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耆 伊本正经说

剑河,剑桥大学的知名景点,每一个来剑桥参观的人都要到此看一看。
这里也是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张炜钟爱的课堂,他喜欢和学生泛舟剑河,迎风论道。
张炜颇受学生欢迎,他不是典型书斋学者,讲到实际问题,总能举出非常生活性的事例,只是当学生追问:你怎么知道时?他笑而不语。
今天的张炜,行走在大学校园,就是一个普通教师,鲜有人知道他的过去,一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所写: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有个别教授会不时向学生透露一点张炜的历史,听的年轻世代瞠目结舌:
他如果当初不辞职,用西方政论界的话讲,他会是“第五代”的一员。
1982年早春,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办公室。
马石江在和张炜谈工作分配,那时他是北大学生会主席。
1978年,武汉人张炜负笈燕园。此前,作为中学教师,他的优异已经得到上下认可,区教育局要提拔他做干部,但他还是选择上大学。
那是国家刚刚开始调转航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候,张炜就读尚属隐学的经济系。
恢复高考之初的中国大学真是一个奇葩世界,不仅是学生年龄、背景差异巨大,而且他们的锋芒毕露,人人以天下为担当的劲头,是之后再也没有的。
张炜接人待物的周到细致,思想的锐利让他在才子云集的北大脱颖而出,成为学生会主席,并在1980年参加海淀区人大代表的竞选。
今天,80年代成为一个热门怀旧话题,尽管那时的生活还是匮乏,但能被人追念,一定是有今天所缺少的某些元素。
马石江和张炜谈话的目的,是让他留校做团委书记,他的基础搞学生工作再合适不过,但张炜敬谢不敏。
张炜性格活跃,不喜欢做意识形态工作,他更想学以致用,经过几年改革开放,中国市场的潜力已展露出来,他想实际参与到这场经济大潮中去。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张炜的执拗马石江清楚,只好尊重他的意见。正因为张炜退出,马石江才十顾茅庐说服了正准备出国留学的李克强,接受校团委书记一职,大历史总是小事件构成的。
那时的校园,师生关系之融洽,依稀保留着中国传统师徒父子的痕迹。虽然张炜驳了马石江的好意,但马书记还在为他的前途奔波,四处推荐张炜。
时任天津市长的胡启立是团中央老领导,早就知道这个北大才子的盛名,他主动给马石江打了电话:让那个张炜来天津吧,我安排他到企业锻炼。
张炜一生的轨迹都没有离开水,儿时的东湖,求学的未名湖,后半生的剑河,而中间一段曲折离奇的岁月,他奉献给了海河。
来到天津,胡启立没有安排他立即下企业,当时天津要召开人代会,胡市长让张炜参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
几个月的闭关写作,张炜交出了答卷,正当他请胡市长安排工作时,胡启立说:我要走了,你的工作留给下一任市长解决吧。
胡启立回京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继任者则是另一位传奇人物、平民市长:李瑞环。
李瑞环从不讳言自己的教育程度低,他对张炜的第一印象就很好,上来就说:我离不开你们这些大秀才。张炜被安排做了政策研究室的智囊。
内心长草的张炜坐不住办公室,三天两头磨李瑞环给他换个岗位,李市长也尊重年轻人的意愿,任命张炜做天津团市委书记。
张炜操着汉口话向市长抗议:我离开北大就是不想做团委书记,怎么还跑天津做团委书记撒?
李瑞环劝他不要毛躁,先把级别搞上去,以后有机会再调换合适岗位,张炜抱着对领导的信任,接下了这个职务。
张炜时年29岁,已是厅级干部。
履新伊始,张炜参加团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南海受到胡耀邦的接见。
那次接见,张炜感受到了开放和清新的风尚。某位团中央负责人觉得机关里女干部穿超短裙上班,太不严肃,应该制止。
胡耀邦却调侃:人家穿衣吃饭,我们干涉不着,你不爱看,闭眼!
在团委书记的岗位上,张炜呆了10个月,命运又一次垂青他。
天津要成立开发区,他主动找到李市长要求回到经济条线,李瑞环笑着拍拍他:小伙子,还是猴急,我想着你呢。
张炜询问安排他到哪个公司上班?李瑞环说:所有公司归你管。
这个任命远不在张炜预计之中,他一个外来户,大学毕业才两年多,怎么能担此重任?李瑞环让他放下包袱:年轻人有活力、想干一番事业,北大才子,不重用你重用谁?
30岁的张炜,成为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兼党工委书记。今天而立之年的人,还在为生计奔波,为房贷发愁,那时的张炜已是独当一面的诸侯。
那是他意气风发的年轮,对此,多年后张炜依然清醒:不是我多有本事,机遇很重要。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我拿着尚方宝剑。
开发区属新生事物,锐意改革的张炜在这片盐碱滩涂开始挥笔作画,很快引来了总设计师的光顾。
张炜对李瑞环说:能请老人家给开发区提个字就好了。李瑞环让他拟个词。
“天津经济开发区大有希望”,李瑞环念着张炜的词,沉吟半晌:不错,就是格局小了。随即,李瑞环接过铅笔,把“天津”两个字抹去。
张炜油然对眼前的这位长者升起敬意,一个口口声声“我是大老粗”的人,实际胸藏乾坤。是啊,总设计师心里装的岂止一个天津?
李瑞环带给他的更多感动,也还在后面。
后排左一即张炜
在开发区工作两年多后,经中央考察、市委推荐,张炜被提名为副市长候选人,时年33岁。
如果那次顺利上位,他将会是全国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但人生不能总是走好运。
天津这座城市码头习气严重,欺生排外、小富即安,这也是制约天津后来发展缓慢的一大因素。看着“九头鸟”张炜火箭上升,天津卫的老少爷们心里的气不打一处来。
哪尼玛飞来的鸟?好四儿(事)全是他的,别人还干嘛?
创业苦干,人心聚齐不易,但要落井下石,大家总是高度默契。在差额选举中,张炜几乎被“剃光头”,黯然落选。
回忆那次滑铁卢,张炜并不气恼:凭什么就得是我?很多人为天津工作了大半辈子,勤勤恳恳,还没我5年获得的多。
虽然副市长落选,但市委还是支持他,为了弥补面子上的失落,任命张炜为市经委主任兼外事办主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实际掌握的权力,比副市长一点不小。
就在前程似锦,未来可期之时,张炜做出了令人意外的抉择。80年代末的初夏,他决意离开体制,人生拐点也在此出现。
张炜的辞职举动,引发家变。妻子实在无法理解他的自毁前程,断然离婚,而年幼的儿子也在此时查出白血病。
在治疗白血病期间,因为输血,孩子又患上了肝炎,年幼的生命挣扎在死亡线上。
辞去工作,一心带着孩子看病的张炜陷入困境,经济上开始捉襟见肘。某日,已升任中央领导的李瑞环回天津视察,专程到医院看望张炜父子。
老市长还是想着张炜的前途,觉得他做学问也合适,当场表示由他联系社科院。来自草泽的李瑞环一生保持着平民做派,他向在场的医生作揖拱手,请他们务必尽全力治疗孩子。
患难见真情,困厄中的张炜收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无论相识与否。一天,他接到时任北京副市长张百发的电话。
张炜和张百发素昧平生,后者从挚交李瑞环那听说了张炜的处境,主动打来电话,张炜一生都忘不了那清脆的京郊口音:如果孩子需要来北京看病,随时联系我。只要兄弟你看得起百发,有任何困难,我责无旁贷!
如今,时常参加海外学术论坛的张炜,每当听到对国内不实指责的话,他总会忍不住说一句:
我所认识的中国官员中,很多人是非常善良的,请尊重他们!
孩子的病一天天严重,天津的医生给出对策:出国治疗。那时的张炜哪有出国的财力,可为了儿子,也只能一搏。
带孩子出国看病第一道难关就是他前妻。离婚时,儿子判给了女方,虽然一直是张炜照顾,但前妻是法定监护人,孩子出国要有她授权。可前妻竟然瞒着张炜父子,和一个回天津投资的美籍商人跑了,先行去了大洋彼岸,招呼都没打一个。
张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联系到前妻,带着孩子到美国治病,同时,联系学校,进一步提升学历。
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同时录取了张炜,他选择到哈佛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两年后,飞赴伦敦,最终在牛津大学取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那些年一边照顾儿子,一边读书,还要打工挣钱,张炜真正成了光头。
90年代中叶,央视做了一个拍摄牛津大学中国留学生的纪录片,听说张炜的故事,摄制组所有人潸然泪下,坚持把他拍进去。
张炜好意婉拒,因他的身份特殊,会给电视台招来麻烦。央视带队领导说:宁可片子播不出来,宁可背处分,我们也要记录你的故事,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曾经有人这样活过。
那天,或是被豪情打动,或是多年的委屈终于有人倾听,张炜抛洒英雄泪。
苦心人,天不负。张炜多年的坚持,孩子的病完全治愈,如今也是经济学博士,接过了父亲的事业衣钵。
作为中国问题研究中心的教授,张炜也有遗憾,碍于身份,他还是不便回国,身在异乡,何曾片刻忘却父母之邦?
张炜想回来看望老师、同学,看望昔日创业的伙伴,看望待他恩重如山的老市长,更想站在滨海新区的土地上走一走,那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滨海新区远离天津市区,早年是荒芜的盐碱地,经济开发区的政策让荒芜变锦绣,张炜是这项事业的开创者,而辉煌则在他的助理手中开启,此人便是南开才子:皮黔生。
1978年夏,南开园马蹄湖的荷花盛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一个身材颀长,气质儒雅的小伙站在这里憧憬未来。开学时间还没到,他已等不及要先熟悉未来四年生活的地方。
皮黔生老家在河南,父母属于第一代进城务工人员,1951年,父母在天津的工厂找到了工作,襁褓中的皮黔生被抱上北进的列车。
天津二十中学是皮黔生的母校,这所学校在天津鲜有人知,却走出了两位当代名人,除了皮黔生,另一个是陈道明。
中学毕业的皮黔生很幸运没有插队,留在天津当工人,又从工厂参军,度过了6年军旅生涯。考上大学那年,皮黔生27岁,入了党,也刚刚做了父亲,他最荣耀的还是新身份:大学生。
不同于张炜的异常活跃,大学时代的皮黔生没有过多参与社会活动,而是一头扎进学术的海洋,除了经济专业,他最大的功夫都用在学英语上。
那四年的南开园晨曦吐露时,皮黔生高声背诵英文的身影投射进马蹄湖,他也和留学生、外籍教师密切互动,交换语言。
一位在南开大学访学的美国教授和皮黔生结下忘年之谊,老太太建议他赴美留学,并愿意为他联系学校。
皮黔生说:我做梦都想留学,但有老婆孩子,四年大学全靠老婆一个人工资养家,生活条件不允许。现在国门大开,不出去也可以接触世界。
美国老太太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皮,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中国的年轻人太优秀了!
多年之后,皮黔生把女儿送去了美国读书,也成为他走上不归路的开始。
大学毕业的皮黔生分配到天津市委办公厅做秘书,英语的优势让他在一众笔杆子中显出不同。
一次市领导陪同外商考察,涉及到经济学专业的某句话,翻译传达的不够准确,一旁的小秘书皮黔生及时指出,给外商和领导留下了印象。
昔日办公厅同事回忆皮黔生,说他那时已显露出做大事的潜质,是大家认定的潜力股。
机遇不来,才华等于零。皮黔生的机遇就是天津开发区的设立,他主动要求去那里工作。
一天,下班的皮黔生,刚走出市委大楼,被人叫住:等会儿。
喊他的是办公楼的门卫大爷,虽然只是看大门的,可一辈子看着大楼里进进出出,起起伏伏的大人物命运,老爷子也有不同寻常的政治智慧。
我梭(说),爷们儿,脑子有嗝儿恁(怎)么着?近水楼台先得月懂吗?介(这)地方守着头儿,升的才能快,去那兔子不拉屎的地儿干嘛?
开发区虽然是新潮事物,但在天津人心里还是乡下,皮黔生的选择不被理解也很正常,他谢过大爷的好意,扭身投入了波澜宏阔的大历史。
皮黔生担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政研室主任,此后20几年,从开发区到保税区再到日后的滨海新区,皮黔生的命运便和这块曾经的盐碱地捆绑到了一起。
彼时的天津,正处在政治、经济地位最为尴尬的时期。一方面,由于唐山大地震后,天津遭遇巨大破坏,但由于援建力量集中于唐山,而导致天津市的发展严重滞后;另外一方面,国民经济的转型,让传统制造业占比极高的天津,开始步履蹒跚。
这样的尴尬结果便是作为直辖市的天津,甚至没有完成第八个“五年计划”,但是,皮黔生“绑定”的开发区,却是天津经济的唯一亮点所在。
带着亮眼的成绩单,45岁的皮黔生被任命为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兼党工委书记,同时兼任规划局、国土局、房管局、环保局,四个局的局长,“皮四局”的绰号叫响津门,皮黔生的专权跋扈开始显现。
要想富,先修路。皮黔生在市政府的会议上提出,要全面发展开发区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市政府财政资金不足,开发区可以自行融资解决。
散会,一个人把皮黔生悄悄拉到角落,时任市公安局副局长的李宝金。(此人故事,以后专门讲)
李宝金问皮黔生,如果真打算这么干,他可以介绍一个人完成融资。彻底改写皮黔生命运的吴晓华,适时出现了。
吴晓华,手持香港和毛里求斯两地护照,皮黔生担任开发区主任的同年,他注册成立天津星运有限公司。
架起天津和开发区的津滨高速由星运集团承建完工,皮黔生有了政绩,吴晓华赚到了利润,两个人互相感觉很好,兄弟相称。
皮黔生是天津公认的能人,也以善用能人自诩,但在滨海新区的很多干部看来,用人不当是他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决定因素。
皮黔生大兴土木搞基建时提拔的绿化委主任,因贪腐接受纪委调查期间,自杀身亡。其视为滨海新区投融资平台的北方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接连三任董事长犯下严重贪污罪行,在那段时期,关于皮黔生落马的小道消息在天津的坊间流传,但他依然无恙。
皮黔生曾对香港媒体回应过腐败质疑,他自信满满,声称两袖清风。皮黔生在落马贪官中确实算个另类,没有情人,受贿对象只来自一个人:吴晓华。
吴晓华在被捕后透露,皮黔生虽然有江湖气,但实际很谨慎,轻易不会和谁走的过近,自己能够取得信任,因为掐住了皮黔生的软肋:他前世的小情人。
面对港媒群访,皮黔生侃侃而谈
2008年8月初,首都国际机场,一个漂亮到扎眼的女孩被纪检部门带走,她就是皮黔生的独生女:皮晓萌。
都说女儿像父亲,修长的身材、精致的五官,皮晓萌继承了父亲的优质基因。对于皮晓萌优秀的学历背景,耀眼的职业生涯,或许都有微词,唯一无人否认的,就是漂亮。
官员鲜少主动提及家庭生活,皮黔生在媒体上偶有流露,都是对女儿的夸赞,他说女儿是他一生最杰出的作品。
初中毕业,皮晓萌就到美国读书,一个人在异国打拼,学业、工作都没让父母过多操心。皮黔生回忆机场送别的一幕,忍不住流露出自豪:15岁的女孩子一个人背着包就走了,头都没回一下,那时我就知道女儿一定行!
作为花旗银行总裁秘书的皮晓萌,那次陪同领导来北京观看奥运会,120公里之外的天津,已贵为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的皮黔生偷得浮生半日闲,正在家里挥舞炒勺,做着女儿爱吃的家常菜。
墙上的时钟滴答报时,焦急的皮黔生来回踱步,女儿的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最后一次拨打无果后,皮黔生悻悻地对妻子说:恐怕该来的还是来了。
皮晓萌大学毕业应聘到安永会计事务所工作,母亲黄桂芳利用出差的机会,到纽约看望女儿。那时,皮晓萌租住在纽约的贫民窟,看到女儿的生活环境,回国的黄桂芳和丈夫大吵一架。
黄桂芳曾任天津社保基金管理中心主任,也是厅局级干部,两个高级干部的孩子,在国外住贫民窟,黄桂芳越想越生气。
你天天搞你的开发区,老板们一赚几千万,你闺女还在国外睡贫民窟!大半辈子贡献给了党,现在不该给孩子考虑考虑吗?
妻子的话击中了皮黔生内心柔软的一面,自己这些年造就了多少富翁,我又图的什么?私欲如猛虎,一旦放出栅栏,便要吞噬一切。
2000年春节,皮晓萌回国,皮黔生一家三口宴请吴晓华,酒席间,提出希望吴晓华帮忙改善皮晓萌住房条件的要求。
皮黔生要求三点:一,不能用皮晓萌的名字,要找第三方代持者;二,要有房屋买卖合同与租赁合同,程序要完备;三,皮晓萌支付租金。
三个月后,皮黔生带来天津招商团赴美公干,看到了女儿的新居。那是紧邻地铁站的高级公寓,有专门的保安,皮黔生很满意。
会来事的吴晓华怎能真让皮晓萌出房租,每年皮晓萌生日,吴晓华都会以给侄女生日礼物的名义,把租金返回去,对此,皮黔生表示默认。
2008年1月,吴晓华被有关部门控制,皮黔生感到紧张,他命令女儿做好三件事:一是补齐房租;二是拿到租房收据;三是签订退租协议,马上另找住处。
皮黔生企图逃过一劫,奈何法网恢恢。
那段时间,皮黔生从公众视野突然消失,各种猜测甚嚣尘上,直到2008年底,皮黔生双规的“靴子”终于落地。
皮黔生和吴晓华第一次产生金钱联系颇有戏剧性,去香港参加商务谈判的皮黔生收到吴晓华的5万港币“零花钱”,让他在香港随便买点东西,皮黔生拿了一半,从此开始他和吴晓华的数年“蜜月之旅”。
老皮讲义气,也是早期很多同事、下属对他的认知。1997年底,皮黔生再赴港出差,老朋友金建找到他。
金建时任香港津联集团高管,他与皮黔生相识于微末。在皮黔生仕途早期的小秘书岁月,金建曾对他有过诸多帮助,甚至到后来成了滨海新区的一把手,金建也在皮黔生困难时刻施以援手。
在香港工作的金建挪用公款炒股,结果赔光了本钱,现在上级要查账,他想卖了天津的房子抵债,但又怕过不了老婆的关,请皮黔生救命。
皮黔生明知此事违法,当面骂了金建一顿,可想起多年深厚的交情,想起曾经对方待他的好,皮黔生还是狠不下心拒绝,拨通了吴晓华的电话。他告诉金建:一切听吴总安排。
吴晓华也够“义气”,拿出200万救命款,让金建涉险过关。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要不怎么能称“义气”?
皮黔生指示北方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霍津义,在滨海新区未实际介入星运集团运营的情况下,便以2.5亿元收购星运集团的股票,这些钱被吴晓华转移境外,至今没有追回。
可笑的是,在皮黔生案发后,检察机关侦讯得知,星运集团十足一个空壳公司。
皮黔生在忏悔录中写道:
我一直在反思,在扪心自问,我为什么会将自己的政治前途、家庭幸福和一个假外商系在一起?
有些错注定是不能犯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2010年11月12日,经过数年审查、等待,皮黔生迎来了终审判决,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判皮黔生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做完了最后陈述,皮黔生向法庭提出与妻子拥抱告别的要求,审判长准许。
黄桂芳已被撤销一切职务,花甲的老夫老妻完成了最后的相拥,皮黔生叮嘱发妻:保重!
他们的独生女没有出现在法庭,横遭变故的皮晓萌还是没有父亲想象的坚强,公认的大美人精神出现了疾病,正在接受治疗…….
2014年12月12日,滨海新区获批成为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这里,如今繁华、开放,吸引着世界的瞩目,但有些人注定不再被写入滨海新区的开发史。
无论是张炜,还是皮黔生,他们选择了各自的命运,荣也好,辱也罢,大时代的乐章都是由无数个人音符连缀而成,盛世强音也终有个体悲歌。
出走半世,你还能找回那个离家的少年吗?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