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党议员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和民主党议员克里希纳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上周一(12日)出席一个哈佛大学的讲座时,谈及对中国的看法。

讲座主持人提到,在美国主流意见中,美国外交策略的大前提仍然是通过威慑范式(Deterrence Paradigm)来应对中国崛起下的挑战。至于具体策略细节则有三种,分别是「遏止」、「约束」和「重新接触」(containment, constrainment, re-engagement)。两位议员同时指出,党内对于具体策略上仍有分岐,但对华政策的长期目标都要具备防御性质,目的不是想寻求政权更迭,而是想诱发外交行为上的改变,维护美国作为「超级强国」的地位及利益。
加拉格尔贯彻一向强硬的对华立场,主张美国要透过冷战捍卫现有的国际秩序,热战或者向中国投降皆不在选项之内。他直指,中国与美国的世界观不相容。中方的愿景是成为亚洲地区的太阳,一切都围绕著它运行;美方希望看到中国成为木星——非常大,但不是重心,重心是美方的联盟体系。他觉得中美双方不可能从实际层面上找到妥协的办法,所以解决方法只有透过冷战,积极与中国竞争。
加拉格尔补充:「我自己越来越相信,中国的愿景是想取代美国成为亚洲甚至世界的超级强国,所以我们可以接受竞争非常激烈又高风险的关系动态,并积极竞争,或者认识到实际上有比冷战更糟糕的两件事情:热战或者投降。」
克里希纳莫则倾向用和平手段,透过增强高层外交交往,加上「胡萝卜加大棒」的组合,改变习近平对美国在经济、科技以及军事上存在的敌意。他引民意调查指出,虽然过半数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头号战略威胁,但是三分之四的民众不支持与中国开展任何形式的冲突。
克里希纳莫提说:「我认为习近平最关心的是自己,他需要成为中共的高层,中共需要成为中央,中共需要绝对地掌管中国,所以如果我们谈论中国的目标之一是在印太地区的成为主导,而如果这个目标与习近平作为最高领导人发生直接冲突,我知道哪一个会获胜。所以我们必须创造一种对习近平来说成本有利的局面,让他认识到他不能两者兼得,他应该选择一个,而这选择将是和平。 」
习近平上任后强调要建造一个「多极世界」,打破至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从「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转向「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日渐强大,他们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亦应该越来越强 。
为应对日渐强势的中国,美国国会众议院在2023年1月成立由加拉格尔担任主席的 「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克里希纳莫提同样是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记者:江颖(美国华盛顿 报道) 编辑:温晓平
来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