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习近平(中)「呼吁」美国停止对台军事援助,但这事涉美国长期以来对台政策基础以及近年来的台美关系的长足发展,依旧没有在中国的要求之下改变。 (彭博社)

作者:张文扬   来源:自由时报  2023/12/22

摘要

2023年11月中的APEC论坛上,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面并达成几项共识,然而或许受限于当前美中关系的低荡,这些共识多属形式且次要,几个关键议题例如两岸议题以及放宽经济制裁等,不见美国有任何调整的迹象,这显见习打算利用此次见面扭转内外情势的尝试并不成功。在美中关系短期内较难有复苏的迹象之下,台湾宜审慎评估美中关系的发展并掌握当前机会,确保合作架构制度化。

一、前言

2023年11月至17日,亚太经济合作(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以下简称 APEC)在美国加州的旧金山召开。作为亚太(或印太)区域的一个重要论坛,除了检视了过去一年以来各成员国在APEC项下的议题与目标是否达成以外,美中领袖见面依旧是观察重点。过去几年以来美中之间的对抗,不论从美中贸易战、智慧财产权或是晶片议题到东亚战略部署等,短期内均很难见到缓和的迹象。因此,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间的来往,会对世界局势以及特别是我们所处的印太地区有什么影响,值得进一步讨论。本文拟从这次峰会中两造的互动内涵以及背景,探讨双边交手下的区域与全球意涵,并审思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之道。

二、APEC峰会中达成的共识

美中在本次论坛之中达成几项共识,其中比较重要的首先是恢复军事沟通。在因为美国前众议会议长裴洛西(Nancy Pelosi)于2022年八月访台以后暂时停止的军事沟通管道在本次论坛中决定重启,以求降低可能因为误判产生的军事摩擦以及后续的军事行动升级。

第二,打击造成不少美国公民使用,并导致成而丧命的鸦片型药物芬太尼(Fentanyl)。尽管美国主要的毒品来源为墨西哥,但是墨西哥毒枭集团大多使用来自中国的原料,因此此举将其望能够从源头上管理,降低毒品进一步流入美国的数量。至于近年来发展一日千里的人工智慧,双边也同意合作促进人工智慧在各项领域上的使用。

至于在向来势必为美中关系核心的两岸议题上,唯一的共识基本上就是没有共识:美国期望维持现状并依据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处理两岸关系、中国则希望美国可以明确表达不支持台独以及停止军售台湾,并且以「停止武装台湾」的用语,表示对过去以来美国对台军售的见解,但对此美方也没有任何回应。

三、「小同中有大异」的美中关系发展

从上述所谓达成的共识来看,我们依旧可以见到美中两国的高度歧异。首先,尽管习近平「呼吁」美国停止对台军事援助,但这事涉美国长期以来对台政策基础以及近年来的台美关系的长足发展,依旧没有在中国的要求之下改变。美依据1979年《台湾关系法》、六项保证以及多项国内对台法案的通过,已经形成对台政策的共识(诸如《台湾旅行法》、《2019年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简称《台北法案》)以及涵盖台湾的《2018年亚洲再保障倡议法》等)。过去「一法、六保证、三公报」的台美中互动架构,已经演进成「多法、六保证、三公报」的制度结构。

此外,中国近年来经济不振,因此寻求外部压力的释放自然也是本次会面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近年的经济发展除了受到2017年以来美中贸易战、2019年武汉肺炎以及国内「国进民退」等三大因素的影响,陷入了长期经济发展不振问题。前述的因素只要习近平能够有效地解决任何一项,都可以减缓当前遭遇的经济问题。只是,习个人对疫情采取坚壁清野的围堵政策,动辄以完全封城企图控制疫情;而近几年更加强调「国进民退」的主旋律之下,多个大型民间企业如腾讯、阿里巴巴创办人不是退休就是被剥夺实权,马云对中国监管当局的异见换得自己支持的蚂蚁金服受到整改与巨额罚款,日益退缩的民营企业以及效率不彰的国营企业更难以带动中国国内经济成长。在两项国内相当坚持的政策之下,习近平势必得寻求外部压力的释放,来降低对经济发展的冲击。上述政治与经济歧异,也或许是习近平想利用本次论坛与美国取得共识的原因。

在国际政治的理论之中,政府首长藉由国际会议或是组织的场合见面,增进沟通对话以及化解歧见的机会,也是消弭双边摩擦或是增强合作的途径之一。本次会议固然有美中元首透过会面解决部份争端的必要性,但也可以见到双边依旧高度不信任以及习近平想利用此举为国内经济困顿解套。但是,这次的共识如要求中国加强打击芬太尼的生产以及恢复军事沟通等,取得的成果都有利美国。但是在两岸议题以及贸易制裁上,则不见有任何共事的行程。而拜登尽管与习近平会面,但在记者会上,继六月以后又再次称呼习为「独裁者」,显见拜登对习的观点已经定型。
当前美中关系依旧处在低荡时期,除了前述的共识仅是「小同大异」以外,美中当前的交流也难见过去的景象。除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制裁依旧没有减缓以外,美中之间的人员往来也明显不如过去。举例来说,今(2023)年11月初美中班机才增加到70班次,不到2019年肺炎疫情爆发前的四分之一(约300班次)。但是以「疫情」作为美中航班并未完全恢复的理由也可能很难站得住脚,因为中国飞欧洲以及美国飞其他国家的航班数量早已大致恢复。在官方互动冷却、民间交流减缓的情形之下,此次的会面形式意义大于实质,这也可能是后续美中往来的基本样态。

四、结语

最后,本文拟从此次拜习会的成果检视美中关系,并从中寻找对台湾的启示。首先,此次的会面再次凸显了美中之间的不信任,以及美国获得实质在要求中国管制药品并重起军事对话的成果。但是在核心问题上,习近平则不仅无法改变美国对台政策,也不见美国对中经济制裁的松绑。习在会谈之后势必会强化自己对美国政策反击的力道,但也更将让两国关系不易修补。

本次美中互动对台湾而言,过去因为世界以及区域局势的发展,台湾在美中竞争之下的关键地位以及台湾在两岸关系之中高度节制,台湾与美国以及其他意识形态较为一致的国家关系有相当长足的发展。台湾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尝试深化并制度化与我国立场较为接近的国家之关系,使互动架构定型,除了增强国际上支持台湾的力量以外,也能够形成防卫台湾的态势,避免国际局势变动对台湾对外关系造成较大的波动。

其次,受到2017年美国前总统川普(Donald Trump)提出的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影响,世界主要各国也提出自己的印太战略版本。我国应该审慎留意当前美中关系发展以及区域情势,并且深化与台湾立场接近的国家的合作架构。习近平在其任内想要有所作为以便为自己奠定「永续执政」的基础这一点来看无庸置疑。但是,当前台湾在关键技术上的培养与掌握以及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相信也能使得台湾的安全得以进一步确保。台湾也能够思考如何在当前的互动架构下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印太政策纲领,供周边国家参考互动,方能进一步融入当前的印太战略架构。

 

(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教授)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