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纵横】为甚么中国人不会造反?

粤语组制图

无论是所谓振兴经济的10万亿人民币「大水漫灌」,提升国民收入与「幸福感」,还是实现「东升西降」以取代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习近平领导的中共在决策上屡屡进退失据,既缺乏逻辑,也缺乏对基层的了解与关注。近来,珠海樊某驾越野车冲撞体育馆,导致至少35人死亡的事件,与此后接连发生在广州、江苏无锡与湖南常德等地的无差别杀戮,暴露了习时代统治的极端劣质。

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表面上源于个人对司法不公、劳资纠纷、学生被迫无薪劳动或不合理剥夺毕业资格的不满,但最终却以向不相干的同事、同学甚至路人大开杀戒的方式表现出明显的报复社会意图。中共当局一贯只关注党政军,尤其是习近平个人对「国家安全」的高度执念,将所有利益归于当权派与红色官商圈,而视普通百姓如草芥。

行凶者是「以社会悲剧挑战制度的邪恶」

面对社会矛盾的爆发,当局的应对仅限于禁止群众集会、加大对「铁拳」维稳的投入,以及强化对社区内所谓「八失人员」和「三低三少」人群的监控。习近平更要求全社会发挥「枫桥经验」,即类似法家商鞅倡导的「连坐制度」,让每户人家负责监视并举报邻里中可能有「反政权」行为的人。

但问题在于,为甚么这些「亡命之徒」选择滥杀无辜,而不是冲击党政机关或针对高官权贵?为甚么他们不造反?用某网红的说法,这些行凶者仅仅是「以社会悲剧挑战制度的邪恶」。笔者无意鼓吹任何形式的暴力,但探讨中国人缺乏造反「基因」的原因却是必要的。这可以从儒家文化对中国近两三千年的深远影响中找到答案。

儒家没有提供推翻「苛政猛于虎」的理念与方法

儒家经典中虽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警句,但它并没有提供一套完整的推翻「苛政猛于虎」的理念与方法。孔孟思想的核心在于「君臣父子」的秩序哲学,强调百姓应当死心塌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历史上,虽然有草莽英雄如陈胜、吴广推翻王朝,但这些后继者如李自成、张献忠等,追求的只是成为新一代皇帝和贵族,而非改变制度的本质。更令人厌恶的是,如今国内社交媒体甚至将珠海肇事者樊某比作现代「张献忠」,因为张献忠「造反」的同时,也在四川大肆屠杀近百万无辜百姓。

当代许多杰出作家也对中国人「逆来顺受」的特性作出了深刻描绘。例如余华在《活著》中写道:「活著在我们中国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1)儒学大师钱穆则从另一个角度美化这种忍耐文化。他认为中国人不是不能造反,而是觉得不必要造反,因为「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自然的办法。」(2)

这种深植于文化与历史中的顺民心态,不仅使中国人甘于接受极权政党的暴政,也让他们随时成为「现代张献忠」这类亚恐怖主义屠杀的受害者。

– 林和立(中国问题专家)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

参考资料:

(1)余华,《活著》,1996
(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三联书店,2001,p.2

来源:RFA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