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名寰 2024年05月07日 来源:上报
2024年是世界大选年,今年预计有76个国家和地区将举行大选,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即将在11月5日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今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拜登与前总统川普已分别获得民主党和共和党提名角逐下届总统。外界对于今年川普是否可能重返白宫的讨论度也日渐升高,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IU)则将川普重返执政列为年度可能影响全球经贸秩序的五大风险之一。
在今年美国大选中,预料中国议题仍将是选战攻防的焦点。 《纽约时报》报导指出,过去几年共和党在竞选活动中,努力将民主党人塑造成对中国软弱无能的形象。然而,回顾拜登上任后的对中经济政策,除了延续川普时期所祭出的贸易制裁与加征关税之外,在半导体等事涉国家安全的高科技与高机敏性领域,美国亦持续连合盟友加大对中国的钳制。
墨西哥挤下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进口国
令人好奇的是,自2018年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迄今已过6年,成效究竟如何?
倘若观察近年美中双边贸易,似乎会得出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已见若干效果。 2023年墨西哥挤下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进口国,这是在睽违21年后首见。过去几年,除了中国之外,美国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进口皆呈现上升趋势。 2018年至2023年,墨西哥占美国的进口比例从13.7%上升至19.6%,反观中国占比则从21.1%下滑至17.3%;同期间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越南、台湾等国,在美国的进口占比也逐年增加。不过,若要说美国已取得美中贸易战的阶段性胜利,恐怕仍有待商榷。
去年十月世界银行发布「美国贸易政策是否正重塑全球供应链?」(Is US Trade Policy Reshaping Global Supply Chains?)报告,该文指出:近年美国从中国直接进口的比例逐年递减,而中国减少的份额则被其他国家所取代,其中又以开发中国家的获益最大。世银报告进一步指出,纵使近年许多开发中国家对美国出口增加,但在这些国家的出口货品中,大多有中国供应链的协力,美国进口并未能与中国达到显著脱勾。
循着世银报告的论述逻辑,我们来看看墨西哥的情况。
如前所述,墨西哥现已成为美国最大进口国,但单从贸易数字观察,并无从得知墨西哥出口至美国的货品中,有多少是真正由墨西哥本国籍企业所创造。倘若观察近年墨西哥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或许可以推测:现阶段许多由墨西哥出口至美国的货品,仍有相当高的比例是由外资企业所主导。
墨西哥与中国供应链的互动甚深
首先,在贸易面,近年墨西哥对外贸易持续存在逆差(即进口大于出口),且墨西哥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货品。制造业货品出口占墨西哥出口总额76%,而在墨西哥进口中,则有高达87%属于制造业货品,其中金属制品和机械设备占51%、电机设备占20%、化学品占8%、塑像胶制品占7%。换句话说,墨西哥的对外贸易有极高的比例属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也就是透过进口原物料、中间财、零组件进行加工制造,再出口至美国等其他国家,而中国供应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尤其关键。
2017年至2023年,中国对墨西哥出口金额从359亿美元成长至817亿美元,这也使得墨西哥在中国出口市场排名从第16名窜升至第11名,中国也坐稳墨西哥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美国,由此可见墨西哥与中国供应链的互动甚深。
现阶段许多由墨西哥出口至美国的货品,仍有相当高的比例是由外资企业所主导。 (美联社)
虽然美墨加协定(USMCA)让墨西哥享有出口至美国和加拿大的关税优势,但受限于「原产地规范」的限制,外国企业并无法全然藉由将货品出口至墨西哥再转销至美国和加拿大。为了进入拥有庞大消费力的北美市场,近年外资企业赴墨西哥投资设厂的情况也相当热络。
据墨西哥官方统计,墨西哥前五大外商投资(FDI)来源国是美国、西班牙、加拿大、日本和德国,其中美国、西班牙和加拿大三者即占墨西哥FDI五成以上。虽然中国在墨西哥的外商投资排名仅为第18名,但近年中国企业对墨西哥的投资布局有加速发展的迹象。
有逾百家中国企业赴墨西哥投资
墨西哥中国科技商会资料显示,自从美国推动「近岸外包」(Near-Shore Outsourcing)政策后,已有逾百家中国企业赴墨西哥投资,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汽车、机械、农业、化学、营建和电子商务。此外,根据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对墨西哥工业园区协会所进行的调查,2018年至2022年进驻墨西哥的中国企业比例仅有6%,但预估到2025年,中国企业占比将来到20% ,此调查结果隐含中国企业正积极在墨西哥投资生产,借此规避美国对中国施加的进口关税。
尽管如此,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所祭出的贸易与科技制裁,依旧对中国经济带来不小的冲击。除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之外,近年外商赴中国的投资意愿已明显降低,2023年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金额较前年锐减八成,是近30年来最低迷的情况。另一方面,受到对美出口下滑及投资中国的FDI减少的影响,近年中国固定投资也同步放缓,连带造成中国内需和整体经济成长动能消失。然而,美国欲藉由贸易和科技制裁在短期内扭转中国耗时近30年所蓄积的产业发展成果,确实有相当大的挑战。
受到对美出口下滑及投资中国的FDI减少的影响,近年中国固定投资也同步放缓,连带造成中国内需和整体经济成长动能消失。 (美联社)
不论年底大选结果为何,从当前多项美国民众对中国评价的民调结果来看,美中竞争的基本格局应不致于有太大的转变,这也意味着过往美中和睦相处时期中国所享有的交往红利将不复见,未来中国经济前景仍将经历漫长的调适期。
值得持续关注的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加深了中国企业积极向外扩张的强烈动机,而此趋势将给许多开发中国家带来美中竞争下的政策红利。可以预期的是,未来不只是全球供应链将加速朝向短链趋势发展,获得美中竞争红利的开发中国家,对于美中竞争的态度可能变得更加隐晦,也为美国欲连结盟友共同抗中增添困难。
※作者为台湾经济研究院新兴市场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