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图片
早前看到一个视频,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礼上,宾州大学向她的老校友﹑中国民国才女林徽音正式颁发她的建筑学学士学位。今年是林徽音诞生120周年纪念,也是她到宾大求学一百周年,这个补授学位的安排,表达了宾州大学对这位远自中国来求学的前辈学人的敬意。
事后,前央视报道记者柴静也做了一期林徽音的节目,柴静全面细述了林徽音精采而苦难的一生,资料非常好,很多难得一见的历史照片。
林徽音当年没拿到正式建筑学位,是因为当年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今日补发学位证书,是对当年制度的更正和补救。这种事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简直有点小题大作。人都死了百年了,还补发个证书作什么用?
这就是东西文化根本不同的地方,我们的传统是讲实用,他们的传统是讲规则;我们追求的是名利,他们在意的是是非。
宾州大学这个破格的安排,体现了美国文化中对人﹑对事实和对历史的尊重。在他们的文化语境里,对人的尊重不只是对他个人利害的关照,也不是基于他对母校的贡献,而是他作为一个个体,对他的人格与价值的尊重。对每一个学生都用同一个标准,对在生与去世的人都有同样的怀抱,这是西方人本主义的传统,这种传统在中国文化中相当稀薄。
尊重事实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依据,只要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就是不可否认的,不可以任何理由轻易抹煞。事实是一切判断的基础,任何判断都不可以离开事实去推断出来,先有事实,才有关于是非利害的认知。这与我们中国文化又是相互捍挌的,中国人可以单凭立场好恶,就无视甚至否认事实的存在,所谓事实,都要服从利害的考量。
至于对历史的尊重,这也是我们中国人最轻忽的。历史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前发生的事,依政治需要随时可以改写,今日发生的事,明日就可以颠倒来说。古人说以史为鉴,但我们那面历史的镜子是变形的,可以照出不同的影像,今日一个样,明日又是另一个样,而且我们认为,历史这样不断被修改正是一个正常社会需要的。
但一个社会如果失去对人﹑对事实与对历史的尊重,这便是一个可以任人摆布的社会,这种社会便是最容易诞生独裁者的沃土。因为独裁者之存活,便建立在对所有人的不尊重,对一切事实的否认,对历史的任意改写。
中国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重新设计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先从这些基本观念上作出彻底的反省。林徽音重获宾州大学建筑学系毕业证书这件事,启示我们去思索东西文化的差距,我们在根本上就错了,要解放自己,先要从文化基因的根子上去寻求改变。
作家舒非女士曾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林徽音和冰心」。她编辑过林徽音选集和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对林徽音的身世非常熟悉。
舒非在文章中提及林徽音和梁思成自美国学成归国后,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历史与科学研究的开拓者。自1937年起,两夫妇用九年时间踏勘十五个省二百多个县,调查拍摄和测绘2738处唐宋元明清各代遗留下来的古建筑遗址,他们的科研成果,凝聚成《中国建筑史》这本划时代著作。因为生活清简﹑工作条件恶劣,林徽音肺病复发,由此种下未能长寿的前因。
林徽音1955年去世,虽已经历中共泛政治为虐的时代,幸亏未赶上反右和文革;梁思成1972年去世,当正文革狂热中,他被批斗抄家,身心巨创。民国时代一对令人「只羡鸳鸯不羡仙」知识精英,虽然留下了不朽的专业贡献,但他们的身世仍然令人欷歔。
中共独裁体制糟塌了多少精英,戕害了无数平头百姓。中共恶行的源头,正是共产主义思想中那种对于基本人性的鄙视。只有党性没有人性,只有「共同的事业」没有个人的追求与价值,只有革命的幻觉没有个人的理想。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在中共的语境里是没有价值的,人的价值要体现在他对党的价值之上,这是中国人近一个世纪以来最荒谬的认知,至今还有很多人活在这个红色太虚幻境里。
民国人才辈出,群星辉耀,那是中国新生时代的萌芽,可惜阴差阳错,中国最终还是被共产主义鹊巢鸠占了。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剧,有其必然性与偶然性,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我将舒非的文章贴在下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林徽因和冰心
©️ 舒非
1
提起民国范儿,在闽籍女作家之中,最鼎鼎有名的莫过于林徽因和冰心。她们是那样相同,又那样不同,她们曾经是朋友,后来却反目成仇,故事令人唏嘘也充满戏味。
冰心生于1900年,林徽因1904,冰心是大姐年长四岁。冰心1999年去世,这位「文坛祖母」活了将近一个世纪,而她的对手林徽因早她44年就已去世了,林徽因这位才貌双全、颠倒众生的大才女1955年去世时年仅51岁。
在上个世纪初中国这样封建、重男轻女的时代,两个女子都非常的幸运,不仅生在名门大户,而且都是有地位有知识有文化的家庭。林徽因的父亲是外交官林长民,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民国政府海军将领。难得的是两位都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做过掌上明珠的女儿们都深有体会,那是何等的窝心甜美和幸福,终生受用。
同样是闽侯同乡,冰心和林徽因的长辈早已交集过。冰心出生的旧居,还是谢家从林觉民那里购买的,《与妻诀别书》的作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正是林徽因的叔父。
在那个绝大部分中华女子都还是文盲的年代,这两位天之娇女已经赴美留学,冰心1923年赴美,到威尔利斯学院攻读英国文学,获硕士学位,著名的威尔利斯学院也是宋家三姐妹求学的地方。林徽因迟了一年即1924年和未来的丈夫梁启超长子梁思成一起赴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建筑,居然当年连美国的建筑系也还不能收女生,后来林徽因以美术学士毕业,并旁听建筑系课程,因成绩优异而成为建筑系助教。及后双双再赴哈佛深造。
我看过冰心和林徽因在美国一起野餐的一张老照片,那个时候两个二十来岁福建女生仍是老友鬼鬼呢!而冰心的未来丈夫吴文藻和梁思成既是同窗还是室友哦!
2
比一比林徽因和冰心的样貌和才气——这也许不大公平,假如是两位才子就简单得多,只比才华就够了,可是她们是大才女,人们禁不住要拿她们的样貌来说事,不能免俗。
回想我第一次看到林徽因照片的感觉,立马惊为天人:世间哪有如此清纯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集高贵典雅灵气和书卷气于一身,眉目如画貌美如花。那是八十年代初,《人间四月天》要晚十几年才开拍,陈丹青等人应该还在纽约,议论民国范儿的热潮还未到来。我为什么会看到那些老照片?那时我在香港三联书店做编辑,手上拿的正是一部林徽因选集书稿。
林徽因的诗文并没有像她美丽的容颜那样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后来真正佩服和非常感动的是她和梁思成从1937年起,用了九年时间,先后踏遍中国十五个省二百多个县,拍摄和测绘2738处由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留下的古建筑遗物。抗战时期呀,偏僻地区的条件是那么恶劣,「老鼠和蛇常常出没其间,木床上的臭虫成群结」,更惨的是连吃饭都成问题。林徽因的肺病复发了,没有电灯自来水,没有医生没有药,在重病中苦苦挣扎的林徽因还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她后来的早逝跟这段时期的艰辛和搏命有直接的关系,他们的女儿梁再冰说:「在李庄如豆的灯光下,爹爹和妈妈整理出了他们多年古建筑研究的资料,后来成为中英文版本的《图像中国建筑史》,那是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
特别幸运的是,我也做过梁思成两部名作繁体字版的责任编辑:《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
林徽因的美貌到了她跟梁思成考察完回到北京,其实已经全毁了。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回忆:「我的父母也许没有料到,这一走就是9年。当时他们都还年轻、健康、漂亮,回来是却成了苍老、衰弱的病人。」
在网上,年轻的林徽因照片往往跟冰心并列。冰心同时代的民国女作家苏青比较刻薄,她说:「我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时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平心而论,冰心颜值当然不如林徽因,但也没有苏青说的那么丑。
冰心丑的是内心。此话怎说?那就是冰心写的那篇有名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就是这篇小说断送了林徽因和冰心两家的关系,也暴露了冰心内心的丑态。
说来也是有缘,我读这篇小说时也是书稿,它收在冰心的一个选集里,当年我任职的香港三联和北京三联合作,出版了《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里面有林徽因的也有冰心的。
整篇小说以极尽挖苦讽刺鞭挞之能事,矛头对准林徽因梁思成以及经常出入林家的名人,这些人我们今天听来都赫赫有名如雷贯耳:徐志摩、金岳霖、费慰梅、胡适、沉从文、萧干等人。将林徽因描写成一名受男人环绕、爱出风头、工于心计的女人,将哲学家、诗人、画家、科学家、学者通通玩弄于股掌之中。集女性妒忌之大成,《我们太太的客厅》应该算是中国现代文学之中妒
意最深的一篇小说。林徽因的反击是请人送给冰心一瓶山西老醋,让冰心酸上加酸,醋上加醋。
3
冰心吃醋不是没有来由的。但凡因妒成恨者都是旗鼓相当者。同样出身名门,同样是冰雪聪明的大才女,同样为首批留学美国的精英中的精英,为什么一个那么受异性欢迎,一个没有。偏偏那些名人都是自己也特别看重的,自己也极希望来往的,竟然全都去了她那里,全都仰视她迷恋她,对自己看都不瞧一眼,那果真是要捶胸顿足了。
《我们太太的客厅》那样的毒舌,可是冰心不是以《寄小读者》《春水繁星》成名的吗?不是总在极力歌颂爱、歌颂美、歌颂母亲、歌颂大海吗?冰心笔下不是以温柔、温婉著称吗?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冰心?
我们是读冰心长大的,内地小学的课本里经常有冰心,课外读物也是冰心。可是据说鲁迅相当讨厌冰心,认为她有时过于「虚浮」和「虚假」;张爱玲曾在文章中写道:「如果必须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梁实秋虽然跟冰心关系不错,但认为冰心的小诗写得很烂,完全抄袭泰戈尔;余光中就说过冰心的诗歌不值得学习,因为都是偷懒的意象。解放后因为宣传的需要,冰心一直非常吃得开,被尊为「文坛祖母」,享受各方赞美。
冰心晚年时终于良心发现,1987年她在著作中列举五四以来的女作家时公开赞美林徽因,说:「1925年我在美国的会见了林徽因,那时她是我的男朋友吴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也是我所见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灵秀的一个。后来,我常在《新月》上看到她的诗文,真是文如其人。」她改口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写的是陆小曼。当然这是假话。
冰心活了漫长的一个世纪。她说自己不认识司徒雷登,不认识胡适,跟所有国民党政府的人都没来往,可是她明明白纸黑字赞美过宋美龄,居然可以躲过反右和文革,难怪有人说,她是女版郭沫若。
冰心有过几十套房产,但很少人提及,她自己说:「我没有财产,只有爱。」而梁思成林徽因在李庄时,林徽因生病了,家中无钱,梁思成把陪伴自己几十年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当铺,换回一块猪肉两条草鱼,他提着菜回家,对病中的林徽因开玩笑说:「把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
林徽因美若天仙又才华横溢,留学时追求者如过江之鲫,据说婚前梁思成曾问过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讲了吗?」
这也是民国范儿之中最动人最深情的一句情话,纵观她短暂的一生,林徽因真的做到了。
23-8-2020
(文章转自作者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