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一位文革开始时30岁的德国老教授聊天,问起他对文革的看法。他说,那是学生思想解放、造反,因此造成许多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被取消。没有约束,学生自由得很。
听了这类话,我只能说你们受骗了。我跟他简单地谈了文革真相,他说媒体从来没有报道过。根据媒体的报道,德国人认为文革是中国学生自发的革命运动,他们不知道文革中,学生不过是木偶,M是牵线人。这不是群众运动而是运动群众。学生要么是迷信M,思想中毒,要么是害怕被镇压才甘心情愿做木偶的。西方媒体虽然也可能有点滴道听途说的真实消息,但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能报道,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西方媒体选择相信政府官方的说法。换句话说,有些国家在制造官方假信息(今日称为Fake News ), 西方媒体就客观上做他们的喉舌,帮他们在全世界扩大宣传这些谎言。
那么欧洲人受了多少影响?我不能一个一个地问。来看看文革期间欧洲发生的一些事件吧。
—————
欧洲写进历史的有「68(学生)运动」。学生们起来造反,反对这个、抗议那个。比如海德堡大学在学生压力下取消了学校的校规。在波兰大学生造反游行示威,开始了历史上有记载的「1968波兰“三月骚乱”」。造反派学生在68年5月强占巴黎大学,不满足他们的激进要求他们就不撤离。在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人们提出“艺术革命”,激进艺术家们要求打破多项禁忌(“四旧”):裸体、大小便、手淫、鞭打、自残、将自己的排泄物涂抹在自己赤裸的身体上等。参与维也纳艺术革命的許多人还想把他们运动推广为更全面的“真正的文化革命”。经历过文革的中国人可能会觉得,这些行为有些眼熟。这些是各个学校情况,不一一细说。
再说一些建立组织的事情。柏林墙建造后,住在西柏林的依附于东德执政党(SED)的人就成了无头苍蝇,68年9月,这些人组织起来,成立西柏林德国共产党 (DKP),从 1969 年起该组织也受到学生圈的欢迎。 69 年12月,该组织成员认为东德和苏联的共产党不及M的共产党那么“轰轰烈烈”。因此把他们的党改名,成了「毛(泽东)主义方向的的德国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KPD/ML)简称为“K集团”。西柏林和法兰克福大学成立了 相应的K集团。
极左恐怖组织RAF(红色军)于1970成立,直到后来被强迫解散,总共殺死34名政府高官、法院和检察院高层、银行CEO等人。政治家的共识:“68群众运动”是红色军成立的前提。如此大大小小的“革命”、“造反”集团多如牛毛。
最后举个人的例子。费舍尔,一个极左的绿党重要领导,担任过外交部长。他67年就参与了学生运动和议会外反对派(APO)活动。与一些激进分子一起非法强占公房以迫使政府满足他们的无理要求。1968 年起在法兰克福后来他在 一个书店工作,该书店主要提供左翼文学。1969年,费舍尔参加了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解组织会议。1970年,他在法兰克福创立了卡尔·马克思书店。1971 年,他开始在Adam Opel AG 工作,目的是通过成立一个公司内部的团体将工人政治化,让工人能支持他的“革命”。公司交给他业务他不好好做,因此在六个月后未经通知被解雇。1975 年之前,费舍尔一直是左翼激进组织的成员,参加过多次“革命斗争”:参加了几次与警察的巷战,导致数十名警察受伤,其中一些严重。 1973 年 4 月 7 日的一张照片显示,戴着黑色摩托车头盔的费舍尔和另一个暴力分子一起殴打一名警察。 公众电视台正好拍摄了有关该事件并在电视新闻中报道了。后来作为外交部长,费舍尔不得不承认了他当时的暴力行为。费舍尔因破坏治安、谋杀未遂和组建犯罪组织而受到调查。他是绿党的先驱人物,绿党里有许多白左,充满文革的“造反”思想。绿党的成立就在文革时期。
68年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学生运动带来了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造反”思想和活动社会上广泛流传。对法规等等不满、要求废除规章制度,在游行、抗议活动中的暴力行为、走极端。这一切都被当作“革命”的思想和行为。
—————
当前,中国的民族镇压活动、经济上不守信用(造成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如此种种让德国政界不满;另外,有一些东西看是小事,但都是没文化、没礼貌、没教养的行为,比如外交部的战狼态度、小粉红的“污华”说、等等,这些都特别让这里普通百姓觉得恶心。后果:民调结果好感度大大下跌;不信任感爆增。这些都是清楚的事实,满地都是证据。媒体当然可以大胆实话实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的官方信息,西方人就不会轻信。因此西方的“毛泽东主义方向”的政治活动也就销声匿迹。但媒体和政界也不想花精力去纠正过去对文革的错误报道,重新去讲文革的真正实质。但正是这种回避,使得当时产生的极左思潮,继续保持和发展。只有知道当初的极左的原因,才能真正认识今天的极左是错误的。
当然西方的白左有它本身的繁殖土壤和原因。只是文革的助推作用不可忽视。毛一直梦想“输出(中国式的)革命”。没有想到,他没能做到的事让西方幼稚的媒体代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