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国诚   来源:上报  2024年04月16日
台美之間為不具正式外交關係的友好國家,所以台美戰略結盟不同於類似「美日安保」或「美菲共同防禦」的軍事同盟關係,而是基於更為寬廣的區域和平所進行的安全合作,也就是「以共同的戰略對手為目標的軍事合作」。(美聯社)
台美之间为不具正式外交关系的友好国家,所以台美战略结盟不同于类似「美日安保」或「美菲共同防御」的军事同盟关系,而是基于更为宽广的区域和平所进行的 安全合作,也就是「以共同的战略对手为目标的军事合作」。 (美联社)

一,《台湾关系法》实施45周年

今(2024)年是《台湾关系法》实施45周年。 在此时刻纪念这一重要的日子,不仅意义重大,也是思考和建构如何深化台美关系与战略合作,一次重要的契机。

过去45年来,随着国际政治情势的进展与演变,当年制订台湾关系法的背景与环境,与今日的亚太情势与台美关系,既有相异之处,也有相似之处。

相异之处在于,当年美国对中国的认知与战略思维,与今日大不相同。 一方面当年美国基于「联中制苏」以及谋求中国市场的需要,卡特(Jimmy Carter)政府在一种对中国的错误期待之下,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背弃 一个在二战期间并肩作战的忠实盟友;另一方面,在遗憾之余,美国国会也通过了《台湾关系法》,以高于美中《三公报》的法律规格,确保对台湾安全与前途的 承诺。 45年来,历史已经证明《台湾关系法》的制定,既是睿智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之处在于,台美双方至今对中共的本质有了深刻的共同认识。 一方面,美国已经从对中国的错误期待中醒觉过来,并在继承《台湾关系法》的原则与精神之下,认识到台美关系的深化与合作,才是符合台美双边利益与世界 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45年来已经证明,台美之间共享民主体制与自由价值的事实,使得台美之间强化战略联盟已经成为稳定区域和平与国际秩序的必要之举。

二,何谓「台美战略结盟」──「台美联合备战体系」的建构

这里所说的「结盟」,不是国际政治上的「同盟」(alliance),而是「联盟」(coalition)。 基于台美之间为不具正式外交关系的友好国家,所以台美战略结盟不同于类似「美日安保」或「美菲共同防御」的军事同盟关系,而是基于更为宽广的区域和平所进行 的安全合作,也就是「以共同的战略对手为目标的军事合作」。

在此意义上,台美目前以及未来的军事合作,真正的目的并非如大众传言让台湾作为美国代理人的先锋敢死队,也不是台湾为了美国从事一场「代理战争」,而是为台湾争取抵抗共 军侵台的时间与空间,以利于美盟军力进行联合反击。 因此,我把「台美军事结盟」定义为「台美联合备战体系」的建构,也就是在台美紧密和专业的合作之下,共同遏制中共对台湾以及亚太区域的侵略与威胁。

但是,这里所说的「备战」是从积极意义上来表述的。 对于所谓战争,一般来说有三种对应方式:一是备战,二是迎战、三是作战。 这里我所谓的「备战」,不是消极被动的、无可奈何的本土抗战,而是积极主动的反制作战。 正是在这意义上,台美的军事结盟才具有前瞻性与效用性,也使《台湾关系法》在保护台海安全上具有灵活性与可持续性。

三,台美战略联盟的新思维

我这里要引述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以及前美国海军军官、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克拉克(Bryan Clark)投书于《国会山庄报》的一篇文章,题为「 可能有助美军捍卫台湾的新战略概念」(A new strategic concept could be useful in the US military’s defense of Taiwan),文章呼吁,美国五角大厦应该跳脱传统思维,以部署「专门部队」来应对中共对 台湾的攻击。

文章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美国的「战略死局」,意思包括:

1,美军的军事投资成本太高,体量过大,周期太长,不堪重荷,不符合实际需要。 往往不符合实施「不对称战略」的中小型国家。

2,美国依然沿用过去「大型陆地/远程精准打击」的战术,这种战术可能难以应付中共「短程渡海」的攻势。

文章的另外一个关键词是:是「对冲部队」(hedge force)」。 所以,庞佩奥和克拉克提出几项建议:

1,美国所有的军事投资与采购,都必须以「抗中」为原则。 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美国不应以耀武扬威为满足,而是以打败中共为优先。

2,建议以「乌克兰经验」为参考,也就是师法乌克兰以「无人艇」对抗俄军黑海舰队的战术,建立所谓「对冲部队」,利用「无人驾驶系统」与「软体技术」,阻止敌人的 入侵,以边际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取得胜利。

3,美国应该抛弃One-trick pony(一招半式走天下)的迷思,传向「战略多元化」的设计。 也就是建立高效、迅速的「无人机舰部队」,而非重金投资于新一代战机、新动力潜舰、重型轰炸机等而苦等十年或更久的长期计画。

台湾的整体战术部署,应该以「反封锁」、「反孤立」、「反登陆」、「护航道」为四大原则。 (美联社)

我认为,文章对台湾有很深刻的启示,特别是在应对「短、促、急、猛」的台海战争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分别是:

1,台湾应该从「远程/重型/昂贵/耗时」的采购,转向自行打造或台美联合生产的「近程/轻便/低廉/迅速」的打击系统。

2,台湾的整体战术部署,应该以「反封锁」、「反孤立」、「反登陆」、「护航道」为四大原则,改变过去「本岛焦土防卫」的设计,朝向「超前反制」 或「提前瓦解」的方向发展。

3,除了常规、通用的军队建置之外,也要组建「专门打击部队」,也就是专门针对中共侵犯台湾的「专业军队」,配置特种部队和特种武器。 虽然常规与专门之间的界线很模糊,但是可以针对中共攻台的武器系统和战术攻势,以「针对性对打」的原则,重新部属台湾的战术应用。

四,台美「四大军事领域」的合作

现代战争是一种涵盖人类生存空间在内的「全景式混和战争」(panoramic hybrid-warfare),现代战争的场域就不仅仅限于海陆空,更涉及所有非常规、非传统的作战形态,也就是 所谓「五缘战争」(海、水下、陆、低空、外太空)所构成的「泛空间作战」。 因此,以目前可行的趋势来看,台美之间以及未来的军事合作应该致力于「军工联合生产」、「军事交流与协作」、「新型资讯作战」、「太空合作」等四大领域。

(一) 军工联合生产

基于俄乌战争的经验,乌克兰以无人机、无人艇等「低价高效」的战术运用,有效抵制俄罗斯的攻势,甚至几乎摧毁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以及基于美国对台军售出现交付迟延的现象 ,所以台美之间可以就「高性能制导火炮」、「电子作战设备」、「无人驾驶系统」和「软体技术」四个方面,进行联合生产。 一方面补充美国军工产能的不足,一方面达到对台湾即时支援的作用。

(二)「军事交流与协作」

1,区域联合实战演习:台湾军队与美盟军队的实际战争操演。

2,战时后备补给实战演练:人员与路线的实际操演。

3,建立「台美联合演训基地」:在台湾本岛或周边海域建立台美专业联训体制与基地。

4,建立「台美联合对冲部队」:利用「无人驾驶系统」和「软体技术」建立「无人机舰部队」。

(三)新型资讯作战

1,文化作战:应对网络战争的第一步,在于熟知敌方的语言与文化。 最近印度为了与中国的领土争端开设「藏学课程」,让军官及士兵更了解藏区历史、文化、语言和地形,印度军方表示,将「藏学」引入印度军官培训,是作为对抗中国 的一项战略措施。 那么,台美在军事合作上是否也应开展类似课程?

2,情报即时共享机制:建立台美「即时情报共享平台」,建立台美「共同作战图像系统」,建立台美「动态联合作战框架」。 特别是利用AI技术与大数据,以情报优势取得战场优势。

3,舆论作战:舆论战是一场烽火连天却不见烟硝的战争,战前的防卫宣导和战时的战况宣传,都是左右战争结果的关键因素。

在两岸,中国试图以军机绕台、金门渔船翻覆事件和M503航线改变现状。 在南海,中国试图以与事实相反(违反2016年海牙国际法院的判决)的中国叙事,改变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 在日本,中国试图以核污水毁坏日本的国际信誉。 中国透过中共政治话语诡辩术已对第一岛链国家进行舆论的第一打击。

因此,可以考虑成立「美台资讯联合作战中心」,除了破除中共的假讯息(misinformation)和「深伪(deep fake)资讯」的侵扰,也可以取得舆论主导权。

现代战争是一种涵盖人类生存空间在内的「全景式混和战争」(panoramic hybrid-warfare)。 图为美军舰艇发射鱼叉飞弹。 (取自DVIDS网站)

(四)太空合作

1,台美军民两用太空合作:美国共和党籍众议员法兰西. 希尔(French Hill)、民主党籍众议员亚迪拉. 卡拉韦奥(Yadira Caraveo)、共和党籍参议员埃里克. 施密特(Eric Schmitt)、民主党籍参议员塔米. 达克沃斯(Tammy Duckworth),于今年3月13日共同提出2024年《台湾与美国太空援助法》(Taiwan and America Space Assistance Act of 2024, the TASA Act),希望授权「美国太空总署」 (NASA)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与台湾的「国家太空中心」(TASA),在民用太空事务上合作。 我认为这一建议非常可行,应该积极和立刻的推动,并且逐步往军用方向发展

2,台美卫星合作:「卫星」是战场上的眼睛。 我们已从俄乌战争和以巴战争中的卫星定位系统获得实证,导弹和无人机透过卫星系统可以精准定位敌军位置及实施精准打击。 中国目前已经以「北斗卫星系统」全时域定位,掌握台湾以及周遭海空域的所有动态。 我的反制行动有国军建置的「卫星定位防护系统」及中科院研发「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反制系统」。

台湾「数位发展部」为强化国内通讯关键基础建设,于2024年3月28日发表「强化国家通讯网路韧性方案推动成果」,在所宣布的七百个非同步卫星站点中,第一期 已经完成十六个站点的建置,其中有九个站点是中轨卫星站点,其余是低轨卫星站点。 数位部长唐凤指出,在中轨卫星SES的部分,太平岛预计四月开通讯号,低轨卫星One Web则预计上半年可以开通。 数位部韧性建设司长郑明宗说,九个中轨卫星站点,有七个在台湾本岛,一个在马祖,另一个在太平岛;太平岛过去只有同步卫星,加入中轨卫星之后,网路 频宽可以较过去增加五倍。

其他,则由国家太空中心筹组的卫星系统整合公司,负责推动和发展低轨卫星「珍珠号」和「台版星链」,如能获得美国的协助,将更能于战时派上用 场。

3,气象监测:「气象」是战争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地登陆」得到验证。 任何作战计画和军队编制都必须考量气候,熟知第一岛链(日、台、菲)的气候状况,以及中国各军区所在地的气候状况绝对有其必要。

目前,我国「环境部」与「美国太空总署」(NASA)合作进行「南台湾3D空品实验」。 这项实验,未来也可以扩展为「军事气象」的参考与运用。

五,结语

今年是《台湾关系法》实施45周年。 我们对于深化台美关系与台美军事结盟,深具期待与信心。 台美合作,则台海和平,台海结盟,则世界安定。 以上的主题演讲,抛砖引玉,希望能促进以上目标的实现,并就教于各位先进。 谢谢!

 

※本文作者为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中国问题与国际战略学家。 本文发表于《福和会论坛》主办之「迈向台美关系新里程」研讨会主题演讲。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