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2024 年 5 月 31 日 来源:思想坦克


第十一章 「帝国的影子」,论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

佛罗伦萨。山普松妮(Florence Sampsonis)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法兰克骑士,这些在一二○四年夺取君士坦丁堡之后便投入攻击拜占庭帝国领土行动的人,从未将自身征服行动的成果称为「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但是这个称号却被历史学家使用。他们以如此的方式,小心地将此政治建构由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这个十六世纪塑造出来的称号区分开来。至于君士坦丁堡的诸西方君主,则坚称其统治着「罗曼尼帝国」(empire de Romanie, imperium Romaniae),也就是罗马帝国。 「罗曼尼」(Romanie)指的是由「巴西里厄斯」所领导的东罗马帝国。该词自十一世纪末起,被义大利人用来指称拜占庭帝国,更尤指该帝国的西部领土。希腊人身为其显赫先人的合法继承者,自称其帝国为「罗马人的帝国」。法兰克人并未创建出一个新的政权,但是他们却声称自己正好就延续了这座为其所灭的帝国……。

这座帝国自一二○四年起,被委交给法兰德斯的鲍督因伯爵(comte Baudouin de Flandre)。他在哈德良堡战役(bataille d’Andrinople)前夕被俘期间过世,所以王位便落到了被咸认是拉丁帝国真正的奠基者鲍督因的兄弟亨利(Henri)身上。亨利的政治实现与在欧洲、小亚细亚的征服行动,使他得以在东地中海坐实自己的统治、扮演起策略性的角色。亨利统治期间为帝国盛世,接着由于拜占庭的收复行动,而形成一场缓慢紧缩的局面。一二一六年,亨利的姻亲兄弟、库特奈(Courtenay)的领主彼得(Pierre)加冕称帝,但他本人甚至在到达君士坦丁堡以前,就已经过世。彼得的元配尤兰德(Yolande)便一直代行摄政到二子罗伯(Robert)继承王位统治为止;罗伯于一二一九年至一二二八年间统治拉丁帝国。而罗伯的兄弟鲍督因二世(Baudouin II)接着便继承了罗伯的大位,但因为他还只是个孩子,所以就由布里昂的让(Jean de Brienne)这位前任的耶路撒冷国王来行使统治权。布里昂的让身为君权合伙人,他取得皇帝称号,获得了一直延续到他去世的统治权。一二三七年起,鲍督因二世便独自领导一个规模缩小到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及其近郊的帝国。他出外寻求过西方列强的支持,却是徒劳无功。一二六一年,鲍督因二世就此永久离开了被拜占庭皇帝、巴利奥略家族的米海尔八世(Michel VIII Paléologue)所重新夺回的首都。

该帝国历时短暂的特质,与其雄心大志背道而驰:怎么一个本意为普世性、等同于日耳曼帝国(Empire germanique)规模的帝国,可以不断被西方世界弃置,甚至一直忽略到此帝国诞生五十七个年头消亡的那个时刻呢?十九世纪的历史学家将拉丁帝国自遗忘中释放出来。让.亚历山大.布匈(J.-A. Buchon)便是其中一位史家,他在七月王朝时期替拉丁帝国做了一段溢美的记叙。七月王朝这段时期,也正是法国投入到非凡的殖民事功当中,并想寻回伟大过往的时期。拉丁帝国政权的历史,特别是其认同议题,在今日则是一项考察、甚至是争论的主题,其所根据的是拉丁文与希腊文两种极度分散的史料。研究各种一下为拉丁帝国辩护、一下又谴责起这座帝国的文献,我们得以开始探究该帝国真正的性质:这个帝国究竟是不是一个正如其自居的拜占庭帝国的延续政权,或者仍是一个如希腊人所设想的非法政权呢?此帝国是否至少是一座真正的帝国呢?

一个被十字军篡夺、改变的帝国

东罗马帝国像其他帝国一样,是一个征服帝国。但是,它却是以一种相当具有原创性的方式建构起来的。帝国的名号通常是赋予逐步取得领土行为的一项认可,不过在此则有了反转现象:法兰克人夺占的可是一座已然存在的帝国。拉丁帝国实际上诞生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一二○二年发起的十字军东征偏离了圣地耶路撒冷这个原始目标,而转为夺取君士坦丁堡。十字军由于积欠先前提供船只的威尼斯人债款,而身负债务;他们接受襄助并让阿历克塞四世.安格洛斯(Alexis IV Ange)登上拜占庭大位。阿历克塞四世.安格洛斯是被自己兄弟阿历克塞三世(Alexis III)罢黜伊萨克二世(Isaac II)、毒害的「巴西里厄斯」之子。法兰克人以他们的支援,交换到阿历克塞四世对其东征的财务、军事支持的承诺。一二○三年七月的第一场围城行动,将阿历克塞四世与他的父亲迎回大位。可是面对国库虚空大半,新任的辅国君在阿历克塞.杜卡斯(Alexis Doukas)所策动的政变下蒙难之前,就已经延迟拨款给十字军了。外号「厚眉毛」(Murzuphle)的阿历克塞.杜卡斯是显赫的杜卡斯家族(Doukas)成员,他有可能是阿历克塞四世的一位表亲,也是反抗拉丁人的领袖。杜卡斯策动暗杀了阿历克塞四世,接着于一二○四年一月二十八日自行加冕为「巴西里厄斯」。法兰克人则决定以他们自己的名义夺占君士坦丁堡,而且出乎众人意料地,一二○四年四月所展开的二次袭击成功。地中海的版图就此被撼动。若说这场十字军东征未经事先规划,但其实自一二○四年三月起,早就已经预定要征服整个拜占庭帝国。十字军急着出外作战,他们签了一道协议,在其中订下了战事目标。十字军在这道协议中清楚宣称:「应该透过这整座帝国来争取荣誉与财物」,而且他们还预计在未来的皇帝、威尼斯人与他们自己三方之间分配好征服到的领土。

征服君士坦丁堡这件大胆的事,可以被当成一场新版的特洛伊夺城战;因此这不是一场在希腊土地上纵横冒险的终章,而是入侵全帝国的开端。法兰克人将整个拜占庭帝国视为一个待夺取、瓜分的战利品。当君士坦丁堡这座首都落入了他们之手,他们立刻便将选拔皇帝的任务,委托某个委员会来办理。该委员会成员为六名威尼斯人,以及六名十字军成员。法兰德斯的鲍督因伯爵在众十字军首领当中,由于其军队之重要性,而较蒙特弗尔拉的博尼费斯侯爵(marquis Boniface de Montferrat)更受青睐;威尼斯人亦对博尼费斯侯爵有所猜忌。一二○四年五月十六日,鲍督因伯爵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加冕。拉丁人接着便决定依照预定规划来瓜分拜占庭领土,此事在历史上称之为「罗曼尼帝国土地划分」(Partitio terrarum imperii Romaniae)。 1东罗马帝国在被征服以前涵盖了包含色雷斯的希腊大陆地区、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海岸与黑海南岸。此帝国被划分为八块:其中皇帝分到了两块领土,而威尼斯人和其他的十字军则各自得到三块领土。 「罗曼尼帝国土地划分」的条约原文,可能是在一二○四年十月撰成。这份文件替渴望在这些土地上致富的骑士们建立了一张目标清单,并以此种作法来组织征服行动。

然而,这场征服行动却一点也不简单,而且维持在未竟的状态中。新任的皇帝展开行动,突袭分到他手中的希腊领土。两年间,鲍督因领军多场在小亚细亚、例如在色萨利(Thessalie)的胜仗;这几场战事都是为了对抗流亡在帝国外围的拜占庭人。一二○五年四月,保加利亚人在哈德良堡之役打败了鲍督因 ;次年,他有可能就在牢里过世了。鲍督因的兄弟「埃诺的亨利」(Henri de Hainaut)则于一二○六年八月被选为皇帝且受加冕,而亨利在此之前早就已经是摄政。亨利以延续长兄征服行动的方式,来扭转帝国的困顿景况。在亨利过世的时候,他直接控有色雷斯、君士坦丁堡地区,以及一部分的小亚细亚西部地区,直至尼科米底亚(Nicomédie)。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也掌握在他手上。

十字军同时也展开了属于他们那一部分的战事,组成了多个拉丁帝国的附庸国。蒙特弗尔拉的博尼费斯攻占了帖撒罗尼迦地区(Thessalonique),且在该地建起一座王国;尚普利特的居庸(Guillaume de Champlitte)与维勒哈端的杰弗罗伊(Geoffroy de Villehardouin)这两位香槟区人士(Champenois)则占领了绝大部分的伯罗奔尼萨(Péloponnèse),并建立了摩里亚侯国(principauté de Morée)。至于威尼斯人则向博尼费斯购回克里特岛,并且控制一整个系列的基地。大部分的爱琴海岛屿都被拉丁人征服,特别是被威尼斯人马可.桑努多(Marco Sanudo)征服了一部分的基克拉泽斯群岛(Cyclades),在该地建立又被称为爱琴「群岛公国」(duché de l’Archipel)的奈克索斯公国(duché de Naxos)。但拉丁帝国就算在本身扩展最盛的时期,其领土规模仍旧只是拜占庭帝国的缩减版而已。

这个新帝国形塑出一个理论上服从皇帝权威的体质,但帝国内部实际上却是随着封建原则割据的。虽然拉丁帝国涵盖了所有上述领土,皇帝却倒是只有在属于他的那四分之一土地上直接施行权威。一二○四年三月的协议乃是一部「真正宪章的雏形」2,界定了皇帝与国家(État)各种不同组织的权限,以及上述两者能够与其臣属维持何种关系。就官方正式观点而言,这并不是创建出一个新国家来,毕竟拉丁皇帝是想要成为「巴西里厄斯」继承人的。但是实际上,拜占庭帝国结构却被修改过,而大多成了封建式的结构。皇帝位居这个新阶层的顶端,所有的封侯都对他宣誓效忠。当皇帝被选出来,其继任原则很快便依照家朝制度来执行,维持在法兰德斯(Flandre)和埃诺(Hainaut)两家手上如此传承下去,从鲍督因一世(Baudouin Ier )、其弟亨利(Henri)、其姊妹尤兰德(Yolande),还有他身兼欧塞尔(Auxerre)与托内尔(Tonerre)两地伯爵暨那慕尔(Namur)侯爵的姻亲兄弟库特奈的彼得(Pierre de Courtenay),接着则是其甥侄罗伯(Robert)与鲍督因二世。唯有「布里昂的让」在一二三一年起直到他本人过世之间的时期,取得辅国君的大权。

若说这场帝国土地划分条约(partitio)是依据拜占庭地籍簿册和土地税收来执行的话,也就等于西方封地概念同时被引进。一块骑士的封地得保障三百里弗尔(livre)的收益,并提供骑士军事服务。十字军所得到的封地数量是依照其军队的重要性而定的。其中,占据最重要军事地位的那批十字军,可获得两百个以上的封邑,外加一些荣衔。这些国王、王侯(prince)与公爵(duc)再将封地分给被封为男爵(baron)的自己人;男爵又再把土地分封给其附庸势力,即骑士或单纯的士官(sergent)。某些十字军便如此而有了双重、甚至是三重的封建依附关系:一层是原生国的领主、一层是拉丁皇帝,偶尔还有一层封建关系是拉丁帝国的另一位大领主。所有这些封建阶层因此都设置在拜占庭的旧「军区」(thème)中,这些省分皆由将军(stratège)统领。即使拜占庭帝国在十二世纪末期开始出现了一些封建化的迹象,却依然是一个中央集权型的政权;而拉丁帝国在一二○四年以后则具有封建式的结构,因此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政权。

拉丁帝国皇帝借助一个比拜占庭时期规模更小的宫廷、从君士坦丁堡来统治帝国。他在拉丁人之间分派高级衔号与职位,而引进了西方的统帅(connétable)、内廷总管(chambrier)、司酒官(bouteiller),或许还有元帅(maréchal)这些职位,例如编年史家维勒哈端的杰弗罗伊就获得了元帅一衔。士官(officier)、男爵(baron),以及最高行政官(podestat),即威尼斯的代表,组成了一个咨议会,但仍然由皇帝独自下决策。封建式的风俗习惯被引进:自一二一七年起,整个拉丁帝国很可能已经有某种共同的法律基础存在。同时,西方的宫廷生活也传入拉丁帝国,好比封授武士仪式(adoubement)、骑士竞技(tournois)、马上长枪比武(joute),以及骑士文学(littérature courtoise)。教宗甚至还对摩里亚侯国作出「近似新法兰克国」(quasi nova Francia)的评价。

拉丁教会结构也就如此移植到拉丁帝国之内。夺取君士坦丁堡也是一次统一拉丁教会与希腊教会的机缘,这是件有利教廷的事情。自一二○四年起,便选出了一名威尼斯人作为天主教牧首,而拉丁人则占据了拜占庭人所遗弃的主教职位。西方宗教社群进驻拜占庭修道院,好比熙笃会(cistercien)就进驻到雅典附近的达夫尼(Daphni)修道院。诸拉丁皇帝则是投入新建场地的事务中,好比座落于君士坦丁堡的熙笃会陪切又圣玛丽修道院(l’abbaye Sainte-Marie de Percheio)。众军事修会(ordre militaire)也没被遗忘,亦在新帝国中取得土地,而托钵修会(ordre mendiant)则是在新帝国的土地上开设修院(couvent)。可是拜占庭的结构却没就此消失:几位拜占庭的主教,例如内格罗蓬特(Négrepont)的主教就立誓服从拜占庭帝国。众多希腊教长(prélat)在地方层级上、尤其在乡村地区维持不变;而某些教堂,如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则充斥拉丁、拜占庭混合的教士群。阿索斯山的僧侣乃由维护其特权的教廷直接保护。可是,希腊人却相当依恋他们自己的教会。夺取君士坦丁堡这件事,只不过是强化两个教会之间的决裂而已。尽管教宗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希望拜占庭教士群承认教宗的至高无上地位(primauté),他们却依旧拒不接受此事。拉丁帝国最终有两个教会共存:拉丁教会负责为拉丁人、尤其是住在城市地区的拉丁人执行圣事(sacrement),另一个则是使大多数拜占庭人维持赤诚的希腊教会。

法兰克人在设置这个新框架的时候,同时也得考量地方现实,并且为拜占庭的组织架构留下余地。于是就有了诚如大卫.贾科比(David Jacoby)所指出的:一种拜占庭帝国在行政、财政、司法规划中的实质延续性。 3地籍与财税部门都还是保留下来,诸领主从此便坐领地产税。诸城邦的特权、风俗大致也都保留下来,社会秩序本身则部分留存。皇帝毁弃掉这些结构,会让自身与整体人民疏离,更何况他还可以凭靠这些组织结构来抽取帝国资源。拉丁帝国因此便具备了拉丁、希腊的双重渊源。

不过,某个大哉问成了一项辩论议题,那便是拜占庭组成元素在拉丁帝国政治认同中的比例。此项疑问,是十字军本身声称延续了拜占庭帝国的范畴所提出来的。皇帝自认为是合法继位者,或者说他们至少会想游说屈服于他们的希腊居民这件事情。拉丁皇帝保留着「巴西里厄斯」这个头衔:亨利为「经神加冕、基督里虔信的皇帝、罗曼尼的统治者暨永远的奥古斯都(Auguste)」拉丁帝国皇帝采纳了多种希腊式的象征符号与仪式。皇帝的加冕仪式遵从拜占庭的传统仪式,希腊居民为新任君主仪式性地欢呼长寿,此举被称为「波历坑尼翁」(polychronion);此外还有「波斯奇尼司」(proskynèse),即在皇帝面前的跪拜动作,而上述皆为「巴西里厄斯」所专属的荣耀。皇帝穿上大红帝服,而帝国旗帜则在战场上出现。为了展现出权力的延续,皇帝使用金玺或铅玺来认证其诏书,并以红墨希腊大字来签署圣徒节日传略月历(ménologe)。钱币则是模仿十二世纪末时皇帝的形式来制作。甚至还将某些拜占庭头衔授予法兰克士官,比如将首席衣饰官(protovestiaire)一衔授予白求恩的科农(Conon de Béthune);尽管这种封衔方式并不真切地符合此拜占庭职衔所对应的职能。

拉丁皇帝挪用这些象征,得以巩固本身的正当性,即其人对希腊人的统治。可是,拉丁皇帝却是自我附着在西方特有的载体上:帝国宪章以拉丁文书写这项事实,便展露出西方的传统。至于拉丁帝国章玺研究,倒是指出了挪用更多的拜占庭遗绪的演进方向。鲍督因一世身处在拉丁、拜占庭的双面传统下:其权力象征标志与正面说明文字具有希腊特质的那一面,但是皇帝衣装以及选用这套骑术风格的作法,却又是典型的西式风格,点出了众法兰德斯伯爵(comte de Flandre)的骑士价值观。在鲍督因二世治下,则更加融入了拜占庭的惯例。既然他也是在一二一七年出生于君士坦丁堡,他甚至在一二四七年替自己冠上「紫衣贵族」(porphyrogénète)的称号,此项名号为「帝王子女」的意思。鲍督因二世的玺印双面皆带有希腊特色:一面是他身坐拜占庭式的王位上,另一面则是他循罗马传统的胜利进城像。拉丁君主是否恰恰正在他们势力衰退的时候,达成「确认自己是拜占庭皇帝」的这件事呢?

采纳这些象征,好比采纳一部分的拜占庭帝国话语,对菲利普.范.特里希特(Filip Van Tricht)而言,透露出「帝国复兴」,即拉丁文的renovatio imperii。此乃拉丁帝国认同的核心:法兰克人夺取了拜占庭帝国的权势,或许不过是要重新树立起这道权势而已。但如果说法兰克人对抗「巴西里厄斯」的政变成功,就如同拜占庭历史上处处充斥的实际状况一样的话,他们却不像范.特里希特所设想的,就此成功地「替十二世纪末这个于政治—军事层面都在衰退中的帝国,建立起某种帝国『复兴』(renovatio)」。自称为拜占庭的合法继承人,其实并不意味着确实是如此!这主要是一种与希腊居民和解的方式。

一场真正的「复兴」(renovatio)难道不是以长久的方式将拜占庭菁英融合进来吗?可是,如此的融合在帝国历史中仍旧是相当局部、摆荡的。某些拜占庭人被委以管辖某些领土,例如迪奥多.巴哈纳(Théodore Branas)便取得治理色雷斯的阿波斯(Apros)与季季莫蒂霍,以及哈德良堡的职务。帝国东部的防御工作,于一二一二年至一二一三年间,则委由乔治.迪奥菲洛普洛斯(Georges Théophilopoulos)指挥的希腊军队执行。但是这些替拉丁帝国服务的希腊人依然相当少数,希腊人对拉丁帝国皇帝的忠心耿耿不过是表面功夫而已:这种忠心显现出来的更像是得到机会向上攀附,而非深刻认同其新主。更何况,几位菁英加入帝国政府的情况,多发生于想仰赖希腊居民的皇帝亨利治下。至于希腊人融入地方层级一事,则因拉丁人的少数地位而成了一件必要之事:由于希腊人显然熟习当地语言与地籍簿册(cadastre),所以便由希腊人继续管理税务行政。执政官(archonte)被融入封建阶层,但是在藩属层面上,此种作法乃出于简单致意。执政官在各个王公(princière)宫廷中皆未参与决策。

最后要提到的一点,沿用拜占庭仪式、头衔,或纳入某些高官要人,都是几种使拉丁人落实统治权于当地人身上的方法,也是拉丁人得以在稍微服从的附庸势力面前强化帝国权力的手段。但是,拉丁帝国并非拜占庭帝国历史中的一篇带有法兰克特色的续章。拉丁帝国是个西方国家,具备封建式的结构,且被移植到希腊来;而拉丁帝国只不过沿用了其征服行动受害者的某些形态而已。

本篇作者为中古史博士、具历史科中等教师最高资格。她是巴黎天主教大学讲师,专精于东方世界的拉丁人踪迹,尤其是摩里亚侯国,以及法兰克世界与拜占庭世界之间的关系。


书名:《中世纪诸帝国:从「世界型帝国」、「封闭型帝国」到「散发型帝国」三大不同类型的帝国,综观中世纪》
作者:西尔凡.古根奈(Sylvain Gouguenheim)编著
出版社:马可孛罗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