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工潮gongchao.org:成立于2008年9月,旨在从一个阶级斗争、迁移和性别的角度研究以及记录中国的劳工风潮和社运。“网站有分析文章以及工人自己的故事,也有提供多种语言的资料。”除了编写以及翻译文章和书稿,gongchao.org在中国参与研究和采访。工潮也在中国以及东西欧组织有关工人斗争的演讲和讨论。
一、亚洲协会:美国大选两党中国政策差异巨大,但对抗中国是共识
美国大选前夕,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 (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 发布了一篇文章,分析了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和贺锦丽(Kamala Harris)的中国政策,并探讨了对美中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影响。研究所得出结论,虽然两人的中国政策差异巨大,但在强大的美国民意基础下,美中关系难有好转。
文章封面文章首先指出,目前的美国对华政策已经转向“战略竞争”。前任特朗普政府和现任拜登政府都通过关税、出口管制、对台支持以及限制双向投资等方式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无论是特朗普再次当选还是拜登的副总统贺锦丽当选,这些政策大概率都会延续下去。
然而,特朗普和贺锦丽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
作者认为,特朗普的中国政策具有急剧威胁性,但可能为北京提供一些机会。具体来说,他的政策以关税为主,承诺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60%的统一关税,并提议进一步限制中国对美投资。他还计划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扩大出口管制,甚至完全禁止进口中国的电子产品、钢铁和药品等。尽管这些措施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但特朗普或许会将这些强硬政策视为谈判的起点,利用其施加压力以换取中方的让步。
另一方面,作者称“特朗普是一位不可救药的交易者”,他“可能会将中国的经济行动与外交和安全问题联系起来”。选前,特朗普曾多次抱怨台湾抢走美国的芯片产业。因此,“如果特朗普以交易的眼光看待台湾政策,他可以将其用作大棒,通过增加美国的支持来试图迫使北京坐到谈判桌上;也可以将其用作胡萝卜,同意减少美国的支持以换取经济让步,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达成大交易的机会可能很小,但在贺锦丽的领导下,这种机会几乎不存在。”
相比之下,作者认为“贺锦丽大概会延续拜登的政策方针,维持当前的美中关系模式”。她广泛支持“投资、结盟和竞争”的对华政策框架,即强调“提升美国实力、与盟友合作以及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竞争”。
在人权问题上,贺锦丽更为关注并支持香港和维吾尔人权法案,这可能进一步激化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她还强调美国必须在经济上“去风险”,确保在全球规则制定中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她也支持“护栏”政策,避免两国冲突失控,并更愿意在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与中国合作。
对北京来说,作者认为中国已经认识到对华强硬是美国的跨党派共识,因此“无论谁当选,中国的对美策略将保持稳定”。具体而言,中国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增强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外交关系,并通过灰色地带行动推进领土和安全主张。
最后,作者认为,特朗普、贺锦丽和习近平的一个基本观点都是希望避免美中之间的大国战争。因此,他呼吁无论大选结果如何,两国领导人都应该加强对话和交流,避免误判和冲突升级。
二、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流量生意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近日发布一篇文章,指出了中国舆论场上出现的新现象:在政府的默许下,中国的自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利用民族主义情绪牟利,形成了一种以极端仇外言论为基础的流量驱动商业模式。
文章封面文章首先分析了这种情绪背后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作者指出,“二战期间中国遭受的苦难以及日本不愿全面承认其战争罪行”,使许多中国人难以原谅日本。因此,这也成了中国当局操纵民族主义所利用的工具。
然而,作者发现近年来的网络民族主义风潮主要由“非国家行为体”推动。自媒体和社交平台频繁通过夸张、仇外的内容激起公众情绪,制造中日关系紧张的传言。例如,短视频中常将两国关系描绘为敌对状态,甚至传播“日本学校是现代租界”等阴谋论。
“在算法推荐的推动下,观众不断接触这类极端内容,陷入充满愤怒的回音室,甚至可能因其内容影响而导致个人行为偏激,例如深圳和苏州的袭击事件。”
而这些自媒体这样做的目标还是为了获得流量进行商业变现。“随着社交媒体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主要信息来源”,这种商业模式迅速发展,形成了“爱国流量生意”。作者指出,这一现象实际上并非中国独有,但特别强调这种商业模式得到了中国当局的默许才得以蓬勃发展。
因此,作者指出这种商业模式能否持续下去仍需要看中国当局的“脸色”。“这种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取决于非国家行为体是否在政府的政治边界和社会治理目标内行事。”如果内容引发社会不稳定或公共危机,政府可能会加强监管。比如,当局要求一些社交平台发布限制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内容的公告,以防止加剧中日关系紧张。
最后,作者指出,在苏州和深圳袭击日本儿童事件发生后,中国当局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加以限制。然而,他们认为中国当局做的仍不够。“中国当局仍对部分内容保持容忍”,因此,他们呼吁当局加大监管力度,因为这样才能培养出“对国际事务持有健康观点”的公民。
原文连接: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1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