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论四方】李嘉诚对香港投不信任一票

粤语组制图

长江基建成功申请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第二上市,虽然李泽钜表明对香港仍然有信心,但行动永远比表面的说话大声,大家都知道,李家对香港信心崩溃,而且随时触发其他香港公司仿效。英国驻港总领事馆,在长江基建宣布成功申请英国上市后,随即举行讲座,向香港公司介绍在英国上市的各种好处,英国政府乘机抽乾香港股票市场的司马昭之心,亦昭然若揭。

李嘉诚开始离开香港的行动,并非一日两日突然发生的事,二零一五年长和系重组,本来香港注册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在重组后变成开曼群岛注册,都已经反映李家与习近平的紧张关系。习近平有过去中国传统暴君的变幻无常,李家的举动可视为购买政治保险的行为,这与九七年主权移交前,香港不少公司改为在开曼群岛或百慕达注册举动相若,但仍然未去到完全投下不信任票的地步,毕竟李家与中国仍然相当活跃。单纯迁册行为本身,并不代表离开中国,有相当多香港公司都选择在百慕达或开曼群岛注册,而在中国和香港维持相当多业务。

香港金融市场因外撤离已失集资能力

香港公司在伦敦上市,在主权移交前并非新奇事,在主权移交前,相当多香港主要蓝筹股都同步在伦敦上市,因为香港的股市未成熟到与伦敦可以平起平坐,为了筹集更多资金,这是正常的商业决定。但主权移交后,随香港市场越来越大,再加上恒指成份股因中国公司大批来港上市而大洗牌,伦敦上市主要恒指成份股越来越少,最重要剩下总部在英国,英国业务与香港业务同等重要的滙丰控股。因此,李嘉诚将长江基建在英国第二上市,就变成明显投下不信任票的举动。因为日后相当多交易,有可能于伦敦进行,而并非于香港进行。亦反映了香港,已经因为外资大量离开,而失去了集资能力。

英国驻港总领事馆乘势推广港股伦敦上市,当然有几多公司有能力跟进是未知之数,因为长江基建相当多业务在英国以至西方国家,情况与滙控类似,再加上长江基建很早就于百慕达注册,基本上只要营运上有所调整,变成一间英国公司都没大问题,西方投资者都乐意投资。而香港相当多本地资本的财团,他们都没有做迁册工作,而业务亦集中在香港,就算在伦敦上市,都未必会吸引英国和欧盟国家的投资者。相信能够做到类似动作的香港大财团,亦只有业务结构上与长江基建类似的英资中电集团。因为香港大财团以往多数目光集中于鲤鱼门,并未有想过,中国和香港经济会遭到今日的困境。如果香港大财团的主要业务仍然集中在香港,未有像李家搞多元化,其实搬到伦敦上市都于事无补,并不会令西方投资者投资他们的股票。

英国推港股伦敦上市 惟中资股仍属未知数

而英国驻港使馆表示他们的推广工作,同步帮中国公司在英国筹集资金,在几个月前,或许也是英国政府的目标,但今时今日,很可能只是客套说话。中国电子商贸公司SHEIN(希音)申请伦敦上市,受到外界广泛质疑伦敦证券交易所有否放水,而且SHEIN很大机会受中国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就算成功在伦敦上市,日后会否因中国与西方关系紧张,股价大幅波动,甚至被迫离开伦敦股票市场,亦属未知之数。

总言之,李嘉诚其实行动说明一切,香港已经失去了金融中心地位,连他都要开始将公司改在英国上市,日后香港人向英国或欧洲寻求机会亦十分之合理。习近平不解决他自己在香港留下的烂摊子,香港由大企业到小市民齐齐移民的浪潮是不会结束。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来源:RFA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