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isi Chang 来源:上报 2023年11月10日
美中关系可能「缓和」,但美国寻求的是合理、健康的竞争,并不会在国安以及区域安全议题上让步。 (美联社)
预计于APEC峰会期间召开的拜习会,在各界引起广泛讨论。许多人担忧美中为了缓和当前僵硬的关系,会将台湾作为开席的前菜。但要理解美中双方对于拜习会的期待为何,我们首先要讨论的是:中国对于展开高层对话有多积极?
中国前任国防部长李尚福在10月遭到免职,《The Strait Times》指出,此举也可能透露出中国有意铲除与美方展开高层谈话的障碍。李尚福担任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长期间,因代表中国向俄罗斯购买武器而遭到美国制裁;而中国也多次表达,若美方不取消对李尚福的制裁,中方将不会与美国展开双方防长会面。因此李尚福的免职,某方面也有助于双方重启高层对话。
美中在国防高层会议恢复对话的可能性增高以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彬也在近日(11/2)证实,中国外交部军控负责人将率团访问华盛顿,在国际军控条约履约、防扩散的议题上与美方展开对话交流。汪文斌表示,这是王毅访美期间与美方商定的内容之一。这场针对核武军控的会议也是继欧巴马政府以来,美中双方首次举行的会谈,据《华尔街日报》引述美国官员的说法,讨论重点将在于如何降低误判风险。
再从以下讯息观察,在这场可能到来的对话中,中国最在乎什么?即便中国外交部一直未曾正面承认拜习会的可能性,但从中方对于拜习会释放的讯息,可看出中方十分强调「峇厘岛共识」。中国所谓的峇厘岛共识,指的是拜登与习近平在2022年11月14日G20峇厘岛高峰会会后发表的言论。当时,拜登在会后表示:「中国没有立即侵犯台湾意图,美国致力维持台海和平与稳定。」新华社则引述习近平的说法,称:「总统先生多次讲过不支持『台独』,无意将台湾作为谋求对华竞争优势或遏制中国的工具。希望美方将总统先生的承诺落到实处。」
自此,中国频繁地在讨论美中关系的场合上提及「峇厘岛共识」。第一次是2022年12月23日,外交部长王毅23日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话,王毅强调双方应聚焦将两国元首「峇里岛共识」转化为实际的政策和具体的行动。第二次是2023年6月19日,布林肯出访中国与习近平会晤;也是在此次会面后,中国媒体开始以布林肯在会后提到的「致力重回两国元首于峇里岛会晤确定的议程」称为「峇里岛共识」,为未来美中关系的基础定调。第三次是2023年9月22日,美中成立经济领域工作小组,中国央视称此举为了落实峇厘岛会晤的重要共识。第四次是2023年10月26日,王毅访美期间已有美中元首将进行旧金山会晤的消息流出,王毅对此重申,「『通往旧金山』不会是一马平川(平顺),不能靠『自动驾驶』。双方要切实『重回峇里岛』,把两国元首的共识真正落到实处,排除干扰,克服障碍,增进共识,积累成果。」第五次,也是最近一次,是汪文彬回应美中元首会谈可能性时,再次提及了「峇里岛共识」,称要「排除干扰、克服障碍、增进共识、积累成果」。
有趣的是,即使中方不断提及「共识」二字,但重新检视去年11月14日拜登与席晋平各自在峇厘岛的会后声明,双方的共识何在?中方如此重视并诠释「峇厘岛共识」,无非是因为,这个没有共识的共识,是中国为了摆出架子、宣告底线(台湾问题)不变的自我安慰。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峇厘岛共识」的三层意义:第一层,双方同意美中关系应重回轨道;第二层,维持区域安全;第三层,确保台海和平稳定。美中建立竞争的护栏,前提是确保区域安全、台海和平稳定。
而美国方面,对于美中元首会谈释放乐观讯息。白宫发言人对于旧金山会谈的回应是「这将是一场具建设性的会议」,也称拜登期待本次与习近平的会晤。但被问及是否考虑调整关税或放松管制以换取习近平出席APEC峰会时,发言人表示美国政策以及与中国发展关系的方式并未改变。
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10月24日发表于《Foreign Affairs》的一文〈The Sources of American Power. Foreign Policy for a Changed World〉早已表达这样的立场:美国不认为与中国的竞争会重演过去美苏对抗的态势;苏利文指出,美中两国在经济上是相互依存的,而美中需要寻求管理竞争以缓和紧张局势的方法。但在这篇文章里,苏利文也强调要对「当前危机可能演变成区域冲突的风险保持警惕」,他谈到了美国的民主盟友、区域安全重要性,以及台海和平稳定。
美中关系可能「缓和」,但绝对不是落实在全部的领域上;在彼此可能合作的领域上,美国不会放弃对话,但在既有的竞争上,美国会维持现有的步调。美国寻求的是合理、健康的竞争,并不会在国安以及区域安全议题上让步。
美国财政部长叶伦将于11月9日在旧金山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根据路透社报导,叶伦的关键目标是更加了解新的美中经济沟通管道将如何运作,以及如何确保这个管道不易受到冲击。双方的互动将会更加频繁。而对中国而言,当然希望尽可能缓解当前的紧张局势,以改变其处于经济困境的现状。因此,可预见的是,拜习会将促使美中双方进行更有建设性的接触,并寻求管理两国关系的准则;双方极有可能在未来陆续建立工作小组,针对个别的议题进行讨论。
由此看来,美中双方希望在这次元首会谈中寻求的结果各自不同:美国希望在维持竞争的同时,管控竞争的风险;中国希望确认双方的「共识」依然存在。而不断被提及的「峇厘岛共识」中,「台海和平」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切高层对话的基础。
我们期待美中双方能够透过这次对话,建立更顺畅的沟通渠道,减少误判可能性,这对于台湾、对于区域安全都是有利的。但若要将美中关系可能的局部缓和解读为「台湾将成为牺牲品」,那实在是太小看台海和平重要性,也把美中关系看得太简单了。
※作者为政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