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丢草六四漫画【墓碑】-新世纪图片

六四檔案研究集 001

征求意见稿——《天安门文件》证伪(草)

 

作者:封从德

【提要】:

「管连胜」乃化名,真名是连胜德。他是1989年天安门广场上外高联的主席。1994年《清华日记》在互联网刊出时,他尚在国内,故被作此保护性化名,他自己都不知有此化名。但在《天安门文件》中,号称安全部等机构向中共中央报告的1989年「内部机密文件」,却赫然采用了五年后才问世的这一化名,于是构成《文件》作伪之铁证。加之其它一些确凿证据,可判定此一「史料」乃伪作,不足采信。此一伪作,已构成八九六四「统战叙事」的一个主干,严重扭曲和伤害了世人对二十世纪最为波澜壮阔的民主运动的认知,实际上在帮助中共的维稳大业,是中共文化暴力的一部分。

【正文】:

《天安门文件》英文版及其中文版《中国「六四」真相》,及各语种翻译版(以下皆简称《文件》)在2001年初先后轰动出版后,其中所谓「中共内部机密文件」之真伪,立即引起争讼不断。数十位学者与历史当事人参与了这一公案,至今叙述八九六四历史的书籍、文章,依然大多采信《文件》叙事。六四檔案网站(64memo.com)也是在那时开通的,从一开始就发现破绽,一直在质疑《文件》的真实性,现在可以下结论了:《文件》乃伪作,不足采信。

本文将首先给出一个最新发现的铁证,足以证伪《天安门文件》,并进一步证明早在2001年我就提出过的论断——《天安门文件》号称1989年当时的中共情报等部门的内部机密文件,却混入了几年后一些当事人的回忆,而且将回忆中的错误也一并抄袭进去,这就构成了该《文件》无可辩驳的硬伤,足以证明其中所谓的「当时中共情报等部门的内部机密文件」乃不实之词。其次,作为六四檔案研究集之一,本文还会细致地梳理以前关于其真伪的争讼过程及其档案原件,以便研究者参考和世人之警戒。最后,本文将初步讨论八九六四「统战叙事」作为中共文化暴力的一部分,对中国民主运动的伤害。

一、《文件》作伪的铁证

早在2001年4月15日,我就在拙作〈《天安门文件》五大疑点——对「十二学者上广场」的考察〉一文中指出:几年后出版的「当事人的回忆,整段整段在《文件》中重复,语句一样、遗漏一样、删改一样、最严重的是连错误都一样」,而《文件》中却号称是1989年「六四」屠杀前中共各个情报机关的内部机密文件,可见《天安门文件》中掺杂了假货。

遗憾的是,上述文章并没有引起世人足够的重视。其中第六节〈请教美国专家〉望其作出解释,但迄今二十多年,也未见这三位美国知名学者(《文件》英文版翻译与编辑者)的任何回应,而外界也持续采信、引用此一伪作。「十二学者上广场」那一段内容,我是直接当事人,因此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绽——中共总参特工、共军情报机关总头目叶剑英的养女戴晴在1992年发表的她编造的虚假故事,尤其是其中明显的错误,却被赫然抄袭进《文件》,当作1989年4月14日中共情报机构当天的内部报告(见附件+++。如果说《文件》巧妙化妆,抄袭时多处修润,且没像戴晴文章中那样直接点我的名,尚有可以讨论的空间,那么,下面提出的抄袭证据,相信无人再可辩解。

这里就再揭示一个《文件》作伪的铁证。请看抄袭对照表:

清华学生六四日记 天安門文件(中國六四真相p.871)
1 李禄说经事后调查,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事件,参与者有管连胜、王文市民纠察队成员、陈伟(师大)等人,现在都从广场上消失了。 李祿說經調查,這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事件,參與者有管連勝(外高聯)、王文市民糾察隊、陳威(北師大)等人,現在都從廣場上消失了。
2 说据他们得到的情报,现在政府在收买学生领袖,请他们撤离,并说对那些少数坚强的领袖,在广场上的便衣可以配合行动! 說據得到的情報,現在政府正在收買學生領袖,請他們撤離,並說對那些少數堅強的領袖,在廣場上的便衣可以配合行動。
3 李禄说事件发生后,发现两个广播台的喇叭被切断了,电话也被切断了。而管连胜则在准备召开记者会,要宣布外高联大撤退,经阻止未能开成。 李祿說事件發生後,發現兩個廣播台的喇叭被切斷了,電話也被切斷了。而管連勝則在準備召開記者會,要宣佈「外高聯」大撤退,經阻止未能開成。
4 而外高联的代表则称,管连胜擅自以外联名义宣布大撤退,这只代表他个人,不代表外联。宣布不承认为外联的指挥,表示外联将在广场上坚持到底。 而「外高聯」的代表則稱,管連勝擅自以「外高聯」名義宣佈大撤退,這只代表他個人,不代表「外高聯」,宣佈不承認為「外高聯」的指揮,「外高聯」將在廣場上堅持到底。
5 随后听到广播,宣布管连胜等人为广场上不受欢迎的人,要各处组织和纠察队加以注意。 隨後「學運之聲」廣播,宣佈管連勝等人為廣場上不受歡迎的人,要各處組織和糾察隊加以注意。

其中《清华学生六四日记》(以下简称《清华日记》)是1994年6月4日出版的《华夏文摘增刊·八九学运史料专辑》(CND增刊第39期之四)中的〈八九学运的日日夜夜——一位清华学子的经历、见闻(四之四)〉,如今还能在下列网址看见(截图见附件+++http://www.cnd.org/HXWZ/ZK94/zk39-4.hz8.html

《华夏文摘》是八九学运和民运惨遭「六四」大屠杀之后,海外留学生尤其是留美学生主办的著名网刊,至今依然运行。八九学运组织「北高联」的常委王超华出国后,曾在相当长时间主持该刊的「八九学运史料专辑」等栏目。

上述《清华日记》作者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八五级的学生,他参与了八九学运的全过程,尤其是主持了清华学生广播站和绝食后天安门广场上的「学运之声」广播站的运作。另外,他还是清华驻对话团的「业余记者」,我在纽约市图书馆藏的Robin Munro收集的六四传单中,还发现他和另一位同学合写的一张传单〈对话代表团活动情况〉,记录了八九年五月六日至十五日晨7时对话团与中共交涉的全过程见附件+++。可见他从一开始便一直在记录八九学运,因此他后来整理的上述六四日记的可靠性与精确度都相当高,成为非常珍贵的八九学运史料。

经其同系同年级同学、清华骨干周锋锁介绍,我与他有过几次电话和电邮交流,得知此文是他「在1993年出国后开始写的,参考了本人保存的八九年原始资料(照片、录音、笔记、早期备忘录等)」,1994年发表前,文中许多天的「日记」末尾还有同学/朋友们的补充,都是他「从1989年六四后到1993年出国前所听到的亲身讲述」。他「先是在网上聊天室里开始连载此文,《华夏文摘》编辑读后,让我投稿作为他们的第39期特辑刊出」。他对八九学运「所有听到见到的都写在文中了,只是改变人名以保护当事人

仔细查看上面的抄袭对照表,可以清晰看出:

  1. 六段话中,五段几乎原封不动地被抄进《文件》,仅作了极少量的编辑;
  2. 其中最严重的错误,是将「管连胜」这个伪装的化名也悉数抄进《文件》;
  3. 另一个严重错误,是将「王文(市民纠察队)」这个错误也抄进《文件》。

为何说「管连胜」是错误的名字?因为这是化名,真名是连胜德,他是1989年「六四」前天安门广场上众所周知的外高联(外地赴京高校学生联合会)的主席,《清华日记》在1994年《华夏文摘》刊出时,因连胜德尚在国内,故作保护性化名。正如《清华日记》作者所说,他「改变了人名以保护当事人」——他认为还在国内的当事人,都做了改名处理。如王超华改为「莞华」、郑旭光改为「崇明」、周锋锁改为「卓生」、项小吉改为「肖奇」、江棋生改为「蒋夏」、张健改为「许强」等等,这些化名,我通过上下文也都猜对了(而且它们多与本名有音、义转换,其实熟知八九学运组织人员结构的就能猜出),还有少量我不了解的同学的化名,除了尚未暴露还在国内的,作者也都告诉了我他们的真名。

《文件》抄袭露马脚,最关键的错误是:作者张良功力不足,没有做好功课,不了解当时学生组织的情况,就连当时港台媒体大量报道的「六一绑架案」都没仔细看,因此就掉进了露出马脚的抄袭陷阱——1994年出版物中的伪装化名,却被堂而皇之地化妆成1989年中共情报机构的内部报告!此其一。

其二,还误抄了「王文(市民纠察队成员)」。张良同样不了解的是,就连《清华日记》作者也弄错了,以为王文是市民纠察队成员。其实,王文是北京农业工程学院的学生,而且是绝食发起人之一,因此绝非市民纠察队成员。又一次,1994年出版的这一误记,再被《文件》抄袭进去,伪装成所谓中共情报机构1989年的内部报告。

这等抄袭与伪造,还有什么可以辩解的?

或曰:会不会是倒过来,1994年《清华日记》抄了1989年的《文件》?答:不可能。因为连胜德这个名字,不仅出现在外高联广为散发的传单中(见附件+++),而且在当时港台及中共媒体大量报道的「六一绑架案」中已广泛出现(见附件+++大公报文汇报),也就是说,就连广场上的海外及中共记者都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中共情报人员怎么可能不知道?而且在1989年就采用了1994年才出现的化名?当时外高联是完全公开的组织,连胜德在广场上公开高调活动了十几天,中共人员汇报广场情况时绝无可能还去帮他化名。因此,只可能是《文件》抄《清华日记》。

又曰:或许连胜德自己当时用了一个化名?答:也无可能。今年三月,我问了连胜德,他是否在广场上用过化名,他直截了当地回答:没有。此一对证在场的还有郑旭光(北高联常委,与连胜德合作成立5月18日-23日的「广场临时指挥部」),及外高联秘书长王醒。

同样,关于王文,也是只有《文件》作者不清楚他其实并非市民,而是北京学生。这一点只有稍微了解一点绝食发起的过程,就会知道的。显然,张良的功课不及格。

总之,逻辑链已完备。连续五段文字几乎原封不动的抄袭、多次误抄「管连胜」、误抄「王文(市民纠察队)」,足证《文件》确系伪作。

二、另一些铁证

下面再展示一些《文件》作伪的证据。首先,又一个抄袭对照表:

清华学生六四日记 天安門文件(中國六四真相p.797)
1 到了早晨,听到工人自治会的广播,说沈银汉的确被捕了。 早晨,「工自聯」的廣播稱:該會委沈銀漢被捕了。
2 另一位委,叫白宗雄的,也被铁路公安分局抓走了。 另一名叫白宗雄委,也被北京鐵路公安分局抓走了。
3 广播还说自治会将于上午9点到公安局交涉,要求释放工人代表。 廣播還說「工自聯」將於上午九時到北京市公安局交涉,要求釋放沈、白等人。

这几句话,在《文件》中被冠以「(五月)三十日安全部的报告」,再一次出现「当事人的回忆,整段整段在《文件》中重复,连错误都一样」这种粗暴抄袭所留下的硬伤。其中的「白宗雄」,又一次乃是清华学生在1994年出版时采用的保护性化名。张良再次对此无知无感,整段抄进号称1989年的《文件》中。

「白宗雄」本名是谁呢?是白东平。1989年5月30日被捕的工自联常委有三人:沈银汉、白东平、钱玉明。三人的名字在当时便有工自联的传单为证(见附件+++),也有广泛的报导(附件+++只选用两个香港报章为证)。从前述「清华学生六四日记」作者的化名规则可以判定,「白宗雄」即白东平无疑,作者再次采用了与原名接近或相同的韵母。只要知道这一规则,而且了解当时各组织的骨干成员,其实是不难猜出其原名的,我略作猜测后同作者核对,准确率高达七八成,若仔细推敲,几乎都能猜对(当然清华那些非组织骨干的普通同学除外)。八九年工自联骨干中没有「白宗雄」这个名字,我在2008年1月19日对李进进的「六四口述实录」访谈中,也明确问过他,李确认了这一点,而李是工自联的法律顾问,是该组织构建的核心人物,包括工自联章程都是他起草的,选举和改选工自联常委都有其运作。由此可见,《文件》作者张良除了不了解八九学运和民运组织以外,其实也完全没下苦功认真收集、研究八九六四史料,才会这样漏洞百出。

另外,《清华日记》称沈、白二人是「执委」,也是误记,但也被抄进了《文件》。工自联选举的是「常委」而非「执委」。「执委」只是清华大学的组委会、筹委会中的称谓,而「常委」才是当时大多自治组织的通常称谓,如「北大学生筹委会五人常委」、「北高联常委」等等,工自联沿用此模式,也称「筹委会五人常委」。

这里再展示一个《文件》抄袭对照表,就在上述三句之前:

清华学生六四日记 天安門文件(中國「六四」真相p.797)
1 那人又说,前天下午4点…那支这些日子以来经常在广场和附近转的摩托车队的队长,在北京站附近的一个小饭馆里被两个便衣抓走了。车队的部分其他成员也受到传讯和逮捕。 三十日…自稱「工自聯」的一名成員還介紹說:二十八日下午,那支自戒嚴以來成立的所謂的「飛虎隊」隊長被抓,一些成員受到傳訊。
2 市民纠察队的成员也有人受到恐吓和传讯,有两人被抓,其中一人已被放回。 市民糾察隊的一些成員也受到恐嚇和傳訊,其中兩人被抓。
3 那个车队队长叫王藏起,他母亲找到广场来要求帮助。 那位「飛虎隊」隊長叫王藏起,他母親已來廣場尋求幫助。

其中,张良只是将「摩托车队」改写成「飞虎队」,看起来更像中共的口气。而其队长是否名叫「王藏起」,我没查到证明或证伪的资料,则无从判断。

最后补充一个细节:张良还在一个不太容易留意到的细微处,露出了马脚——李录。这两个简体字转换成正体时,应是「李祿」还是「李錄」?通常的编辑软件,特别是最常用的微软Word,会把「李录」自动转成「李錄」(記錄的錄)。但因《清华日记》已将「李录」记为简体「禄」(福禄的禄),转成正体时,自然就成为繁体「祿」(注意「禄」与「祿」的细微差别),这个「李祿」在《文件》正体中文版5月30日的记述中大量出现,也都是抄自《清华日记》。而在别处,《文件》就多用「李錄(【注1】如《中国六四真相》第771頁「副指揮李錄說」,号称出自五月「二十七日安全部、公安部、北京市等關於北京情況的報告」;第1032頁的「六月十三日,公安部轉發的通緝令」中的名字,也是用「李錄」;第1036-1037頁:「正是在一大批富有正義和良知的、默默無聞的老百姓的幫助下,陳一諮、嚴家其、萬潤南、蘇曉康、吾爾開希、柴玲、封從德、李錄等通過各種方式逃出了虎口」 这也能旁证:《文件》确实抄袭了1994年《清华日记》,假冒1989年的「中共内部机密文件」。

三、其它抄袭举例

2004年「六四」纪念日,曾在中国大陆任记者和报纸总编的曹长青,在〈六四《天安门文件》造假——天安门文件真伪〉一文中已指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占95%),根本不是什么中央文件,而是报社内参、情况反映、动态清样、简报的汇编。……在国安部报告部分,从口气来看,完全是报社写的内参。」

《八九民运史》作者陈小雅曾提供部分《新华社动态清样》给六四档案网站。这里仅举一列,看看《文件》如何抄袭「动态清样」(附件+++),却冒充成「安全部的報告」:

新华社动态清样04172  题:中国政法大学600余名师生到广场献花圈,悼念胡耀邦同志逝世  天安門文件(中國「六四」真相pp.118-120)
1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18时讯: 四月十七日下午到十八日晚安全部向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報告。
2 中国政法大学600余名师生于今天下午1时许沿二环路走向天安门广场。队伍前面是一面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的旗帜,紧接着是插着白花松枝的横幅:“耀邦永存”。跟在后面的是一个用三轮车载着的两米高的花圈,左边写着“耀邦同志千古”;右边写着“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敬挽”。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圈。 今天下午一時許,中國政法大學六百餘名師生沿二環路走向天安門廣場,隊伍前面是一面「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旗幟,緊接著是插著一面白花、松枝的橫幅「耀邦永存」,跟在後面的是一個用三輪車載著的兩米高的花圈,左邊寫著「耀邦同志千古」,右邊寫著「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敬輓」。
3 他们于下午四时许走到人民大会堂东门时,20余名学生拉起一个正方形人墙,哀乐奏起,在一名手持麦克风的学生的带领下,学生们喊起了口号:自由万岁!民主万岁!法制万岁!教育救国!法制救国!人民万岁!反对官僚主义!耀邦同志永垂不朽!耀邦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他們於下午四時許走到人民大會堂東門時,二十餘名學生拉起了一個正方形的人牆。哀樂驟起。在一名手持麦克风的学生帶领下,学生们喊起了口号:「自由万岁!」「民主万岁!」「法制万岁!」「教育救国!」「法制救国!」「人民万岁!」「反对官僚主义!」「耀邦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耀邦同志永垂不朽!」
4 在天安门广场的一些外地旅游者,拿起照相机朝游行队伍拍摄。一些外国记者边在现场拍照、录像、摄像,  在天安門廣場的一些外地旅遊者拿起相機朝遊行隊伍拍照。一些外國記者也在現場錄音、攝像。
5 警察在现场对围观的群众进行疏散,但是无效。一些戴着“中国政法大学”红色校徽的青年人,维持游行队伍秩序,把一些夹在队伍中的外国记者、围观群众,清理出队伍。 警察在現場對圍觀的群眾進行疏散,但是無效。一些戴著「中國政法大學」紅色校徽的青年人維持遊行隊伍秩序,把一些夾在隊伍中的外國記者、圍觀群眾清理出隊伍。
6 4:30,游行队伍经过前门大街后,从历史博物馆大门一侧进入天安门广场。游行者高呼口号,一起唱起《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在200余名学生、警察的维持下,六名政法大学生把花圈送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游行者、围观者达一万余人。有些大学生打出了标帜胜利的“V”形手势。 四時半,遊行隊伍經過前門大街後,從歷史博物館大門一側進入天安門廣場。遊行者高呼口號,一起唱起《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在二百餘名學生、警察的維持下,六名法大學生把花圈送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下。遊行者、圍觀者達一萬多人。有些大學生打出了「V」形手勢。約有六十餘名學生代表到胡耀邦同志家中慰問。
7 5时许,游行者在喊完自由万岁等口号后,一名主持者宣布游行悼念活动结束…… 五時許,遊行者在喊完「自由萬歲」等口號後,一名主持者宣佈遊行悼念活動結束。
8 另据了解,大约下午4:20左右,北大30余名学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了花圈,并宣读了简短的悼词。其后一部分北大学生离开广场,去胡耀邦同志家敬献挽联和花圈。 
9 (记者 江钱峰)
10 又讯:在场的十多名外国记者和港台记者找学生谈话,其中有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华尔街日报》、英国《独立报》、香港《南华早报》等。 在遊行結束後,在廣場的十多名外國記者和港臺記者找學生談話。其中有美國《芝加哥論壇報》、《華爾街日報》、英國《獨立報》、日本共同社、香港《南華早報》等。
11 外国记者提问题又集中在与中国当前政局有关的问题上,有的拐弯抹角询问学生,对领导人的看法,是否存在对现存政府领导人的情绪。 外國記者的提問多集中在與中國當前政局有關的問題上,有的拐彎抹角詢問學生們對領導人的看法,是否存在反對現政府的情緒等。
12 下面是记者记录的一些问答: 下面是安全人員記錄的一些問答:
13 问:这种活动是否经过申请,得到批准? 

答:这不是游行,这是悼念活动,为什么把这些事与游行联系起来?

问:为什么举行这场活动?有何其它意义? 

答:胡在学生教师中,在整个知识分子当中很有威信,他去世大家很悲痛,举行活动主要是为了表达这种心情。 

问:以后还会不会有其他活动?这些活动会不会成为导火线? 

答:我想悼念活动还会有的,至于会不会成为导火线,也许有这个可能。不过,我们并不希望这些活动成为导火线。我们是学法律的,在我们的口号中也有法律救国。 

问:你们对当前局势有何看法?你们提“反对专制”有何含义? 

答:这几年确实有很大的进步。但我们还是认为,现在改革步子太慢,民主步子太慢,希望你们注意,我们提反对专制,并不是提反对政府。 

问:你们为何喜欢胡耀邦?这是不是意味着反对现在在台上的人? 

答:胡耀邦保护了知识分子,政治上比较民主,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就是因为胡耀邦在台上才不了了之。知识分子是很反感清污的。 

问:你们还提出什么口号? 

答:主要是呼吁铲除腐败,以法治国,打倒官僚主义。这是近几年来一贯的口号。

問:這種活動是否經過申請,得到批准?

答:這不是遊行。這是悼念活動。為什麼把這些活動跟遊行聯繫起來?

問:為什麼舉行這一活動?有何其它意義?

答:胡耀邦在學生、教師中,在整個知識分子當中很有威望。他去世,大家很悲痛,舉行活動主要就是為了表達這種心情。

問:以後還會不會有其他活動?這些活動會不會成為導火線?

答:我想悼念活動還會有的。至於會不會成為導火線,也許有這種可能。不過,我們並不希望這些活動成為導火線。我們是學法律的,在我們口號中也有「法律救國」。

問:你們對當前局勢有什麼看法,你們提反對專制有何含義?

答:這幾年確實有很大進步,但我們還是認為現有改革步子太慢,民主步伐太慢。希望你們注意,我們提反對專制並不是反對政府。

問:你們為何喜歡胡耀邦,這是不是意味著反對現在在臺上的人?

答:胡耀邦保護了知識分子,政治上比較民主。清除精神污染運動,就是因為胡在臺上才不了了之。知識分子是很反感清除精神污染的。

問:你們還提什麼口號?

答:主要就是呼籲鏟除腐敗、以法治國、打倒官僚主義,這是近幾年來一貫的口號。

14 另外,大約四時二十分左右,北大三十餘名學生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獻了花圈,並宣讀了簡單悼詞,之後,一部分北大學生離開廣場,去耀邦同志家敬獻花圈。
15 另外,记者看到,纪念碑前还有9个花圈,花圈挽联上署名:北航部分师生、北大师生、北师大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全体研究生。还有一个署名为:一个政法干部。  到五時整,碑前共有九個花圈,署名分別為:「北航部分學生」、「北大師生」、「北師大師生」、「中國社科院全體研究生」,還有一個名為「一個政法幹部」。
16 (记者 王旭)

由上表可知,《文件》中所谓「四月十七日下午到十八日晚安全部向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报告」,实际上是新华社两个记者(江钱峰与王旭)写的「动态清样」,张良抄进《文件》时,只是把两篇文章揉成一篇,仅仅改了一处顺序(第8段改到14段),再把「记者记录的」改成「安全人员记录的」而已,实在轻而易举。

……

四、之前的公案

据香港《开放》杂志主编金钟先生介绍(【注2】 2004年7月1日〈张良和他的六四故事——天安门文件、六四真相) 张良本来希望由《开放》出版。那是1998年夏天,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黎安友(Andrew Nathan, Andy)在香港见金钟,谈了出版意向。随即金钟提出十八条问题,包括为何公安部报告会说是方励之夫妇、洛德夫妇授意王丹发起绝食的?为何六四死亡才「近二百名」?

同年10月,金钟夫妇飞到纽约,在黎安友家见到张良,「三十多岁,中等个子,江浙口音,首长秘书型人物,自称是中办局级干部,有司机、秘书,妻子在大学教书」,并自称本名「张思铭」,金钟后来得知也是假名,「他不姓张」。

……

五、史料作伪对民运的伤害

……(略)

 

附录:原始资料

约25篇,共约120页。

包括当时的传单、报道及后来中外学者的论辩。

 

……(略)

 

附件1:华夏文摘截图

 

附件2:《中国六四真相》p.871

附件3~25:

……(略)

 

 

【光传媒首发,转载请于正文前标明出处:www.ipkmedia.com 】

【作者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