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常委会前委员长吴邦国病逝,中国官方讣告以极高规格对其进行定性。网友和时评人翻出他13年前提出的「五不搞」,认为「胡温时代」享世界经济红利,却无意民主改革;而吴邦国正是中国经济、政治改革的掣肘者之一。
中国官方讣告以极高规格为吴邦国盖棺定论
中国人大前委员长吴邦国周二(8日)病逝,享年84岁。中共官方在讣闻中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为其盖棺定论。
中共官方讣闻回溯了吴邦国走上仕途的历程,包括毕业于清华大学以及曾在上海基层工作的背景。吊诡的是,中共当局称其在文革期间,「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以实际行动进行抵制」。
中共官方也称吴邦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导者」,包括主持制定修改《反分裂国家法》等,以及他强调「人大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网友翻出吴邦国「五不搞」 掣肘中国经济、政治改革
但与官方溢美之词不同的是,许多评论者和网友翻出吴邦国早年提出的「五不搞」、「理直气壮坚持人大制度」等言论,认为「五不搞」和习近平执政之初提出的「七不讲」具有相同的本质。
评论者也认为,吴邦国是政治上平庸、保守的中共官员代表,即使在他执政期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他仍是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掣肘者。
评论:吴邦国积极参与文化大革命 跟随「毛泽东党性」
北京资深记者高瑜向本台表示,中共讣告中关于吴邦国的定性颇有深意,吴邦国作为从文革中崛起的中共官员,进入体制并逐级上升,就显示他并未抵制「文革之恶」。
高瑜说:「讣闻有这么一句话: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以实际行动进行抵制。这句话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因为文革那一代进入国家体制,逐渐在80年代都得到提升,甚至进入第三梯队,那这就很难说他的党性原则,到底是中共哪一家的党性,是毛泽东的党性?还是刘少奇、林彪的党性?当然是属于毛泽东的党性。这一句话说明吴邦国实际上是积极参与了文化大革命。」
评论:「五不搞」令中国今日陷入困境
高瑜也表示,吴邦国与胡锦涛等人皆是「清华入仕邦」,当时中国藉加入世贸享受全球贸易红利,但正因为有吴邦国的「五不搞」、胡锦涛的「不折腾」等,中国错失政治、经济改革良机。
高瑜说:「吴邦国是文革入仕的一代,他所提出来的『五不搞』,那就在胡锦涛的后期了,那是相当保守的,对中国的政治改革起到了极大的阻挠作用,就是坚决不进行政治改革。」
高瑜也一语中的地指出,被称为「改革总设计师」的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吴邦国的「五不搞」、及至习近平的「七不讲」,都是在政治上与西方民主和普世价值为敌的方向,也是今日中国陷入困境的原因。
高瑜说:「吴邦国『五不搞』其实就是邓小平说的『四项基本原则』下来的执政方向,就是西方的、进步的、民主自由的,一寸都不能往那边靠。『五不搞』和后来的『七不讲』都是在历史上有一笔。所以中国现在就落后于世界,在政治上成为世界邪恶中心的一个重要成员,经济上遇到这么大难题,也都是这么发展来的。」
评论:「五不搞」助力习近平的「七不讲」
悉尼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冯崇义接受本台访问时也表示,如果把「胡温时代」看作后极权时期,那么习近平就是极权复辟时期。而在「胡温时代」风起云涌的维权运动和宪政诉求,就是在吴邦国「五不搞」的政策下被扼杀,从而助力了后来习近平的「七不讲」。
冯崇义说:「『五不搞』体现到吴邦国思想上的顽固和左倾,从吴邦国的『五不搞』到习近平的『七不讲』,它中间有政治的惯性,有一个内在的政治逻辑,它里头有一以贯之的共产党的一党专政、反对自由主义思想、反对自由民主的制度安排,吴邦国这方面是起很坏的作用。」
吴邦国2011年1月首提「五不搞」
2011年1月24日中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的一个法律座谈会上,吴邦国在总结讲话中首提「五不搞」,至当年3月10日,他在中国两会期间做报告时重申「五不搞」。 「五不搞」的内容总结为: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
2012年3月9日,中国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吴邦国在工作报告时再发表惊人言论,指「要理直气壮坚持人大制度」,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共改革派元老杜光,曾在《回归民主》一书中批其捍卫中共专制制度;一年多以后,习近平的「七不讲」成为「五不搞」的升级版。
编辑:施芷珊 网编:毕子默
记者:吴亦桐、宋子杰(德国)
2024.10.09
来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