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同志:
你在五月六日寄来总后勤部的报告,收到了,我看这个计划是很好的。是否可以将这个报告发到各军区,请他们召集军、师两级干部在一起讨论一下,以其意见上告军委,然后报告中央取得同意,再向全军做出适当的指示。请你酌定。只要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很可能也成为一个这样的大学校,除打仗以外,还可做各种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八年中,各个抗日根据地,我们不是这样做了吗?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创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教四清运动,四清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以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但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兼一项或两项,不能同时都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同样,工人也是这样,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四清,也要参加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例如大庆油田那样。
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有条件的,也要这样做。
以上所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意见、创造发明、多年以来,很多人已经是这样做了,不过还没有普及。至于军队,已经这样做了几十年,不过现在更要有所发展罢了。
毛泽东
一九六六年五月七日
以上是毛独夫的《五七指示》,曾被大陆官方吹捧备至,且在文革中兴办“五七干校”,使之作为变相迫害广大干部尤其是文化人的集中营。有鉴于此,必须狠揭猛批,以便彻底肃清毛之流毒,从而促进神州大地宪政民主的建设,复兴华夏文明,造福海内外的炎黄子孙。
据毛共的吹鼓手宣称,该《指示》之伟大意义有五个方面,即:利于消灭三大差别;建立平等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联合劳动和进行继续革命。真是这样吗?且让我们逐一加以分析。
第一,所谓“三大差别”指的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但工农差别源自劳动者的分工,这种分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实际上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城乡差别与此相联系,工人聚居于城,农民聚居于乡,也可以说事出必然。至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也是自然而然的。古代中国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固然有人指之为替统治者立论,但不可否认同样是事实。这并不是黑格尔所说“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五七指示”根本否定社会分工,那是一厢情愿,不可能办到的。
第二,建立平等社会的想法,所从来久远矣。但其中有个吊诡之处,那就是何为“平等”。世人往往期望人与人之间无分高低贵贱,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的智力体力生来就有差异,于是在社会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古人“上智下愚”的说法自然不能成立,《曹刿论战》里便称“肉食者鄙,不能远谋”。可是无区别地鄙视居上位者也没有道理。现代人视“平等”为不同人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那无疑较为公允。 “五七指示”则无法保证士农工商兵一定在同一起跑线上,那又如何建立平等社会呢?
第三,《共产党宣言》声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将此作为对共产主义的总体描述,指出共产主义就是自由人联合体。 1966年5月的大陆中国,连社会主义都没有建成,毛纲领式的“指示”又怎样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呢?那不是因果倒置了吗?
第四,实行联合劳动也是《共产党宣言》的一项远景式憧憬,它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重申“共产主义就是自由人联合体”。显然,这幅美丽的画图无非海市蜃楼,“五七指示”也就是类似的呓语罢了,岂有他哉?
第五,谈到进行继续革命,那就更不搭界了。因为毛说了这么多,都没有明确勾勒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何模样。具体目标既然欠奉,那又从何激励大众奋力争取呢?大概毛共的智囊团也察觉到此,于是急忙实行补救。他们翻出老祖宗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大段论述: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这段语录滔滔雄辩,可分为四个层次。毛共理论班子加以整理,变成五个条件,简略言之是: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空前提高;全民教育普及并提高;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极大缩小;反映这些差别的资产阶级法权已经消失。这时便是毛所谓的“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社会”—共产主义实现了!
上述条件中,最后面所提到的“资产阶级法权”煞是费解。于是毛共的秀才们又连篇累牍地加以诠释:等价交换是也。为什么呢?据说是因为等价交换属于“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或曰:既然称作“等价”,那不就是意味着平等吗?答曰:非也。原因在于人生来智力体力有别,要求在交换时“等价”便忽略了他们之间天生的不平等了!
秀才们悲天悯人,真是菩萨心肠,令人不得不由衷佩服。
但这样一来,智商再低者也会明白:如此美妙的社会自己是无福消受了! 《五七指示》之实质为乌托邦,也就大白于天下!
那时的大陆中国,尚无“问责”一词,也无人胆敢向伟大领袖问责。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文革时期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到1968年5月间,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脱颖而出。本来这样的干校跟“五七指示”没什么因果关系,但由于毛高瞻远瞩,洞察其特有的功能,立刻下令推而广之,千千万万机关干部尤其文化人在劫难逃,连同他们的家属子女,老弱妇孺一锅端!
古人云:安居乐业,首先要住得安全,风雨不动为先。但五七干校则按毛的最高指示“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一律自行修缮或修建住处。尽管北方天寒地冻,却罕见“有瓦遮头”;南方雨水频仍,夏季酷热,也只是茅草铺顶聊做遮挡而已。更有的五七干校位于血吸收虫病流行区,那就要求神拜佛别感染恶疾了!
干校学员从事的是种地,一向拿笔杆子的都要改持锄头或铁锹。实在体弱或年过半百之老迈者,可担任夜班看更。腿脚无力者上下班在泥水中滑倒屡见不鲜。著名文艺评论家侯金镜即死于摔倒后心脏病猝发。钱钟书杨绛伉俪侥幸得以幸存。
不过,也有名诗人臧克家(1905-10-8—2004-2-5)于文革后作诗讴歌湖北咸宁“向洋湖干校”,该员五七年出任《诗刊》主编,获毛赏识,故对“今上”一直感恩戴德,乃文化人中的另类也!
毛说过,枪杆子可以杀人,笔杆子也可以杀人。毛的《五七指示》就起着这样的作用。忘记了过去就等于背叛,我们不能轻易放过毛“洒向人间都是怨”的种种罪恶,必须穷追猛打,肃清其流毒,力争让民主宪政早日在神州大地完全实现!
2024-5-7
(文章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