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946 年 3 月国共两军分布于全东北的态势上来看,由新一军为主组成的左接防兵团肩上的任务不可谓不重,该军需要一路向北收复铁岭、开原,然后径直冲向四平,有军事常识的读者应能看出,这条笔直的进军路线必然困难重重,军长孙立人一开始便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是东北保安司令部因私废公,矛头直指总司令杜聿明和副司令郑洞国,国军内部大小山头林立不是什么稀奇事,这小小的东北保安司令部里的两位司令长官和下属的几位军长便能演一出精彩的宫斗戏。
作为国民党军中的顶流美械精锐,在印度 – 缅甸战区立下汗马功劳的新一军享有“天下第一军”的美誉,但其得到的待遇从抗战结束起就与自己同样是美械部队的兄弟新六军天差地别,日本刚投降,新六军第一时间就和七十四军第 57 师直接空运到南京作为国民政府凯旋南京的得胜之师并承担警备卫戍之责。在南京驻扎两个月之后新六军又被调到上海四郊驻扎三个月,1946 年 1 月 15 日又正式从上海调往东北。同时期,第五军,七十四军,一 00 和二十五军等在国府上层“有人”的精锐部队都先后被调到京沪核心地段,“辉煌”军七十四军更是在南京接下了保卫首都的任务直到 1946 年 8 月才奉命调到苏中战场救火。
正所谓“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世间吵闹”,在各位关系户都围在领袖蒋介石周围得到褒奖的同时,唯独新一军待在遥远的华南区域驻守广州,后来直接从广州经香港船运到了东北。当然我们不能说新一军就不如第五军、二十五军和一 00 军等部那样受国军高层重视,但是当缅北战事结束后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都面临着任务真空,新六军得以被调回国内备战湘西会战,新一军就没有;当时接收京沪区域的几支国军王牌部队在中央无一例外都有靠山,例如二十五军这样的部队,它当时的武器配备水平和战斗力肯定不如新一军,却因为是顾祝同系统出身愣是爬到了新一军的头上,后者在国府决策圈就缺这样的靠山,虽然该军的扛把子新 38 师前身是宋子文组建的税警团,但宋在国民党军队调动决策这方面压根使不上劲,使得新一军的待遇和一般国军部队没什么两样;至于新一军的灵魂人物军长孙立人,这位从美国归来的西点军校毕业生从一开始就不怎么受国军系统欢迎,早在抗战时期孙立人便和杜聿明、郑洞国和廖耀湘等人共事与印缅战场,同样作为留学归来的“洋务派”(廖耀湘是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生),杜与郑对廖耀湘评价甚高,对孙立人却态度恶劣,郑在回忆录更是开炮“趾高气扬,利用许多英美记者也喜欢捧他无视军纪和规则。”,可以说在国民党决策中枢缺乏直接且过硬的靠山这件事将从抗战结束伴随到新一军灰飞烟灭的那一天。
3 月 18 日,孙立人还远在英国伦敦参加在联合国军事参谋会议,接受西方记者的鲜花和镜头之际,各路国军已经陆续展开了春季攻势,新 30 师等到姊妹部队—第 50 师到位后开始向铁岭进发。如前文所述,为了完成毛泽东夺取沈阳的计划南满共军的主力都被彭真和林彪部署在抚顺,辽阳和鞍山一带,导致新一军一开始需要面对的敌人实际上只有民主联军第三师第 10 旅,旅长钟伟自然只能边打边撤,仅在 23 日同新 30 师突入铁岭市区的先头部队交战一阵,24 日就不得不弃城而去,国军 25 日宣布收复铁岭;在 25 日短暂休整后,新一军第 50 师接替了新 30 师作为前锋继续向下一个目标—开原发起进攻,28 日第 50 师右翼的第 148 团推进到了清河南岸,左翼的 150 团抵达清水河铁桥南岸桥头(铁桥已被共军炸毁),距开原不过一步之遥。
由于军长不在一线,又考虑到共军在铁岭的抵抗轻微,第 50 师师长潘裕昆决定不等后边的新 30 师,以两团之兵抢攻开原。出生于湖南浏阳的潘裕昆是黄埔军校四期生,同林彪、张灵甫、胡琏等知名度更高的军事人物是同窗,在抗战期间因在密支那战役重创日寇打出了名声,可谓新一军的又一号传奇人物。彼时的潘裕昆并不清楚当面的敌人数量已经今非昔比,铁岭的易手为共军高层敲响了警钟,如果放任新一军不管,通往北满的重镇四平弄不好四月初就会重回国军之手,东北民主联军 24 旅被派往支援已经退到开原的第三师 10 旅,使开原守军达到了六千余人,这使得 50 师在 29 日的进攻在人数和地势上都将处于极端不利的位置。
29 日凌晨,潘裕昆出动 148 团、150 团一营兵马及包括装甲车第 7 中队在内的师属部队逼向开原,前者得到了一个山炮连、重迫击炮排和工兵连加强,后者则有重迫击炮排和一个工兵排助战,战斗开始后,作为潘裕昆的佯攻部队,右翼 148 团二营 6 连在炮火支援下很快渡过了清水河抵达北岸,但立刻遭到了共军 10 旅全员反扑,对岸国军部队也碍于共军调来了 11 门火炮的猛烈火力拦截一时难以支援北岸,只能留下二营 6 连苦守阵地,该连一直打到入夜,全员悉数阵亡被俘;在左翼的 150 团一营却趁开原共军被 148 团二营 6 连牵制之际,用了一个小时便修复了清水河的铁桥,顺势渡河,紧接着用很短的时间构筑起坚固的桥头堡,对国军工程作业又气又敬的钟伟只得又指派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 10 旅在 24 旅的加强下分三路连夜进攻,试图用一贯的人数优势摧毁这个桥头堡,150 团的团长谭震云见此险境亲自上阵带领随从组成的敢死队激励官兵杀敌,河对岸的美式山炮连也给予了充足的火力支援,就这样打了一晚 150 团的阵地仍是固若金汤,待到 30 日天明,精疲力竭的共军也无力阻挡 148 团从左翼渡过清水河,国军在下午两路一同进攻突破了开原城南,经过短暂的巷战,共军被赶出了开原,根据 50 师事后清点,清河到开原城内外的共军尸体便有一千多具,国军则付出了 226 人伤亡的代价。
截止 3 月 30 日结束,新一军的北上攻势不说远超预期,但也能说完美完成任务,考虑到国军在南满的进展同样顺利,东北保安代司令郑洞国向新一军发布了一项看似轻松的命令—“于 4 月 2 日前攻占开原以北的四平街”,这也是四平首次出现在东北国民党军一级部队的进攻目标之列。
潘裕昆对于这个目标私下吃了一惊,毕竟在开原的共军兵力数倍激增已令他深感不安,要以一个师两个团的兵力去攻击四平很不现实,但孙立人还在回国途中,他不敢以蛐蛐师长的身份顶撞郑洞国,只能按部就班行事。考虑到新一军军部和新 30 师从铁岭来接手开原还需要一定时间,潘打算赌一手,乘胜直奔四平,遂于 3 月 31 日以第 150 团开始向开原城以北的冯家屯﹑潘家屯﹑头道清﹑八里茫地带进发,第 149 团沿铁路两侧向马千总台推进。但败而不馁的钟伟手头又有本钱和潘裕昆较量一番,刚丢掉开原没多久他又得到了从北满赶来的保安 10、149 团、特务 5 团及大量新兵的支援,钟将新兵悉数纳入第 10 旅的尖刀团 29 团,令其在上述三团援军支持下赶到马千总台及马仲河一带主动伏击国军。
翌日午夜,当 149 团进占孙家窝棚,其前卫部队逼近马千总台之际,钟伟趁着雨势为掩护调动四团兵马围攻 149 团,10 旅 29 团则直奔 149 团后卫部队所处的孙家窝棚,令其首尾不得相顾,据国军战史所述 149 团当时的处境相较清水河时更加危险,驻守孙家窝棚的后卫部队不得不同数倍于己的共军进行刺刀见红的肉搏战,见此战况,潘裕昆急令驻二道沟子附近的 150 团派出一部迂回 29 团侧后突袭,被机动力远胜自己的国军包抄而腹背受敌后,见势不妙的钟伟丢下百具遗尸收兵退回了马千总台。
虽然 4 月 1 日晚的战斗以国军胜利告终,但潘裕昆的担忧终究变成了现实,尽管在 2 日天明他令 149 团短暂休整后组成左翼在 150 团一部和山炮、重迫击炮支援下攻占了马千总台,右翼 150 团主力也打到了昌图车站,但东北保安司令部要求的“4 月 2 日打进四平街”显然无从谈起,在给刚刚抵达东北的孙立人的报告中,潘裕昆承认自己想只靠两个团突入四平的赌博已经失败,直言“当面共军(钟伟)部气势仍未衰落,援兵更是源源不断,单靠 50 师无法完成上级的任务。”郑洞国无奈,只得收回原命并令新一军在“4 月 8 日攻克四平街”,在获悉苏军即将在四月中旬撤出长春后,熊式辉又联系杜聿明“务必要在 4 月 10 日赶到长春”,稍微现实点的杜聿明后来又将熊式辉的要求改为“4 月 12 日拿下公主岭,15 日抵达长春。”不过这些命令在事后看来,都显得相当的天真和乐观。
在 4 月初这个时间点,国共两军都需要调整自己的战略,3 月 15 日以来,国军负责南满的以五十二军和新六军为主体构成的接防兵团相继击败了共军在抚顺以新四军改编而来的第一师等部和盘踞在鞍山一带的四纵为主的两支主力部队,迫使前者北上逃窜,后者南撤本溪,但南满国军还有本溪需要克服;负责北满的以新一军为主的接防兵团收复了铁岭—开原—昌图三城,四平就在眼前,但兵力上的劣势已经逐渐体现出来,东北保安司令部的当务之急是迅速克服本溪,随后调南满国军北上再攻四平。
至于共军一方,在抚顺和鞍山诸地连遭败绩后,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也清楚意识到自己想夺取沈阳的企图是多么可笑,整个南满如今只剩下本溪还能发挥牵制作用,只能在四平“决一死战”才能确保北满的共军在苏联人离开后篡取长春和哈尔滨等地,于是责令彭真和林彪“反复肉搏打几个昼夜,歼灭顽敌一个师到两个师为目的,争取四平和本溪两个胜仗”;
毛指出“在南边要保持守势”,丢掉鞍山的四纵将汇同三纵和保安第三旅利用本溪附近复杂的地形阻挡国军,“在北边则要保持攻势”,集中兵力主动出击,将矛头直指正以孤军之势兵临四平城下的新一军。为此,林彪的司令部移到了四平,后移动到更安全的梨树镇附近指挥,紧随其后的是民主联军二、七师和七纵全部(在抚顺遭到重创的第一师被列入预备队行列),算上刚刚抵达昌平—四平之间的民主联军第三师主力 7、8 旅和先前就在与第 50 师激斗的 10 旅,使得新一军的对手有九到十二个师/旅,其中个别部队的部署位置如下:
保安第一旅和七纵 56 团负责四平街区的防守;
民主联军第三师 7、8、10 旅及独立旅集结于开原以北;
民主联军第二、七师尚在向开原挺进的路上;
民主联军第一师和七纵不参与作战,后者将随时准备投入到四平西南方向。
共军调兵遣将准备围攻新一军之际,在潘裕昆碰壁后,孙立人即令新一军抵达东北的最后一个师—新 38 师立刻开往昌图附近支援潘部,该师第 113 团在 4 月 4 日先行抵达后便立刻行动配合 50 师拿下了昌图;4 月 6 日,50 师 149 团前出到西沙河子,为保障新一军侧翼的七十一军 (欠第 88 师)先头部队也抵达了法库、康平,该部将进攻八面城策应前者。4 月 7 日,孙立人令全军三个师展开行动,目前仍是齐装满员的李鸿的新 38 师作为左翼,潘裕昆的 50 师做右翼,从昌图、马前总台出击拉开了四平战役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