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松田康博  2024/06/02 来源:自由时报


总统赖清德就职后,中国进行环台军演。图为军演示意图。 (路透档案照)

赖清德总统和萧美琴副总统就职典礼后不久,中国又进行环台军事演习。新政府确定走上一条满布荆棘的道路。

「中国是现状维持国(status quo power),还是现状改变国(revisionist power)?」过去曾是专家之间争论的议题。邓小平之后,中国进入现有的国际秩序,并利用其获利。因此,尽管他们想要改变现状,看来却像选择维持现状。

中国试图改变世界

然而,即使改革开放有所进展,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制度并未改变,他们的对内宣传和教育仍强烈地以改变现状为导向。就算在中国透过对外贸易实现成长之际,国内对现状的不满和改变现状的动机依旧很强烈。

习近平时代以来,国内的主流论述为中国的发展并非因为配合国际秩序,而是因为中国的伟大。变成超级大国的结果,中国开始按照自己的需求,试图改变世界。

慕尼黑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过度惩罚战败的德国,导致经济和社会不稳定,让纳粹抬头并霸占国家。面对德国企图改变现状的行为,怯战的大国采取绥靖政策(appeasement policy),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德国扩张领土的要求。

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的让步,让希特勒更加气焰高张。德国并吞捷克斯洛伐克、瓜分波兰,导致欧洲爆发大战。换句话说,二次大战的教训是,不应过度惩罚战败国,更不能向改变现状的国家妥协。

这个教训带领美国赢得冷战胜利。美国对德国和日本采取宽容政策,并将他们变成盟友,但对于现状改变国的苏联则不予妥协。在核武时代若容许「偷袭珍珠港」再次发生,美国将会灭亡。就这样,美国步步为营地打赢冷战。

冷战后,全世界陶醉在全球化的盛宴中。昔日的敌人本应成为加深相互依赖、谋求共同发展的伙伴。然而,中国非但未服膺于国际秩序,反而巧妙地利用并试图加以改变。成为超级大国的中国,反覆以经济威吓行为改变现状,对美国的挑战也不再遮遮掩掩。俄罗斯则是让欧洲依赖其能源之后,开始入侵乌克兰。

全球化的教训是,不能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依赖独裁的大国。

军事压力之下,不做妥协

台湾很像二次大战之初的捷克斯洛伐克。当时能够阻止德国扩张领土的,仅有英美这种大国,捷克斯洛伐克单独与德国谈判,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维持自己的独立。因为德国已经决定要并吞该国。

倘若对决心改变现状的大国采取绥靖政策,对方就会得寸进尺抬高要求。尤其是在施加军事压力下所提出的要求,只要屈服过一次,此后每当关系恶化时,对方就会再度施加军事压力,因为是我们让对手学会这招。

李登辉总统深知此一原则。在一九九五年至九六年的台海危机之后,李登辉拒绝中国要求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重启两岸对话。一旦接受,将来每当关系恶化时,解放军就会登场,因为中国会试图以军事压力来解决问题。蔡英文政府也拒绝在相同的压力下妥协。

中国的军事压力正趋于常态化。因为中国决心改变台海现状,台湾则拒绝改变现状。美国不可能将台湾卖给中国,因为西方各国已学到慕尼黑的教训。关键在于台湾的应对,在军事压力下,台湾是选择坚守原则拒绝妥协,还是退让屈服,不仅是两岸关系,也将是国际社会的分水岭。

 

(作者松田康博为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驻日特派员林翠仪译)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