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睎干十三维度 2024年10月14日 来源:上报
这两天,香港、台湾两地文学界发生了一场小风波,一般读者也许没留意,但其中某个现象倒值得谈谈。事缘台湾文学杂志《文讯》推介了一群台、港作家,包括两名「九O后」香港人梁莉姿和沐羽,本来是一桩美事,但有句话用词失当,结果惹怒香港不少创作人。整段话是这样写的:
「谈到梁莉姿和沐羽,评审不禁感叹,九O后这批来自香港的创作者,他们过去受雨伞运动的影响,大量学生移动到台湾求学,他们梦想着在台湾生活可以得到救赎,事实却不然,许多人的憧憬被日常削弱,最后幻灭。来到台湾的学子们失望了,留在香港的青年被驯化了,名单中这些香港作家非常珍贵,他们在混乱中执笔面对困境,即便梁莉姿的书在香港被视作禁书,她和其他创作者依旧努力在历史中留下身影。」
惹起争议的自然是「留在香港的青年被驯化了」这一句。首先,「驯化」通常不是形容人的,那是指野生动物被人长期饲养后,丧失原来的习性,完全任人摆布。至于适用于人而意思较正面的词语,是「醇化」(粤音跟「驯化」一样,但国语不同音),表示「(接受)淳厚教化」。当然,「醇化」两字虽适用于人,却未必适用于今日香港。
第二,撇除「驯化」两字隐含的动物隐喻,也许作者的意思不外乎是:今日留在香港的青年都变得很易管教,对政权唯命是从,不再有反抗的意志了。若作者真的这样想,「驯化」两字就不仅仅是引喻失义,更反映作者对香港现况的了解太片面和刻板了。
【延伸阅读】廖伟棠专栏:留在香港的青年被馴化了嗎?
然而面对这类偏颇的批评,留在香港而没被「驯化」的人又可以怎样申辩呢?水至清则无鱼,作诗写文的人决不可能为了反驳,就「画公仔画出肠」,将藏在文字的内心曲折和盘托出,正如许多拍电影的港人,也无法一清二楚解画,告诉其他地区的观众片子有何弦外之音。因为在今天香港,你不知道这些辩解会带来什么法律责任,也不知道某些PK会否跳出来谴责你。
这场文学界的小风波,不禁令我想起近日西门町小粉红抢「光时」旗事件的一段小插曲。根据身在现场的桑普撰文所说,当时原来有一对中老年夫妻站在港人后方,男人疑似是台湾人,右手拿着长伞,大喊:「我看不起你们香港人!不敢在香港闹,跑到台湾来闹!」
当年台湾仍在白色恐怖时代,很多禁书也要在香港出版,相信当时香港人也不会说:「我看不起你们台湾人!不敢在台湾印书,跑到香港来印!」
闹出这场文学界风波后,《文讯》已承认用词不当,也为此表示歉意了,希望他们日后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香港作家的用心吧。当然,每个国家或地方都有自身特别关注的事,我不奢望台、港的人可以完全理解彼此,只愿两地能多些谅解就好。 (本文转载自作者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