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李鹏和赵紫阳都将邓小平推向前台,为何邓能容忍李却不能容忍赵?对于赵紫阳对戈氏说的那番话,邓家人和李鹏的看法是一致的。邓家认为赵在学生运动紧锣密鼓之际抛出邓小平,是为了嫁祸邓,出卖邓伺机取而代之。李鹏认为,赵紫阳在关键时候,把邓小平推到了前台,暴露了中共由邓小平垂帘听政拍板定案的决策实质,因此是出卖了邓小平。
其实要说出卖,李鹏早就出卖了邓。4月25日,邓小平在听了李鹏等人的汇报后,立即同意把学潮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本来这是内部讲话,但当天夜里,李鹏即把邓的讲话向各级干部广泛传达,并立刻将其写成4.26社论发表,公开把学潮定性为「一场有计划、有预谋的动乱,其目的是反党反社会主义」。李鹏把邓小平推上前台让邓很不满。5月17日,在邓家开常委会决定是否戒严,邓对李鹏说:这次不要像上次那样搞了,不要把我决定戒严的事捅出去(《改革历程》,p34)。
那么,为何邓对李轻描淡写,对赵则穷追猛打?我想,原因有这样几个:1)赵是邓下定决心要拿下的目标,而李则是他要重用的人;2)赵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李鹏则对邓愚忠;3)无论李鹏怎样无德无能,都是自己人,而赵则不是。《李鹏六四日记》指责赵紫阳出卖了邓小平。而赵紫阳生前留下录音讲话说,是李鹏出卖了邓小平。赵自辩是为了维护邓,但邓不买这个账。
从「摊牌论」演变到「放弃责任论」
本篇第二个要讨论的问题是:改革派学者对赵紫阳会见戈氏那番话的认知,从「摊牌」论到放弃责任论是如何演变的?戴晴在她的《邓小平在1989》中说,赵对戈说的那番话「一丁点错误都没有」!显然戴晴并不认为,赵的「小平同志地位不变」之说是向邓摊牌。但是,另一些改革派学者当时认为是摊牌,后来在获得一些新的信息并经历了极为痛苦的思考后发现,赵对戈的那番话,可能并非是向邓小平摊牌。
譬如,严家琪先生现在认为,赵怕邓,放弃了自己应付的责任。陈小雅说,赵紫阳只考虑道德伦理,不考虑责任伦理,就是为了自己的身后名。阎淮在接受明镜电视何频的采访时,也提到赵的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问题。鲍彤曾经对吴伟说:紫阳作为一个从政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当总理、当总书记是游刃有馀的。但他在性格上也有一个弱点,就是缺乏主动进攻精神,缺乏在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大刀阔斧、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大胆争取的精神。这种性格上的弱点,对一个政治家说来,在关键时刻可能是致命的。(吴伟,2014年12月22日)
赵的智囊团认为赵要和邓摊牌,于是出台了5.17宣言和5.19六点声明。广场的学生5月17日风向骤变,矛头全都指向邓小平。鲍彤、高伐林和陈小雅提供的资料显示,造成学生反邓浪潮陡生,和陈小鲁的一段话密切有关。陈小鲁对鲍彤说,鲍彤被判刑后,他去找过杨尚昆,问杨尚昆:「鲍彤又不是坏人,为甚么判他的刑?」杨尚昆说:「怎么不是坏人?要赵和邓拉开距离还不坏?」陈小鲁说:「那句话是我说的。」陈小鲁的确在5月初的一次会议中说过,现在邓在学生中的形像很坏,赵紫阳最好和邓拉开距离;不然,学生会对紫阳不满。
赵的智囊人物要赵和邓拉开距离于是就成了「摊牌」论的根据。之后,至少有三个因素导致「摊牌」论向「放弃责任」论演变:1)赵紫阳自辩;2)鲍彤承认自己在赵紫阳的5.16讲稿中塞进了「邓小平是中国的最高决策者」一句话和3)赵性格上的弱点。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来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