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宁 / 思想坦克 2024 年 7 月 9 日
6月24日有辆苏州日本学校的校车在停靠站时,日本妈妈和孩童被一名中国歹徒砍伤,车上一个中国随车老师想阻止该男子继续行凶被刺伤,多日后不幸离世。
类似案件多属于偶发性事件,令人难以释怀的反而是案件发生的背景:黑瓦白墙的苏州建筑,平江街区的评弹乐声,风景旖旎的金鸡湖。古城苏州离上海高铁一小时,现在是上海的后花园,但比上海历史悠久更有文化内涵。如果中国城市除去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那苏州应该是中国最美的一张素颜。光天化日之下,让人想问,这绝美素颜为何变脸?
苏州。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古典美人变日企投资重镇
苏州不只是一个古典美人,后来更长成一个科技白富美。苏州东边金鸡湖边的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园区,西边的高新区更是日企大本营。
日本在90年代大举投资中国,重点投资在苏州,苏州的175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7家来自日本,目前有3000余家日资企业,不乏龙头企业带着一整条产业链前来筑巢。
例如世界知名的丰田汽车公司,几乎把汽车产业从上游原料到下游物流的所有公司都带来苏州设立一遍,帮助了汽车产业在长(江)三角地区的集聚。在我服务于电动车企业期间,经常需要去苏州访厂考察。
日本人通常说中文很抱歉,但是会带来一整个日文生活圈,日本妈妈有自己习惯的超市、美发沙龙和有机蔬菜合作农夫,日本小孩有日文幼稚园、中小学和补习班,日本家庭假日聚餐要去日本料理一条街。
中日之间固然有许多历史因素,许多中国人对于过去日本侵华战争的阴影芥蒂犹在,中共执政当局私下也无法反对有些民众仇日,甚至默许鼓励。但过去40年在苏州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大致相处融洽,为何会在此时发生冲突?
商业模式的改变带来对外心态的改变
外派在中国的日籍主管,与其说在意中共政府领导,应该说对周遭遇见的素颜中国人更有感。因为无故伤人的是中国人,见义勇为牺牲自己生命的也是中国人,到底是什么在变化之中呢?
为了整理自己过去在中国的台干经验,笔者归纳了曾经参与过的几个商业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上海香港FOB」,例如最近在台湾上演连续剧《繁花》中的宝总靠在香港开公司的哥哥介绍外贸订单给他,他先从日本进口设备,然后找到中国本地加工厂制造,再将成品运到港口交货,连运费都不用代垫就赚到第一桶金。
第二种模式是「珠三角CIF」,不管是家电还是建材,珠三角制造商靠着相对廉价的劳工和生产条件成为世界工厂,直接对欧美通路出口,也带动中国运输的扩张。
第三种模式是「长三角合资时期」,具体代表就是苏州,技术领先的外商被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直接合资来服务中国内需市场。
在这三种模式,外企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近10年中国经济渐渐走到「民营网路金融企业」模式甚至「国进民退」模式,如今外企已经不是中国经济生活的主角,也无法像过去一样吸纳那么多就业人口。对在美中贸易战后加之疫情挑战、经济压力加重的中国人来说,外国人也许不像以前那么可爱,但需要去伤害他们吗?恐怕背后还有其他原因。
自立自强,还能再兼顾对话?
一个国家要自立自强无可厚非,但要继续保持跟世界的对话则不容易,中国在过去改革开放几十年,在各处应该有许多精采的对话机会,我有荣幸躬逢其盛其中片羽麟光。
2001我初到北京大学读研究所的一周后,在一间教室看到了法国哲学家德希达,一头白发,满脸严肃,看起来就像个哲学家的样子。
演讲的主题是「宽恕」,典型德希达的风格,从字源学开始。 「宽恕Bondon这个字这个字是从拉丁语演变而来,它和给予donate有关,不应该忽视宽恕和赠与的关系。」
「人总是在给予中得到宽恕,人总在给予中索取。不存在没有宽恕的给予,不存在没有给予的宽恕。」
在这场抽象莫名的演讲后,我和身边刚认识的中国同学热烈讨论起小燕子赵薇。就在德希达到中国前不久,赵薇应一家时尚杂志之邀,穿了一袭用日本军旗图案设计的时装,照片登出来后引起全中国网友的反弹,不只在网路上被骂的狗血淋头,不久后她在一场演唱会,甚至遭到被泼粪的人身攻击。
回来看2001年的「赵薇事件」,到2024年的「苏州校车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前后历经40余年,现在已确定转向。就像苏州河上盛大的烟火,曾经绚丽展开但就消失了。
素颜中国你好吗
「改革开放」的现状消失了,人们的心态改变了,那曾经建立的些许开放文明还能继续累积发展吗?
2024年7月1日开始,中国国安部正式施行「2个部门规章」,国安人员可依照维护国家安全的理由,随时查验个人或组织的手机、电脑。连结6月下旬中共发布的所谓惩治「台独」的措施,据说一些外商企业已安排台籍员工离开中国,免得爱发文、爱点赞的台干误触峻法。
从今而后,素颜中国风土之美,素颜中国人情之浓郁,只怕都无福消受了。
《河殇》作者苏晓康先生在书中的最后一句:「千年孤独之后的黄河,终于看到了蔚蓝色的大海」,只是没想到从黄土地上看过了海洋又回到黄土地,只剩下大国崛起的愿望和对周围海洋国家的竞争野心。
不禁想起当年一起听德希达演讲的同学,但是我微信早已失效,只能在心里问一句:素颜中国你好吗?
作者是二十年来企业创作二刀流,去哪里始终不忘记者和企业人的双重身分。从外派中国到矽谷分公司,由太平洋东西两岸回望台湾,文化与生态如珍宝发光,传产和数位经济并列争辉,正在写作新书《末代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