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修民2024/06/21 来源:自由时报
台湾「护国神山」台积电日前举办股东会,有小股东提问,有没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如华为超越?刘德音董事长当场明确回应,台积电不可能被华为超越。让科技专栏作家专业从各种面向分析,为何台积电无任何被华为超越的可能! ! !
台积电于2024年6月4日举办股东会,董事长刘德音回答小股东提问,台积电有没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如华为超越? 刘董事长表示竞争永远存在,而台积电不可能被华为超越。就目前企业经营或者股东在乎的投资学理论而言,笔者十分同意刘德音董事长的结论,如果答案只有会与不会两种答案,或是股东在乎的股票到底能买还是不能买两种选择来代表台积电会不会被华为超越? 那目前看来台积电的确毫无被华为超越的可能。
台积电股东会,董事长刘德音回应答小股东提问,明确指出台积电不可能被华为超越
有些人对于刘董事长的回答并不认同,觉得台积电会被华为打倒,因为许多科技公司都曾经盛极一时,连台湾都有类似案例,例如2012年总统大选前,当时与iPhone在全球争霸的宏达电,其董事长公开支持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后,都会有低潮的时候,台积电为何能宣称不可能被华为追上? 历史上许多盛极一时,甚至比现在台积电还要大的大企业都后来遇过低潮,甚至倒闭,例如18世纪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技业,兴衰还比其他产业还要快。
以半导体业为例,30年前的intel比现在的台积电在业界主导力还要强数倍以上,当年的intel 不只制程遥遥领先,甚至主导所有电脑系统的标准,包含PCI/ PCI express, USB,甚至一度以Rambus插手DRAM的共同标准,根本到了喊水会结冻的地步,但如今的市值不到台积电的20%。但这代表华为有可能超越台积电吗?
华为之前主要经营的项目为终端产品(手机)与关键基础设施(如基地台),而党国一体,军民融合的解放军体制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基地台是其被美国政府制裁的主因。图为上海一家华为直营店外观和中国五星旗。 (彭博档案照)
华为之前主要经营的项目为终端产品(手机)与关键基础设施(如基地台),而党国一体,军民融合的解放军体制的关键基础设施的基地台是其被美国政府制裁的主因,在被美国制裁后,华为所有晶片的来源皆中断,而整个半导体供应链中,华为本身掌握上游的IC设计如海思,以及后段的终端产品(如手机与基地台),独缺中段的半导体制造,故一但被管制,其他半导体制造(如晶圆代工)无法为其服务,整个产品就将断炊,故根据彭博的报导,华为在秘密建立晶圆制造厂打造自己的晶片,着实一点都不意外。
会动就是突破美国封锁?
许多中文甚至外文媒体,把华为Mate 60 Pro搭载中芯的7 奈米晶片问世,被说成是华为突破美国封锁的证明,证明美国的封锁政策无效,故为何能坚称台积电不可能被华为超越? 会认为华为的Mate 60 Pro,或是最近华为推出Ascend 910B AI晶片某些测试的效能已经达Nvidia 的A100就认为华为已经突破美国的政策封锁,但这是对半导体运算不熟悉产生的误解
在半导体运算的历史中,所有市场都围绕着新一代制程,或是新的运算架构而推出。基本上、目前市面上的所有产品都会动! ,因此、不是只要能动就表示产品成功,还必须要考量该产品的市场竞争性,例如采用台积电5奈米的iPhone12在Apple现今产品规划是早退出市场停产的商品,而目前市面上采用类似中芯7奈米的产品都是低阶机种,很多都是0元手机,完全跟现今(2024)的iPhone15是不同市场的产品。
简单而言,半导体晶片是团体合作。华为只有一个人(国)、台积电不是一个人(国)。图为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于美国厂致词。 (美联档案照)
事实上、如果以能够运算当成成功的证明,以主流的x86运算为例,除非你是80386以前的年代,也就是第一个32位元电脑问世前,那个软体非常重视指令集的年代才会出现能不能够执行的问题,否则在80386以后,基本上你只要推出x86运算晶片,市面上的软体都可以执行。在80386那个年代,你购买软体才要注意你的电脑能不能够执行软体,例如你安装32位元的软体,但你的电脑是IBM AT相容电脑,那就无法执行,所以如果今天只是推出称能够执行的晶片,却不考虑市场竞争力根本毫无意义。
华为只有一个人(国)、台积电不是一个人(国)
半导体晶片的供应链非常复杂,只要一个缺小一个元件,整个终端产品就无法运作,台积电制造一颗晶片需要美国(应材等)、日本(东京威力科等)与欧洲(ASML等)甚至台湾(汉唐等)等,这还是只有半导体设备,还不包EDA cell library和半导体消耗品如光阻液等,简单而言,半导体晶片是团体合作,即使台湾想要独自制造晶片,例如台湾遭到中国军方武力封锁、其他国家的设备材料无法进来台湾,没有供应链的伙伴,台湾独自一个也无法自己造出晶片,连成熟晶片也不行,更不用说台积电擅长的先进晶片。而华为呢? 就只有中国一个人,因为中国的好朋友俄罗斯、北韩本身并没有半导体供应链,想帮忙也爱莫能助。
那台积电本身有没有风险?
一个卓越的企业家每天处理事务,都面临大小不同的决定,事实上几乎没有一个决策是没有风险的,而面对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就是一个企业家与众不同的关键。台积电有没有风险? 当然有? 但这问题就跟问明天会先到?还是风险先到一样,Never say never, 但统计上的数学机率,并不能作出决策的依据,有人会因为出门可能会发生车祸(即使机率低但还是可能发生)而不出门买食物吗?
华为最大的风险
其实笔者认为华为之所以不可能超越台积电最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单打独斗,不像台积电有其他的盟友支持,而是华为处在中国共产党的体制。只要中共体制存在一天,就是华为最大的风险。众所皆知,美国在2022年颁布新EAR规定,美国人在中国先进的半导体厂工作都必须取得许可,此规定下来后,笔者认识的所有欧美脸孔不管有没有在规定内的中国半导体公司工作者都离开中国。根据笔者亲身的实际经验,华为挖角的薪资绝对是业界顶尖,为何这些好不容易高薪挖角来的人才会毫不犹豫地弃中国而去? 为何要为了低薪的其他环境而放弃中国的机会?
因为去中国发展的外国人才很清楚,去中国就只是为了赚钱,人权自由的环境就跟氧气一样,平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失去了才惊觉重要,但为了赚钱,憋一下不呼吸也没关系,但是万一违反美国规定那可是要一辈子生活在一个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相比之下,取舍真的是毫无悬念。
其实、现在号称一颗7万美元的GB200主要原料矽就是从海砂提炼而来的,成本如此低廉。换言之,半导体晶片主要价值就是人才智慧的结晶,没有人才,根本不会有半导体晶片,华为如果真的未来想要击败台积电,那他最该思考的是为何他高薪挖的人才会毫不犹豫地回美国。
(作者为科技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