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举办的座谈会,华府时间周三(28日)早上9时举行,出席嘉宾包括前美国驻港澳总领事史墨客(Hanscom Smith)、美国乔治城法学院亚洲法中心执行主任凯洛格(Thomas Kellogg),以及「自由之家」中国研究部主任王亚秋。
史墨客在会上忆述,他在香港时亲身经历2019年「反送中」运动,认为当时大多数港人都只想向政府问责,确保香港在《中英联合声明》下仍享有高度自治等,但这场运动的规模及触发的情绪,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而港府后来更实施《港区国安法》,以至现今更就《基本法》23条立法。
他特别指出,美中两国在香港问题上一直有共识,就是维持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枢纽,他质疑这共识会否有改变?
史墨客说:「传统上,美中两国在香港问题上都有共同立场,就是保持香港作为具竞争力的全球枢纽,这对所有牵涉其中的人都带来巨大利益,当你看这份谘询文件(23条)时,措词似乎非常专注于模糊的安全『威胁』,而这些含义概念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这次立法带来的不确定,还有一旦落实,看这4年《国安法》的经验,这对香港营商环境和竞争力带来甚么启示呢?」
「外部干预」欠清晰定义 起源于内地同一概念
史墨客表示,以他理解23条草案中的「外部干预」是一个新的概念,而条文缺乏具体内容,亦是与中国大陆有同一概念。
史墨客说:「我观察到的一个趋势是,这在内地也很常见,就是缺乏具体性,造成了一种自我审查的氛围,可能还有压迫,因为人们可能对他们认为潜在的红线,有点模糊的意识,但他们不确定。当你看外部干预的概念时,虽然政府可能心中所想的,是NGO或民间社会,或他们认为有问题的外国政府倡议,但它(外部干预)也可能被应用于教育,或者香港国际参与的其他方面。」
23条为商界增加不确定性 或增加美国和香港之间的法律冲突
凯洛格就认为,港府为23条立法是确保香港境内的人避免与外国团体有联系,或会向在海外从事倡议工作的港人发出逮捕令,忧虑日后或增加美国和香港之间的法律冲突。
凯洛格说:「我认为这是非常麻烦的,因为这也创造了潜在的美国和香港之间不断增加的法律冲突的可能性。美国国务院表示,将《国家安全法》扩及到美国公民是对美国主权的侵犯,我认为这点说得很对。如果我们在新的《国家安全法》,即第23条下,看到更多这样的举措,那可能将导致(香港)与华盛顿以及其他国家的更多冲突。」
会上亦讨论到,23条立法恐为商界增加不确定性。史墨客引述美国商会调查报告指出,香港的法律及监管环境一方面是香港的优势,但亦是令人忧虑的地方,形容是一把「双刃剑」,而23条的实施,可能会令香港变得愈来愈不确定。
记者:董舒悦/王颖(美国华盛顿) 编辑:温晓平
来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