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尔德 2024 年 1 月 12 日 来源:思想坦克
二○二四年是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选举年,全球有一半人口、约42亿人将在这一年内进行投票,而打头阵的就是台湾。即将在今天举行的台湾总统大选是这个「全球选举年」的重中之重。从国际角度观之,这是场以美国为首的民主阵营与中国为代表的威权「邪恶核心」对抗的前哨战;从台湾内部角度看,这是「蔡英文总路线」与「马英九总路线」最后对决。
如今的台湾才真是民主自由的灯塔
《经济学人》智库将台湾评为亚洲最自由的社会,而且是全球排名第十的自由社会。 「自由之家」则评价台湾在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面向的自由程度都高于美国和英国。在美中全球对抗的大格局下,原为「新冷战的柏林」香港已赤化,台湾无疑成了印太地区、甚至全球自由民主与威权政体对抗的最前沿。台湾威权统治时代,蒋家政权侈言台湾是「民主自由的灯塔」,其实今天的台湾才真正成了新冷战格局下的民主自由灯塔。台湾海峡成了新冷战的柏林围墙,解放军进出台海中线已常态化,如今更想直接把影响力入岛、入户。也因此赖清德定调总统大选是「民主与专制」的选择。
美中对抗的全球战略格局下,台湾选举受全球关注。据外交部统计,已有逾300位外国媒体记者申请采访这次大选。这场选举牵动全球战略情势,美国CNN更用耸动的标题称,2024年可能改变世界的选举是台湾而非美国的大选。外媒很清楚中国关切且企图影响这场选举。中国赤化香港是粗暴地用中央集权介入香港管治,以《港区国安法》实质取代《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而对民主选举制度已成形定的台湾,北京必须透过更精致的「介选」运作,而今年北京以经济制裁介选更是历届台湾大选首见。
「一个中国」的幽灵飘浮于台海上空
白宫高层幕僚十日透过电话进行台湾选举背景说明会,表达对台湾民主选举的支持,强调北京若对台湾选举结果以加强军事压力或威胁回应,将被视为挑衅者。并宣布选后会循往例派非官方代表团赴台,以管控两岸紧张。外媒多认为美国青睐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他若当选会进一步巩固全球民主阵营;相对的,如果民进党败选被视为华府的挫败。不过《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Jason Willick也指出,如果台湾选举挫败美国可能因祸得福。他认为防止中国武统的最佳方式就是藉由「一个中国」这类虚无飘渺的政策来推迟统一──最好是无限期推迟, 而在此同时美国则维系台湾的实质独立。
华府外交政策圈不少人也持和Jason Willick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此刻美国面临乌克兰战争、中东危机,如果再因为台湾问题与中国正面冲突,将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且可以利用台海情势缓和来「买时间」,强化美军在西太洋的战力,包括对台湾军备的补强。
这种观点隐藏着一个盲点:它预设中国会满足于台湾主政者支持一个中国,进而延缓其统一进程。需防范的是,一旦美国表达想缓和台海紧张的意向,中国会得寸进尺地要求华府减少对台湾的军备、外交的支持,进而强化对台湾的钳制力;北京更可能利用台湾「友中」政权当政,借加强交流之名推进台湾与中国大陆实质统合──九七之后中国一步步把香港锁进中国、弱化香港自主性就是前车之鉴。
蔡英文总路线VS.马英九总路线
更确立民主阵营立场还是与中国妥协,对台湾大选的两种全球战略意义,对应到台湾内部就是赖清德与侯友宜分别代表的两条对中路线──蔡英文总路线与马英九总路线。
原本赖清德的「务实台独路线」让华府有疑虑,但参选以来他把「务实台独路线」和「维持现状」等同,称这是「符合中华民国──台湾的正式名字──与国际社会的最佳利益」。赖清德更强调会延续蔡英文路线,亦即「四个坚持」:坚持自由民主的宪政体制、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坚持主权不容侵犯并吞,以及坚持中华民国台湾的前途,必须遵循全体台湾人民的意志。到了选举后期,赖清德在正式场合发言更趋谨慎,谈及两岸问题、台湾定位时几乎是照本宣科,都不超出「蔡英文路线」。唯一「失言」 是在十二月三十日总统辩论会上。
在辩论会中赖清德口误引发「中华民国灾难」风波遭对手猛力追打。但蔡英文立即出手救援,以「中华民国宪法不是风险,但是与『九二共识』连结才是风险」一语轻松化解危机。这次救援更确立了蔡英文总路线在绿营的稳固地位。一月十一日,选前两天在凯达格兰大道的造势晚会上,蔡英文要大家支持赖清德,以「延续蔡英文和赖清德一起创造的蔡英文路线」。此语一锤定音。
绿营确立了蔡英文路线,而蓝营方面,一向念兹在兹自己「历史定位」的前总统马英九,从去年初选战未开打前就先为大选定性定调。去年4月马英九首访中国回台时就说:「我们的政府继续将台湾引向危险。未来是台湾要在和平与战争之间作选择。」这一句「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之后成了蓝营总统大选主轴。一直到侯友宜选前最后一支宣传片,集结国民党所有执政县市长相挺,还是主打「战争与和平的选择」;副总统候选人赵少康在宣传片中说:「我们对人民最大的承诺,就是让人民远离战争。」国民党常讥讽民进党在贩卖「芒果干」,其实主打「战争与和平」何尝不是在散播对战争的恐惧感。
马英九以习近平之名想技压台湾人
马英九成功地定调了选战主轴但还不满意,在选战前夕借接受《德国之声》访问企图再次彰显其影响力。访问中马英九最强调的还是「九二共识」,得意于自己任内与北京在这个共识基础上推进两岸对话。马英九再三强调两岸军力悬殊,只谈加强国防是没有用的,需要的是和平对话。被问到认不认为习近平是拜登口中的「独裁者」时,他笑着回避问题说,这个词在两岸关系中不重要,重要的是创造可以和平互动、不动用武的情境。被追问是否信任习近平时,他说,就两岸关系而言,「必须相信他」。
马英九在访问中称,侯友宜的两岸政策「大多都是延续我的做法」,等于在确立自己路线会被遵循。他虽说曾告诉对岸官员统一须透过民主程序和平地完成,「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台湾人民可能有兴趣接受。」但又说习近平是不是独裁者在两岸关系中并不重要。这一点和蔡英文就很不一样,对蔡而言,台湾经验证明了「民主自由不是抽象的意识形态,民主自由,是台湾生存发展的护国神山」。
蔡英文总路线就是台湾脱离「先走向中国,再走向世界」的路径,让「世界上架台湾」,让台湾成为「世界的台湾」;而马英九总路线则是以「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为圭臬,「一中」是真的,但中共从来不承认「各表」。马英九路线处处以北京考量优先,所以受访时说出:「如果台湾人民选择继续支持民进党,就必须为大陆的某种行动做好准备。」侯友宜担心马英九受访内容引发负面效应,赶紧灭火,宣称「我跟马英九的意见不一样」、「不会因为中国单方面有任何想法,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过侯友宜还是接受「九二共识」这个紧箍咒,只是用「中华民国宪法」来包装,创出「合乎宪法的九二共识」一词。只是,如前文所述,这个词已被蔡英文一语破解了。
透过《在路上》这支宣传片,蔡英文传达了「下车」交棒的讯息,只是交棒前还是希望「蔡英文和赖清德一起创造的蔡英文路线」能延续下去。 2024年大选应该是宣告进入后蔡英九与后马英九时代,但是在进入新时代前,「蔡英文总路线」与「马英九总路线」最后对决。走向世界的蔡英文总路线和紧紧贴附「一个中国」的马英九总路线,就在明天总统大选中对决,人民用选票决定台湾要走哪条路。
作者为资深新闻工作者、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