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君朔  来源:思想坦克 2024 年 3 月 18 日

太阳花学运。 图片来源:达志影像/美联社

「『这一轮全球化的问题引起的所有问题,都集中在台湾。』罗小朋认为,无论是放任式的金融自由化、代际剥削或者全球化下的劳资改变。而中国就是这波全球化的 最大赢家。不幸的是,中国的菁英坚信中国的人不能搞民主,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因而成为普世价值、民主、人权最大的挑战者。台湾首当其冲,这所有的问题都汇聚到服贸 协议这一场争端上。」──《无岸的旅途》第11章〈从自由台湾到自由中国〉,李志德著,八旗出版

10年前的今晚9点,为了抗议国民党要强行通过《服贸条例》而一直躺在路边棺材中的年轻政治工作者、有「牛粪博士」称号的朱政骐,忽然听到「爬上去」、 「冲过去」的鼓噪声,还有立法院大门遭到激烈摇晃的撞击声。 然后是有人成功翻越竖立的铁栏杆,一个个跳进墙内,这时的朱政骐也不顾得原来的躺棺绝食抗议,马上爬出棺木,跟着人群跳过墙内。

成为反抗「红色全球化」的历史先锋

这只是台湾政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太阳花学运」,被当时任职于自由亚洲电台的资深记者李志德所捕捉到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片段,但当时出于绝望而决定铤而走险、以声东击西方式 成功占领立法院议场的这群年轻人绝对没有意识到,这次大胆行动的意义远远不只是一场成为全国焦点的社会运动而已。 正如对岸体制内自由派经济学者罗小朋所一针见血指出的,这群以林飞帆、陈为廷代表的年轻人以自己的肉身、勇气和机智,成为反抗问题重重的「红色全球化」的历史先锋。

那时在立法院议场内扎营、在立法院外各处集结的不同年轻人的群体应没有想到,他们这场以「公民不服从」为基调的抗议活动不但成功地挡下了马英九政府一心想通过的 《服贸条例》、让两大党之外的新兴第三势力在随后的选举中崛起,为之后受到国际媒体更大瞩目的香港「占领中环」运动提供了抗争范本,更是在国际政治史上 为川普上台后急转弯的强硬中共政策做出了历史性的预告。

其实在2016年3月为了这场运动所出版的论文集《照破:太阳花运动的振幅、纵深与视域》之中,就有三位社会学家汤志杰、林峰灿和吴鸿昌很敏锐地从冷战结构 改变的视角去解释这场运动的成因和意义,和本文一开始所引用的经济学家罗小朋教授的观察互相辉映。

必须由冷战结构看待318的意义

他们三位社会学者在书中长文的结论中再次提醒读者要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看这场融合了年轻人的狂欢与创意的里程碑事件:⑴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崛起和中共随后的崛起 ,都和当时冷战的情势脱不了关系;⑵当中国试图透过「一带一路」来突破东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岛链的封锁与限制,以及美国宣示重返亚太,这些都恰好凸显了在中国崛起问题 上,在东亚霸权争夺上,台湾依然扮演着关键性的位置;⑶冷战、后冷战的格局与区隔效果,具体揭露了中国的现代化实际上与台湾经验恰恰依循着不同的轨迹,故造就了 不同的现代性想像。 因此我们必须关心,当中国未来出现困境,其未来究竟会呈现出何种可能的发展。

在太阳花10年的今天进一步讨论他们当时所提出的这些敏锐观察的涵义之前,还有必要把当时与之后跳上历史舞台试图提出反论的人物也做一番回顾,因为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 去反证这三位社会学者宏大视野的有效性。 其中一位当时主动想要进入议场和学生沟通、协调运动和平退场的大咖级人物,其生涯的确完美地反射出冷战结构的转折,那就是极为成功的将对岸做为美国苹果公司各类产品 代工基地,可是说是”Chinamerica”(中美融和)这个概念代表人物的鸿海创办人郭台铭。

作为对照组的郭台铭、谢长廷

虽然当时占领议场的决策小组最后拒绝了郭台铭会面的请求,但之后2014年5月8日,郭台铭讲出被媒体广为报导的金句「民主不能当饭吃」、「民主是个过程不是一个果实 ,经济果实才能填饱肚子」,便可想像如果当时他有机会和学生领袖们对话,他代表的思维便是主张和对岸的经济合作不该被民主政治中这种较激进的手段所阻挡。 当时不论在台湾社会或国际舆论中这种声音表面看来称的上是主流,连在野的民进党都在这种氛围中有要角调整自己的「中国政策」。

率先迈出第一步的是2012年以参加北京国际调酒大赛为名出访对岸的民进党2008 总统大选候选人谢长廷。 在这次破冰之旅前,他已颇具创意地提出「宪法共识」去改变两岸关系论述。 除了到北京,他还和夫人到厦门祭祖,而此行的真正重点是和中共国务委员戴秉国会面。

次年6月,谢长廷主持的「维新基金会」还和中国社科院的「台湾研究所」在香港合办了一场「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创新」的研讨会,而《无岸之旅》 的作者李志德已适时在书中提醒读者,这代表谢长廷2012年的「调酒之旅」已经通过北京的资格考,而些谢长廷本人在研讨会中也不只一次把这场会议和1992年两会的 「香港会谈」类比。

李志德还注意到谢长廷更有象征意义的表态是这场香港的研讨会时间6月29、30日,但在香港年度公民社会大事71大游行的这天,谢长廷很巧的「依照原定行程」 离开香港,前往深圳访问,并与台商座谈。 7月2日再取道香港返回台湾。 但民进党下决心转向的最高潮是在2014年6月民进党由40代表提出的「冻结台独党纲」提案,要不是之前爆发了没有人事先预料到的太阳花运动,这个提案是否会 被党主席蔡英文技术性冷冻恐怕还很难说。

企图以民粹之名抹灭运动能量的保守派

另外一种质疑的角度是想刻意掩盖台湾社运人士和台派学界人士联手对「红色全球化」开出第一枪的历史性意义,把太阳花当成全世界民粹狂潮的一部分。 具体例子是纪录知名政治学者法兰西斯. 福山应太阳花时期的行政院长江宜桦所属的长风基金会之邀于2017年来台演讲的书中,有一位听众当场问到「该如何逆转这种伤害很大(台湾也同样发生过类似状况) 的民粹主义兴起?」,只不过福山很清楚地反驳了这个提问,直指这是属于国家认同的运动而不是过于激进的国族主义,也不认为太阳花想破坏民主制度,而只是想改变 政府。

这两种因为「红色全球化」所引发的观点、路线冲突到底哪一边真正捕捉到了国际大势的演进方向,就在福山2017年年初来台演讲的一年后有了确定的答案:川普政府 冷不防对中共发动的贸易战,和接下来美中之间一步步升高的对抗开启了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的转变,连不希望和中共因为竞争而滑向冲突、更不寻求美中脱钩的 拜登政府都还是强调基于国家安全和去风险的考量,需要对中共设下尖端晶片的严格出口管制和摆脱供应链对中共的过度依赖。

另一方面,因为占中抗议让香港国际形象大伤后特首梁振英罕见的不寻求连任,中共支持的新特首林郑月娥在2019以港人陈同家在台湾杀害女友的事件为借口,坚持推动被称为 「送中条款」的逃犯条例引发比占中抗议规模更为强大、激烈、持久并引发美中进一步对立的反送中抗议事件。 而今天香港的命运不幸走上和中共慢慢同归于尽道路的起点,就是受到太阳花运动高度启发的争取普选占领中环。

十年已过,火花未灭

因此从上述的回顾就可以明显看出太阳花运动的历史性意义极为深远,一群年轻人在几位关心台湾命运社会科学家的启蒙与立法院社运前辈的指点和民进党政治人物的跟进掩护 下,以遍布议场讲台的太阳花为象征向全世界发出一个讯息:台湾这个民主共同体的未来不能因为肤浅、表面的经济利益而被中共的扩张野心所慢性渗透而被迫妥协。

而面对同样政治与经济的两难困局,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是在三年半后由川普内阁以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为首的对中鹰派毫不犹豫的砍下震撼世界的第一 刀,唯一让人感到可惜的是,当年在台湾趁这股太阳花气旋站上政治舞台的主角,除了林飞帆还能坚守价值持续为台湾的命运而奋斗外,其他的明星如柯文哲、黄国昌却 出于私心和受限于台湾的选制,走上一条在当时完全无法想像、和台湾价值对立的道路上。

只能说站在十年后的今天往回看,当年的登高一呼,卷起台湾政治、社会千层浪的明星们都只是时势所造的英雄,但历史的巨轮一旦被这些挑上的 幸运儿所滚动,那种能量就不是任何人所能阻挡。

 

作者有个云霄飞车式的人生,曾很轻松的进了不太好进的美国学校博士班,以为自己会是华文社会科学界的明日之星,又因为一个乌龙,更「轻松」的被 踢出来,开始闯荡亚洲江湖,到处求人下单,到目前为止的心得是「我32岁以前到底活了什么?」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