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怡忠 2024 年 7 月 22 日 来源:思想坦克
图片来源:达志影像/美联社
六月底川普在川拜辩论占尽上风后,民主党上下一片忧心忡忡,认为拜登可能无法击败川普赢得选举,因而开始出现「换拜」呼吁。美国时间七月十三日下午六点又出现暗杀川普未遂事件,川普在被暗杀后振臂高呼的照片,使其更成为直面对决永不屈服的象征,使其更是气势如虹。两天后在共和党召开的党代表大会上,不仅川普无悬念的获得提名,连副总统的人选,川普都不甩互补性或是要照顾党内团结的要求,直接找了一位政治资历如同白纸,思想理念颇获川普认可的的新科参议员凡斯(J.D. Vance)。目前感觉整个共和党已经川普化,与八年前相比,川普现在可说是牢牢掌握了今天的共和党。
面对声势狂涨的川普,民主党先是陷入是否换拜的焦虑。不少民主党人认为拜登不可能胜选,但问题是其他人选也不一定能够胜选,尤其是现在川普气势如虹,此时民主党改推任何一个人出马就更不太可能获胜。但民主党要忧虑的不仅是此次总统选举,还包括众院与参院选举。共和党已经掌握众院,今年轮值到的参院竞选席位也不利于民主党,川普加持的衣尾效应下,很可能会让共和党在已经占多数的众院推高席次,并顺势取得参院多数。因此民主党也需要一位够分量的总统候选人协助提升其国会选情。在拜登已宣布弃选后,民主党还要决定是否是由副总统贺锦丽,还是由其他人代表,这一切要看八月民主党代表大会的决定。
川普气势如虹使其在十一月总统大选获胜机率大幅提高,也因此他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当川普在彭博新闻访问时,开始质疑为何美国要协防台湾,要求台湾对美国防卫承诺交保护费,也批评美国的半导体产业被台湾偷去。这些言论在台湾都被大检视。有人说川普的保护费说是希望台湾要大幅提高国防预算,但这个解释是来自曾任川普政府国安顾问的欧布莱恩(Robert O’brien),不是川普本人。对协防台湾的质疑也与当年波顿的「台湾(是微不足道的)笔尖、中国是(巨大无比的)书桌」的隐喻相符。
唯一对台湾相对正面的评论是在半导体上。当川普指控台湾偷了美国半导体产业时,他实际上是在批评过去的美国领导者,并肯定台湾当时做出正确决策,认为台湾很厉害。但这个肯定也意味着川普不那么正面看待台湾的半导体优势,拜登政府肯定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是世界民主供应链的一部分,但川普则认为这是产业被偷走的结果,因此他要让美国重新回复当年在半导体的伟大。这些言论意味着如果川普胜选上台,过去台美关系在拜登时代的种种操作势必要作出调整。
川普是单一任总统还是想寻求连任
川普如果在十一月当选总统。他会将这个任期视为是他的第二任,还是一个新任期的第一任,这会是关键。如果如同不少人预期,川普当选后只会做一任,则当选日就会是川普走向跛鸭的时候,后川普时代的权力争夺战会立即展开,共和党国会的自主性会很高。但同样的,这也意味着川普不会有想要连任的政治制约。当川普现在已经掌握了共和党时,一个不会被连任政治制约的总统,自然会更无所忌讳。
把这两个因素相加后,很可能会出现总统与共和党国会的双龙头情形。如果共和党掌握双国会或什至只掌握一半国会(参、众议院其一),川普总统反而会为了要取得共和党的支持,会比较愿意妥协。但如果共和党没有掌握任何一院,则川普与民主党国会出现的任何分歧,都很容易会演变成两党的政治对抗,川普也会因此取得共和党对川普作为的全面背书,使得川普更无意向民主党国会妥协,届时府会冲突会越演越烈,川普也会变得更无所拘束。
从川普在第一任的执政风格寻求对应灵感
除了以上的政治因素外,川普第二任与第一任的主要差异,在于这次川普团队较2016年可说是更有准备。 2016年川普在意料之外当选,共和党还一堆学者发表公开信表示自己绝不会支持川普(never trumper),也没看到亲共和党智库为川普提出什么重要的政策文件。但此次川普团队似乎较2016年更有准备,传统基金会提出「2025計畫 Project 2025」,意圖對改造政府提出新議程,以过去川普政府团队为核心组成的「美国第一政策研究所America First Policy Institute」更是早在2022年就開始運作予提出政策議程。加上原先对川普表示疑虑的共和党人多已经归队支持川普,可说如果川普在2024胜选,第一任川普政府初执政的慌乱的情形就不太可能会出现。
这次有共和党的全面归队支持,以及有更充分政策与政治操作的准备,使得这次如果川普当选,其状态会与2016年的状态差距甚大。但毕竟川普本人还是没变,因此我们还是可以从第一任川普政权取得对应灵感。
首先,川普固然会抱怨盟友都在搭美国提供的安全承诺便车,强调当选后要对这些占美国便宜的盟友讨回公道(不管这个公道是来自更高对美国驻军的费用支持,还是要求自身必须提高防卫预算等),但是川普的妥协空间也很大,只要比先前有进展即可。这可以证诸在韩日等国与美国就有关驻军费用分摊最后所达成的协议上。这个作为也意味着川普的抱怨与威胁更像是他为了达到对其有利协议的手段,典型的商业喊价行为,透过抬高价码以寻求妥协点的操作。
其次,川普最关心的经济问题还是美国内部的就业与制造能量,心中想的还是美国在冷战时代对敌人强悍的对抗态度,以及冷战结束初期美国是世界超强的昔日荣光。其思考的经济工具也还是关税。川普与华尔街金融家对经济的思考方向不一样,基本上比较会从制造者的角度看问题,这与川普本人早期是房产承造商有些关系。
2018年当美中关税战开打时,纽约华尔街是骂声一片,认为川普看问题太过狭隘,也主张这个关税战只会让美国经济陷入崩溃。但当时也有支持川普关税战的声音,这些声音多来自还留在美国的制造业者。川普打开了关税战与经济脱钩的禁区,但四年前与中国的关税战并没有让美国经济崩溃,反而让中国陷入被动处境。因此川普如果回任总统,他应该还是会使用关税武器,而且可能会进一步加码。
第三,2016-2020川普政府使用的政治任命人数很少,但似乎还是可以运转这个政府。不少川普团队人士因此认为无需提满近四千人的政治任命,可能只需要四分之一就可以让这个政府以川普期待的方式运作。这意味着如果川普胜选后,很可能我们习惯的政府人事的预期会有所不同。但是这个操作完全要看是那些川普团队人士在处理这个问题。因为根据传统基金会与其他保守派智库的颇具野心的政府改造议程,反而会大量派任保守派人士进入政府。因此届时会是少量人士运转政府,还是依附在川普的保守势力在改造美国政府的意图下,会大量派任保守意识型派者接管政府,是个未知数。
第四,川普虽然讲话口无遮拦甚至常常自我矛盾,但对于关税一事却是非常坚持,因此当川普讲到要对中国进口美国商品课60%,对其他国家输美产品课10%关税时,我们当然要严肃以待,计算其对台美贸易可能带来的冲击。当然从表面上来看,全面课征10%表示基本竞争状态没改变,但输美产品成本会垫高。可是对中国输美产品课60%关税相信会大幅冲击在中台商,让这个已经出现离中潮的发展可能会更进一步。这会带来什么样的机会与挑战,需要赶快策画。因为以川普的个性,一旦他当选后,很可能就职后第一个命令就是开始课关税,如同他在2017年直接签署美国退出「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一样。
中国比台湾更担忧川普
川普在彭博社訪問中提到要台灣對美國交保護費,質疑台灣搶走美國晶片製造業,認為美國保護台灣防衛中國很困難,畢竟美國距離太遠而中國距離台灣太近。這些發言引發震動,台积电股价第二天大跌,部分亲红名嘴立即强调川普会放弃台湾。而交保护费的说词也引发不少讨论。到底這個保護費是什麼,真的就是指台灣提高國防預算戰GDP的比例嗎?
但是台湾再如何担忧,所谓的保护费一词即使成真,也意味着这是个可以转换成价码的议题,比较是属于朋友之间的议价问题,不是敌我矛盾。而抱怨台湾超越美国晶片制造能力那一段,更多是在指控过去美国领导者在此事的失职,以及赞扬台湾决策的正确性。但看看中国,川普先說如果中國打台灣,他會下令轟炸北京,这可是第一次美国总统候选人提到会直接对中国本土发动军事攻击的言论。
川普也提到會對中國進口美國商品開徵更高關稅,關稅可能會超過60%,这对现在已经雪上加霜的中国经济,其冲击会更为巨大。中国面临内需无力,消费信心不足,地方政府债务高到很可能连借债的利息都无力偿还,现在更急切靠对外出口来帮助自己缓解经济危机。如果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开征更高关税,其影响会更为严重。
这是因为美国一直是中国对外出口与贸易顺差的大宗。虽然近几年中国对美出口一直在减少,但去年(2023)中國對美國還是有4272億美元的貨品貿易順差,以及7734億美元總體貿易順差,這是佔2023年中國總體對外貿易順差5932億美元的130%。换句话说,中国如果没有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货品加服务等),其对外贸易基本上会是逆差的。当中国内需无力,政府又债台高筑,习近平最期待的是外国赴中国投资,以及透过外贸顺差缓解中国的经济难关。因此如果川普当选后真的对中国开征50%甚至更高的输美产品关税,中国经济很可能会应声倒地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习近平现在看到川普这么强的选举气势,肯定是抱着头烧。
更糟糕的是川普至今依然针对新冠肺炎问题对习近平怀恨在心,他当时就认为习近平纵放的新冠疫情让他原本从必胜的总统选举变成败北,在當年訪問中就說與習近平的關係已經改變,兩人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任何交談。川普可能在台湾议题上不若拜登强调民主价值,因此对台湾带来一定的变数,但川普对中国的怨怼不仅来自经济问题,2020后还加上了对习近平掩饰新冠疫情造成美国重大损失以及自身选情的愤怒。这让川习问题开始变得高度个人化。
中国可能会认为川普上台会导致美国与其盟友的关系出现裂痕,有利于中国挑战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但川普也会对维系中国命脉的经济问题带来致命一击,而其对习近平已经出现个人恩怨的情绪,这些发展会对中国与美中关系产生更严重的负面冲击。
台美关系的基础坚实,但须对川粉区域及MAGA议员多下功夫
台美关系十分坚实,不仅有《台湾关系法》,六大保证等作为支撑关系的基石,共和与民主两党都高度支持台湾,台湾在美国国会一向拥有超高的支持率,从来都不是争议性议题。而川普政府第一任期更是启动改变对台政策,这个方向之后被拜登政府延续并进一步发扬光大。當川普對中國犯台是否要出兵協防台灣有所質疑時,其共和黨卻有四成四比例認為要出兵,與川普持同樣立場者只有一成四,其他要嘛是都可以,或是沒有意見,以及不知道。这也显见川普共和党对川普立场并不认同。
虽然台美关系相当稳固,但川普代表的力量部会随着川普下台而消失,这个川粉不仅是川普的政治支撑,是其念兹在兹要争取认同的群体,也会在川普卸任后持续影响共和党。台湾往昔的经验多在经营与华府的共和党主流菁英的关系,但现在针对这个对共和党的革命浪潮,台湾更应该走向地方,恶别是针对铁锈带、南方等川粉区域下功夫以深化关系,这个关系必须要向下进到地方县市政府与州议会、同时也与在共和党内属MAGA的议员们强化交往。他们可能有较强烈的孤立主义姿态,但也对朋友与家人忠心不二。更密切的人际关系绝对会有帮助。
乌克兰剉着等,但普丁也别认为川普还会是好友
此外,相较于台湾,乌克兰对川普上台的情势发展更显得忧心。毕竟川粉议员对于持续军事支持乌克兰有所保留,认为欧洲必须承担更多责任,川普也有可能会为了结束美国支持而径自越过乌克兰与普丁展开谈判,这是台湾必须高度注意的发展,因为如果乌克兰因为这样就被决定,是否川普在台海议题上也会有这样的倾向呢?
但不要以为八年前川普与普丁的好交情,以及川普持续称普丁为好朋友,就表示川普与普丁的交情现在还很好。川普再怎样不理会乌克兰,但普丁直接对乌克兰发动攻击就是明显的侵略。川普会质疑介入乌克兰对美国有何利益,但并不会因此认同普丁对乌克兰的作为。川普还曾提到必要时美国可以撤出北约以迫使北约国家在国防预算上达到应负担的份额。但这个威胁主要还是希望北约国家面对俄罗斯威胁时,不要只是仰赖美国的防卫承诺而自己什么都不做。
倒是川普在接受共和党提名的演说中,赞扬匈牙利总理奥班(Victor Orban),这绝对会使川普与欧盟站在价值的对立面。欧盟认为奥班是欧盟内部的恼人问题,恨不得奥班赶快下台,而奥班发明的「不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更让欧盟如鲠在喉,因其与欧盟的核心价值背道而驰,奥班也对俄罗斯高度配合,在欧盟内扮演对援乌踩煞车的人物。有趣的是,川普一方面要求欧盟负担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不要仰赖美国的援助,但另一方面又高度赞扬在欧盟内部对援乌议题搞破坏的领导者,这显示川普立场的自我矛盾(当然这绝不会是唯一)。
所有美国盟邦都对川普忧心忡忡,台湾须注意台海安全国际化是否会逆转
对川普上来有忧虑这不仅有中国,特别是几乎每个美国盟邦都剉着等。这是因为川普似乎将盟邦视为高唱理念价值但光说不练,只会占美国便宜者,也主张对盟友就是要开征10%关税。因此几乎每个美国盟友针对如果川普上台,预期与美国关系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争议,甚至在从川普上任直到结束任期都会是如此。
对台湾来说,这个现象最大的冲击会是拜登政府这几年努力发展的台海安全国际化趋势,会因为川普上台而出现停滞,甚至我们要注意是否这会被逆转。中国最喜欢将台海内海化,台海安全两岸化,或起码回复到美中台三角关系,因为这样中国只要专心对付台湾,或是再加一个对付美国即可。
但当包括日本、澳洲、G7,韩国、菲律宾、欧盟国家都开始介入台海安全议题,这会是中国最担心的发展。面对川普可能当选的发展,台湾现在会需要处理的,应该是如何让台海安全国际化的发展成为不可逆,最稳当的方式是让这个发展出现制度化,所以台海安全的国际关注与运作,不会因为美国或其他国家出现政权更迭而有大幅变动。相信这个努力应该可以与还在任的拜登政府积极进行。
针对川普团队要求台湾提高国防预算「以证明台湾有自我防卫的决心」,还有人提到台湾应该要将国防预算提高到5%GDP。但实际上以色列在战争前(2022)的国防预算约为4.5%GDP,新加坡在2022年的国防预算约为2.8%GDP,美国同一年(2022)的国防预算约在3% GDP,面对俄罗斯威胁的波兰则是2.4%GDP。虽然台湾在蔡英文担任总统后每年增加国防预算,平均增幅为5%,稳定地朝向2.5%GDP迈进,但这个数值与还是低于受到威胁的以色列以及没有显著威胁的新加坡,更不要说预计在2025年将国防预算提升到5%的波兰。以台湾面临中国日益升高的军事威胁,现在的国防预算的确是有提升空间。
只是提升的方式与方向,还是要以台湾的防卫需要与策略为主要考量。将国防预算提升到5%GDP意味着一年政府预算有近一半要放在国防上,这基本上是不太能的。但也因为台湾对自身国防预算议题缺乏论述,使得面对外界信口雌黄的批评时几乎没有应对能力。要准备的包括要盘点台湾花在国防相关经费的计算上,因为有不少经费是放在其他部门之下的,以及不计入年度国防预算的特别预算等。
此外台湾的国防部预算全部来自税收,这几年其比例约占税收的16-18%,只是台湾总税收约为13-14%GDP左右,与新加坡相近。但这个数目远低于日本(19.8%),美国(20.3%),南韩(22.1%)以及欧洲国家等。因此在相对狭小的税基下,要提升国防预算到预计的GDP比例是有其先天的困难。事實上,「2049計畫」在2020年的研究報告就曾觸及這個問題。甚至要因此反问,以台湾国防预算占GDP比例作为观察台湾有无自我防卫意愿的指标,是合适的吗?
针对中国威胁日高,台湾当然需要更加提升国防预算,但衡量台湾防卫力以及防卫意志的指标,不应该是追问防卫预算占多少GDP比例才够。事实上,当台湾花在医疗、社福、基础建设更新等,都是在强化台湾的社会韧性,而强大的社会韧性与自我修复能力,也是一个社会面对外敌入侵能否产生有效防卫的重要关键。
因此这些不计入国防部预算的金额,也是在强化台湾的防卫能力与抗敌意志,不是吗?这些议题与论述都应该放在台美国防议题的讨论中处理,也是面对一些莫名其妙,天外飞来一笔胡思乱想的瞎说时,提供了可应对的策略。我们应该将讨论导向针对具体问题,而不是针对个人意图等的漫无目的之批评。
川普现象不会因川普下台而消失
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川普现象不会因为川普不在位而消失。川粉对川普的黏着度高于对共和党的黏着度,显示这股力量不是在所谓的「共和党VS.民主党」的轴线操作。如果回顾历史,这股力量从欧巴马上台时就以「茶党」对共和党内部产生冲击,之后在莎拉裴琳(Sarah Palin)淡出政坛后找到川普为其代言人,并在共和党内部持续引发旋风。
川普没有创造川粉,而是川粉造就了川普现象。这股愤怒情绪也不是停留于一般认定的乡巴佬穷白人身上,包括中产阶级,以及二十世纪移民美国者,甚至还有不小比例的黑人(10-15%),是支持这样的看法与情绪。作为外国人,我们的关切不是分析这个情绪或是认定这个情绪的对错,而是认知到这个情绪会持续作用而对美国政治产生影响时,我们该如何面对。
由于共和党会是这个冲击的首当其冲者,我们要高度关注共和党未来的可能变化。这些愤怒川粉在80年代可能多数民主党支持者,但在民主党于90年代走向认同政治,柯林顿拥抱全球化后,这群人开始出现政治转向。但与80年代初转向共和党的雷根派民主党不同,当时的转向以菁英为主,现在的变化却是出现在草根。这个变化会如何形塑新共和党的国际观以及经贸看法,是否从支持自由贸易转向反对自由贸易等,也都需要仔细关注,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共和党的未来走向,也会引发民主党的改变。
这个变化也意味着台湾对美的政治工作必须走出与首都圈的菁英对话,向地方议会、县市政府,K-12公立学校,地方商会甚至是工会等进发,都可能会是要加强对话与了解的对象。台湾相对其他国家反而很有优势,毕竟像台湾在美国有十多个办事处的国家几乎没有,甚至也可以思考在铁锈带地区增开办事处,或是将某些办事处移到该区域等(毕竟台湾在东西两岸的办事处数量很多)。
有人认为这不是该做的事,但如果了解新加坡驻台单位花了多少时间了解台湾地方政府,甚至在2016年立委席次的预估比民进党中央更准,也不要提日本学者小笠原欣幸是花了多少时间了解台湾基层以达到他的对台湾选情的神预测,光是看到中国国台办过去全台走透透,大幅渗透地方的操作,就会知道我们理解与向美国草根对话,绝对会是必要之举。
台湾是个有实力的中型国家,无须被几句话就吓破胆
川普看来现在的选举气势甚旺且赢面不小,特别是2016年此时川普在民调上还远落后希拉蕊,但之后却能胜选,因此虽然现在川普在全国性民调对于已经弃选的拜登领先不大,但这个趋势却预告了川普很可能会在选举人票上已经出现大幅增加。同时共和党也可能在川普选举的衣尾效应下,增加其在参众两院的选情。看到局势如此,自然不少人对于川普的言论高度关注。因此当川普提到台湾要交保护费、不确定美国能否守住台湾,以及抨击台湾偷走美国半导体产业等,都会觉得忧心忡忡,并认为台湾政府要赶快发声明以说明状况。
但因为现在还是拜登政府,台湾政府要对应的还是拜登政府,政府针对在野的总统候选人之选举言论要积极回应,不仅有视现任政府于无物的嫌疑,其本身也是很奇怪的事。特别是现在拜登弃选后,现任官员对于外国是否将其视为是跛鸭政权会更敏感。台湾当然要对川普可能会当选预做准备,但这些应该是台面下的运作,不是在台面上喊价与提宣言,甚至是意图纠正(但如果川普说台湾是中国一部分,政府对此当然就要高调回应了)。
但我们要了解的是,台湾是个有实力的中型国家,这表示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不需要因为外界的某些奇言怪论而慌张异常,好像认为台湾如果不做什么天就要塌下来了。川普有些主张如果与事实不符,自然他的作为就无法实现,有些议题可能也要花一些时间才能显现以让他了解,此时急着回应反而更糟,让子弹飞一会儿并不是坏事。
而针对国际对川普的忧心,也显示大家有协调应对的需要(例如不分青红皂白的10%关税),台湾反而可以在这个大家都忧虑川普时,强化与其他国家针对川普当选而需要协调的对话与沟通。如果台湾可以因此发掘出更多非美国的战略合作与高层对话沟通,也未尝不是好事一桩。
面对川普可能当选,即使川普至今对台湾没说过什么好话,但台湾对此局势也是有不少机会,台湾自身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大家不需要过度反应,更无须对川普言论强作解人,在自己没与川普对话前跑去向大家「解释川普讲话的真义」。好好做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但积极准备以因应如果川普当选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相信在这样的预备下,我们才能掌握如果川普当选对台湾会带来的机会。
作者为读错书,入错行,生错时代的政治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