统计处2022年中期的数字显示,该年首季,香港金融及保险业就业人数不足28万,按年减少7,000人。截至2021财政年度3月底止,具有核数师监管职能的财务汇报局局内整体员工流失率就高达30%。而该财政年度香港金融管理局在市场上承接约85.8亿港元沽盘(卖盘),以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的一种,即固定本国货币与某特定外币之汇率),银行体系的结余,6月24日减少至约2,333.08亿元。由2022年5月至6月的短短一个多月间,金管局14度出手,总共动用1,042.8亿沽(卖)美元、买港元,以致银行体系总结余流失逾30%。

这个情况在这一年多内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而且还在继续,尤其随着中国经济的恶化而恶化。如果以香港股市作为标竿的话,港股最高点出现在2018年1月29日,恒生指数是33484点,当时高过台股加权指数两万多点;然而今年10月19日的港股恒生指数是17,295.89点,台湾加权指数是16452.73点,两者差距不到一千点,可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动摇。

香港的「抢才」计画没有成功。去年12月启动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画」,截至今年2月,来自中国的申请案高达8,325宗,占整体95%,来自美、加、澳的申请案则分别仅占1%。那只能是香港更加「中国化」,尤其是金融人才更是如此。 「中国化」就是习近平的本意,包括所有宗教的「中国化」。

「地摊经济」救不了内需不振

今年2月香港疫情解封后,香港经济并没有明显的反弹,尤其内需不振,一开始还推给香港外游人多,经过半年还没有什么起色后,香港特区政府终于捡来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的「地摊经济」,以各种花招吸引游客。

例如启德邮轮码头8月18日首日举办市集,主要出售本地特色手信(即伴手礼),可是现场人流不多。 「名胜世界壹号」邮轮下午抵港后大部分旅客把握时间到市区观光,有档主(市集摊位主)及旅客认为市集缺乏宣传和指示不足。

2023年9月14日推出「香港夜缤纷」,民望一直偏低的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夜缤纷」的构思背景是,市民的生活习惯因为三年疫情而改变,晚上比较少外出,商铺、食肆或商场都提早关门,市民的选择好像也就减少了,因此政府研究以「夜市」来推动夜间经济。

活动及措施包括:商场延长营业时间以增加人流,并于2023年9月下旬起在部分海滨划出小贩认可区摆摊,在湾仔海滨长廊一带举办「海滨游艺坊」,设立香港地道街头小食的熟食摊位、大排档、纪念品、手信区为主题,在晚间举行大型表演节目及活动等等。被选中的地区还有观塘海滨等地。

但是实施结果不佳,除了10月1日放国庆烟花结束,在湾仔海滨观看焰火的人群顺便逛一下夜市后逐渐散去。国庆烟花总算吸引大量市民观赏,也使尖沙嘴及中环不少食肆爆满,部分餐厅更可做到两轮生意,估计业界由中秋至国庆每日约4亿元营业额,情况不俗。

其他时间均乏善可陈,到晚上8点钟已经没有什么人流了。原来他们许多人去深圳消费,因为那里东西便宜,花色品种多,服务态度也不错。岂止夜市,各色商铺都很多,例如在深圳的商场中菜馆吃4至5道菜只需约170元人民币,一道黑醋松子鱼在港收费过百元,深圳只需60多元;有人曾在两地超市就同一农场出产的南瓜价格比较,香港售90元,内地仅售约20元。而港币兑人民币相差并不多。再想想九七前是中国人来香港取经,尤其是服务态度,现在却倒过来了。因为香港市民对现实不满,岂能好好的为顾客服务?还不是摆出一张臭脸?

至于夜间高消费的酒吧,因为大量中产阶级与高档客移民与迁走,生意也大受影响。桑拿(三温暖)业的情况比疫情期间更差。而股市连番下跌,大家荷包羞涩,「全民皆穷」,哪里能提振消费?

香港內需不振,於是香港特區政府還把希望放在中秋國慶節的中國黃金週,然而迎來的還是失望。Adobe Stock

▲香港内需不振,于是香港特区政府还把希望放在中秋国庆节的中国黄金周,然而迎来的还是失望。 Adobe Stock

黄金周迎不来黄金

于是香港特区政府还把希望放在中秋国庆节的中国黄金周,然而迎来的还是失望。十一黄金周自9月29日中秋节开始,首日访港中国旅客人数较疫情前的2018年同期减半。据香港入境处数据,9月30日黄金周第二天,约有15.9万中国访客人次入境,仍较2018年同日的26.1万人次少近四成,但比今年五一黄金周第二天约15.6万人次增约2%。踏入一连3日的中秋国庆假期长周末,亦是疫后中国和香港通关后首个十一黄金周,据入境处数据,截至10月1日晚9时,经高铁西九站入境人次为48,472,出境人次为50,959,出境人数还是多过入境人数。另有不少趁黄金周访港的中国客称,行程还是以游览景点为主,消费为次。

一连8日的中秋十一国庆黄金周10月6日结束,据香港入境处表示,其间累计109.2万内地旅客访港,日均13.6万。据香港媒体统计,与疫前2018年十一黄金周比较,香港日均中国客入境人次恢复水平逊于澳门,香港回复约六成,澳门则回复约八成。今年中秋十一黄金周约110万中国旅客访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指称,8月旅客只达新冠疫情前3年平均八成,仍未重回疫前水平,国庆黄金周也是恢复八成。

依赖「一带一路」重生?

不过香港特首李家超也想到妙计,那就是10月17日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峰会论坛,即使许多国家元首没有出席,香港还是派了70个人的庞大代表团,人数多到无法全体入场,部分在外看直播。李家超表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全力为沿线的企业和经济体提供所需的高质量专业配套,包括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建筑工程、航运物流、创新科技等。他邀请各地企业家来港建立「一带一路办公室」,推动更多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高质量发展项目。 「一带一路」正在走下坡,有损习近平颜面,通过这次会议能否刺激重生?可是香港的人才呢?

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不能靠地摊经济与本地或旅游消费来支撑。必须找出人才、钱财流失的原因。然而这根本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没人敢启齿,唯恐触犯《香港国安法》。人人都怕触犯《香港国安法》,如何能够维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文章连接:https://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post/36541013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