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迷走  来源:思想坦克 2024 年 3 月 15 日

图片来源:翻摄自IMDb

电影《可怜的东西》(Poor Things)上映以来,不论在英语世界或台湾都引起热烈的报导和评论,且大多数的评价十分正面。 除了让艾玛. 史东(Emma Stone)二度赢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精采演出,强烈的视觉风格,包括大胆华丽的服装设计、独树一格的布景、不寻常的镜头运用(如超广角鱼眼镜头 的使用),都为人所津津乐道。

《可怜的东西》导演尤格. 蓝西默(Yorgos Lanthimos)过去的作品如《单身动物园》(The Lobster, 2015)、《圣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2017),皆以其鲜明的风格和匪夷所思的情节著称 ,然而,《可怜的东西》充满奇特想像的情节其实主要来自亚勒斯泰. 格雷(Alasdair Gray, 1934-2019)的原著小说。 这点却少有人论及。

格雷常被视为是二十世纪后期苏格兰艺文复兴的旗手,受到《猜火车》(Trainspotting)作者威尔许(Irvine Welsh)等苏格兰后辈作家所推崇,他原本的训练是美术,是苏格兰重要 的当代画家,也从事小说、诗、戏剧(包括电视剧和广播剧)的创作。 他文学作品的插图都亲自绘制,带有科幻色彩的《可怜的东西》(1992)亦是如是。 这部高度视觉化的小说是电影改编的好题材,虽然看过原著的人物画像之后,再看电影的话会有点违和感。 外貌差异还是其次,电影对原著还有些重要更动。 虽说改编并不见得要忠于原著,影片本身就是独立的作品,青出于蓝或各擅胜场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就本片来说,原著和电影的差异却凸显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课题。

电影化繁为简

格雷的小说其实有好几个层次。 小说序言宣称,格雷和从事地方文史工作的好友唐纳利捡获一本二十世纪初出版的回忆录,作者正是贝拉的先生麦康朵斯(McCandless)。 格雷将这本「回忆录」编辑出版,然而,唐纳利(应是虚构人物)却高度质疑这部回忆录的真实性,乃至贝拉是否真有其人。 更重要的是原著还附上贝拉写给后代子孙的信,驳斥先生的回忆录,宣称先生晚年沉迷小说创作,回忆录纯是幻想的产物。 此外,信中也对自己生平提出没有任何惊世骇俗元素的另一版本说法。

格雷编辑此书所做注解,引用各种文献与历史图片说明回忆录中的典故,尤其是贝拉第一任丈夫布雷辛顿将军(General Blessington)的生平事迹。 当然,这些文献不少都是格雷虚构,附上的「十九世纪图片」也是他所画。 小说宣称主要人物的画像,都是麦康朵斯委托著名苏格兰版画家施全吉(William Strange, 1859-1921)绘制,但其实它们都是葛雷模仿史全吉风格的作品。 格雷的小说有时会被形容为「后现代」,先不论这样的归类是否允当,但凡读过上世纪末后现代小说的读者,对于这种虚构中的虚构,以及带有后设趣味的多重 叙事手法,应该会感到熟悉。

电影改编则化繁为简,除了删掉小说中一些人物,如用以嘲讽基督教基本教义派之伪善,以及西方文明教化使命之愚蠢的美国传教士虎克医师(Dr. Hooker),也简化了 故事结构,只改编「回忆录」的部分。 相较于小说的繁复结构,影片成为两小时左右的流畅叙事。 这样做当然是考量到大多数电影观众的观影习惯。

地点就有故事

电影和小说的场景地点也有差别。 原著一些重要的情节发生在敖德萨。 现在这个乌克兰港市正处于战火,当然不可能到那里拍摄,更何况原著还称之为「俄国城市」。 虽然在故事背景的十九世纪末,多数英国人确实会认为敖德萨是个沙俄帝国的城市;现在这样演可就太政治不正确了。 于是在电影中就由原著并未提到的里斯本取而代之。

更重要的更动是创造贝拉的怪医葛德温. 巴克斯特(Godwin Baxter)成长与行医的地点,由格拉斯哥(Glasgow)改为伦敦。 有则报导提到蓝西默在格雷过世前曾找他商谈改编,也有评论者表示遗憾格雷生前未能看到他的作品成功搬上大银幕。 格雷是格拉斯哥人,小说和画作大多以苏格兰为背景,政治上支持苏格兰独立,壁画作品更几乎都是为故乡的公共建筑物而创作。 格拉斯哥在十九世纪是大英帝国造船和炼钢业的重镇,也是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的重要中心,号称「帝国亚都」(the Second City of Empire)。 《可怜的东西》出版时就,因其对十九世纪格拉斯哥的地景、建筑与掌故的细致描写而获得好评。

格雷这本小说意在彰显格拉斯哥的历史人文荣光,我怀疑他若活着,看到电影将故事背景从心爱的故乡改为伦敦,反应可能不是欣慰,而是大怒。 电影更动主要场景发生的地点,当然是考量到美国乃至全球的观众都知道伦敦,但不熟悉格拉斯哥这个在二十世纪走向工业没落的城市。 这种安排,就像好莱坞绝大多数以法国为背景的电影会将地点设定在巴黎一样。

好莱坞人物类型

电影除了删除小说人物外,出现的角色也有更动。 贝拉在邮轮上遇见出身上流的亚斯特利(Harry Astley),后者一直试图说服说服贝拉放弃天真的理想,还带贝拉去看亚历山卓贫民窟的惨状,让她大受刺激。 小说中亚斯特利是英格兰地主出身的富家子弟,信奉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认为淘汰多余的贫穷人口是大自然的法则,并以尖酸自私的态度看待人间苦难。 在电影中,亚斯特利的出身背景和政治思想却消失无踪,而且还由一位黑人演员饰演这个角色。 我只能猜想,除了免去政治经济学的长篇大论之外,如此选角或许是为了要搬出一份多元族裔的演员名单。

更重要的是电影怪医形象的改变。 葛德温脸上有巨大疤痕,自称这是他父亲(也是外科名医)在他身上进行实验的后果。 但原著中他的外型其实大不相同,虽然他身形巨大相貌丑陋,除了发型古怪还有着圆锥状的手指,但脸上并无疤痕。 电影的造型明显来自好莱坞的科学怪人形象。

《可怜的东西》和《科学怪人》(Frankenstein, 1818)的亲缘性很容易理解,它们的主题都是科学创造出新生命。 贝拉昵称葛德温为葛德(”God”),也和《科学怪人》描绘科学家成为造物主的主题有关。 小说也间接指出这两部作品的连结:葛德温(Godwin)正是《科学怪人》作者玛丽. 雪莱(Mary Shelley)在嫁给诗人雪莱而冠夫姓之前的姓氏,她的父亲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的激进政治思想家─小说家─出版商威廉. 葛德温(William Godwin)。

尽管有上述的连结,小说中的葛德温和法兰克斯坦却是相当不同的人物。 葛德温见多识广、心地善良,对政治社会事务坚持自由进步的见解。 苏格兰的大学、思想家与医师在启蒙运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葛雷在书中也提到苏格兰医学在历史上的伟大。 他笔下的怪医活脱就是启蒙思想的信奉者与实践者。 相反地,电影却将葛德温描绘成好莱坞电影常见的偏执科学家,还由近年在蜘蛛人系列饰演疯狂科学家的威廉. 达佛(Willem Dafoe)来主演。 电影将主角塑造成类似科学怪人的作法,显然是考虑到目标观众的熟悉度,要让观众容易入戏。

进步议题单一化

电影中葛德温对贝拉有着近乎病态的控制意念,一直不想让她接触外面的世界,直到无法阻止才放手。 但小说中的葛德温作风开明,早前就曾带她环游世界增广见闻。 当贝拉要和放荡律师私奔,葛德温即使不赞同也完全尊重她的意愿。 贝拉的女性意识成长和追求自主本来就是小说的主题,但电影却透过改变葛德温的人物性格,来进一步强化男女的性别对立。 这样的改编当然和美国目前的性别政治冲突有密切关系。

同理,小说中贝拉对文学阅读的热爱,是旅途中巧遇一位曾担任富家子弟家教的流浪俄国人而受启发。 这位先生感动贝拉的一席有关俄国文学如何造就俄罗斯民族的言论,如今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当然不合时宜。 电影中这个角色则改由老牌德国女明星汉娜. 雪古拉(Hanna Schygulla)所饰演的贵妇担当。 俄国人改为德国人,男性改为女性,一个双重政治正确的更动! 至于电影中和贝拉发生同性恋关系的妓院同事,小说根本没这号人物。 合理怀疑这是当今美国LGBTQ性别政治脉络下的添加。

电影中布雷辛顿将军只是另一个父权代表人物,威权凌虐贝拉和仆佣,但他的恶行恶状很像许多好莱坞电影中的恶棍:夸张、平板,无端。 小说则详述他的性格与经历。 布雷辛顿因为率兵在亚洲和非洲打了多场殖民战争,包括镇压印度大兵变和在中国的英法联军之役,屡次负伤建功而成为国家英雄。 格雷细腻描写布雷辛顿性格的扭曲来自隐藏在英勇背后的死亡欲望,并暗示变态的男性特质(masculinity)和英国帝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连。 这个批判帝国扩张和殖民主义的面向,在影片中几乎完全消失。 简言之,《可怜的东西》有意的将焦点放在性别政治的议题,并将原著丰富的大英帝国历史脉络加以剥离。

好莱坞全球策略

改编和原著必然会有差异。 就《可怜的东西》而言,有些添加纯出于市场考量的噱头,例如原著中并没有猪头鹅身的移植怪物,葛德温也没将布雷辛顿的头移植到羊身上(小说中将军是自杀 身亡)。 有些更动则来自商业电影的通俗考量,如简化叙事和人物或是使用好莱坞常见的人物造型。 然而,本片和原著还有些差异却提供了线索,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以及美国影视产业的文化政治。

作者为学术思想杂工。 学生时代就热爱看电影,如今仍保持每周进电影院的好习惯。 业余兴趣杂乱无章,偶尔从事电影与文化评论。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