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中国记 —宁先华回忆录 ——献给为中华民族自由而战的英雄们! 为什么今天这个夜晚不同以往呢? 因为它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是我们从奴隶走向自由的开始。 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如薄纸应有不屈之心 —— 里昂・尤里斯《出埃及记》】
受访人:宁先华,8964参与者,原沈阳盛京书画院院长,美中经济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民主党全国联合总部(海外)第四届、第五届主席。
编辑:宁先华先生,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也衷心感谢能在第一时间读到您的大作《出中国记》。据说这是您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书。有一位著名的老作家说过,一个作家的第一本书一般是他的自传体小说,如巴金先生《家》《春》《秋》三部曲;而最后一部书才是回忆录,如他的《随想录》。为什么您的第一部书就是回忆录呢?
宁先华:我不是专业作家,没有写作训练和学术研究的背景,但我长期从事民运工作,是一个在中国民主运动中奋斗了几十年的战士,属于不折不扣的行动派。当我进入花甲之年,在异国他乡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我发现应该将我的人生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也为不了解中国民运史的海内外读者。记得我入境泰国时,需要填一张表格,我求助于旅游团一位懂英文的导游帮我填写。她问我填什么工作单位,我说沈阳盛京书画院;她问我职务,我回答是院长;她问我如何勾选职业门类,我告诉她就填书法家吧。她看着表格摇头:没有这个类别,要不就填艺术家吧。我想,书法也是艺术的一个门类。我长期从事书法创作和教学,这些特殊的经历深深影响了我的性情和才思,让我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部作品的构思。同时我保持了行动派说干就干的作风,只花了几个月时间就写完了这部回忆录。
编辑:明白了。我知道您在中国大陆当过书画院的院长,两大培训机构的软硬笔书法主讲,精研颜赵,兼习二王,风格独树一帜,门下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所以我想您要是再出书,大概是关于书法艺术的专著吧。
我们回到正题,您为什么想到要写这样一本回忆录?而且,《出中国记》这个书名,容易让人联想到《圣经•出埃及记》,想到带着犹太民族逃离埃及法老专制奴役的摩西。另外,你的这个书名我读出两层意思,字面意思,写您自己如何逃离中国,走向自由之邦;但认真思考,能读出它的内核,就是写您和您的民运同道,如何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宪政民主这个上帝应许之地的。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宁先华:您的理解比较切题。摩西不是指我自己,而是指从八九六四到九八组党,茉莉花行动、新公民运动、维权运动的27年间在中国大陆领导民主运动,建立宪政民主、推翻专制独裁的民运群英,具有全国影响的如徐文立、秦永敏、王有才先生等,在东北地区影响很大的如王泽臣、王文江、刘世遵、姜立军、杨春光、郭承明、姚福信、肖云良、崔少华等,我只是他们中的一份子。如果非要类比摩西,我们这个群体才是中国的摩西,我们的使命就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出专制独裁,走向宪政民主的应许之地。
所以这本书,写的并不只是我个人的经历,而是以我为圆心,以不同阶段的民运活动为半径,画一些圆。不同的阶段,进入这个圆的朋友是不同的。相同的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和共同的牺牲。六四、组党、工潮、入狱、出狱后的抗争等,这些圆串起来,就构成了东北民运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至于我为什么要写回忆录,其实出国后好几年,我一度对此很纠结。从八九六四开始,我的人生脱离了原来的轨道,走上了充满荆棘的民运之路。在1989年7月6日首次被收容审查之际,至2016年8月27日离开中国的二十七年间,我经历了五次拘禁,先后被关押于七个不同的看守所。在这段时间里,我身边的三位朋友相继被执行死刑。令我痛心的是,出狱后才得知父亲已经离世。我被国家安全部、公安部认定为敌对组织负责人,历经拘传、行政拘留、刑事拘留、逮捕、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甚至非法绑架和酷刑等无数次。这些经历都伴随着持续的监控和跟踪,以及无数次的辱骂、训斥和体罚。
2014年5月我被沈阳市公安局4•25专案组非法关押的同时,我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嫩江街40号的两处私有房产也被政府强制拆毁,屋子里的所有私人财产被毁损殆尽。造成我和年近九十的老娘流离失所,四处漂泊。
2020年6月21日清晨,我九十二岁的老母亲在沈阳她租住的房子附近,遭遇车祸不幸离世。
这些惨痛的往事每每回忆起来,让我重温恐慌、焦虑、虚无,以及在绝望中的挣扎,就如再死一次般痛苦。我之所以能完成这本回忆录,得助于同道们的鼓励和鞭策,特别是那些留在国内继续为民主事业奋斗的朋友们。情义无价,民运同道们的情义更加无价。
有人说只有大人物才有资格写回忆录,其实人物太大了,反而不容易留下真实的自述。蒋介石倒是留下了煌煌57年的日记,但那是当时的记录,不是回忆录;毛泽东有“雄文四卷”,但没有关于他自己的只字片语,且所谓的“雄文”也大都是别人捉刀。至于小人物,台湾散文大家王鼎均先生认为,真正的小人物其实发不出声音。苍生默默,我欲无言。
编辑:我非常能理解、体会您的心情,写一部真实反映历史的回忆录,需要高贵的品格和一颗勇敢的心灵。我看过很多名人的回忆录,大都是文过饰非,把自己打扮得像花一样,自己干过的龌龊事,都黑不提白不提了。这样的回忆录毫无价值。读您的回忆录,却能感受到一种直面历史、直面人性的真实力量。我们都知道,民运圈子里有很多禁忌,涉及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非常困难。您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
宁先华:您提出了一个很尖锐也很现实的问题,也是我在写作中时刻面对、苦苦思索的问题。我举两个例子:
我在回忆录里讲了一段亲身经历,我新买的一辆凭票限购的黑色26吋永久牌全链盒自行车,当时非常拉风,在沈阳市政府广场声援的时候,被沈阳市民声援团的张总指挥“借走”,他自称是位于铁西区的沈阳水泵厂职工,回厂没有了公交车。对民运同道,我毫无戒心,自行车借给了他,居然一“借”不还了。六四后我被收容审查,当年运动的骨干们都关在一起,却独不见张总指挥。一百天的收容审查结束后,我和朋友们去水泵厂找“张总指挥”,在工厂的自行车棚里找我的自行车,谁知“上穷碧落下黄泉,狱内狱外都不见” 。我这才明白,这个所谓的“张总指挥”根本就不是水泵厂的人,他很可能就是一个骗子,借着八九民运的风潮“浑水摸鱼”,见到我骑着一辆新自行车,骗子的嘴脸暴露,索性下手。不然的话,就算我找不到他,他那么显赫的一个沈阳市民声援团“总指挥”,如果真是水泵厂的人,无所不能的沈阳政治警察们会找不到他?
还有一件事是2003年12月我被捕之后,有一位朋友在审讯中为了自保,居然说出我在私下聊天时说的话,大意是我提醒大家,中共变局即将来临,按照以往的惯例,他们首先会对国内的异议人士下手,大家应该准备购买手枪、匕首用于防身。凭这份“关键”证词,沈阳中院一审认定我“情节特别严重”,重判12年有期徒刑。上诉后省高院认为量刑过重,应该在3年以上10年以下这个区间判刑,改判7年。这让我想起审讯时预审反复问我是不是想搞枪,想武装暴动的话来。我要是脑子发热顺杆爬,像林彪的四大金刚之一的空军司令吴法宪供出参与武装政变一样,也承认了自己要买枪搞暴动,估计脑袋都保不住了。朋友推卸责任的一份自保交代真的可能让我们万劫不复,甚至丢掉性命啊。
我在书中记录了这件事,没有提他的名字。但是我必须要把这件事说出来。王鼎均先生说过,写回忆录,叙事,要有客观的诚实;议论,要有主观的诚实。我想,我做到了。
编辑:您的回忆录从六四起算,到2016年您流亡美国的27年间,不仅记录了你个人的步履,更反映了几十年来民运志士的奋斗和受难,书中许多细节,让人如临其境。请问这些资料是如何来的?
宁先华:首先,我的记忆力超常,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在家里看报纸,听新闻,有时候我仔细听就能记住。父亲很惊讶,刻意训练我的记忆能力,以至于他的朋友们来访,父亲经常让我给他们背一段报纸上的社论,父亲的朋友纷纷夸我是神童。因此,这三十多年来发生在我身上的大事,只要闭上眼睛,就会像影片一样在眼前上演。当然,光靠记忆也不行,我喜欢摄影,同时还保存了很多的资料,如法院的判决书、检察院的起诉书,公安局的起诉意见书,监狱的释放证明和大量的照片,等等。这些原始资料可以帮我确定在某个准确的日期,我做过什么事,认识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等等。另外,为了修正记忆的缺失和变形,我还会通过电话、电邮向当年的同道求证。比如,1998年9月27日我们在鞍山站前某律师所举行组党筹备会议,当时有十几个人参加,有一个人的名字中间的字我记不清了。我立即向国内的朋友求证,他们很快找来了当年的一张与会人员合影,让我的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所有的人都认出来了。
编辑:说到1998年9月民主党在国内组党,我有个问题困惑已久,想向您求教。很多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它的结果,但是却不见得了解它的开始。你们为什么会在1998年突然发起组党?要知道六四的枪声刚刚沉寂了不到十年,镇压的血腥留在许多人心头的恐怖阴霾还没驱散,共产党政权也还远远没有放开言论、出版等基本自由权利,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允许成立反对党呢?你们作为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是否想到组党的后果会很悲催?
宁先华:这是个好问题,也是我几十年来反复思考、反省的问题。坦率地说,我至今没有得出可以说服自己的结论。不过我可以大概地总结出几个原因。其一是国际因素,当时中国为了加入WTO,顺应国际社会的要求,签订了联合国《人权公约》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这两个公约中有公民结社自由的规定;其二是国内因素,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之后,中国开始拥抱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社会控制力度减弱,社会环境开始宽松,出现了一批气功团体,如法轮功、中功、菩提功、香功等,影响遍及全国。民间宗教和基督教家庭教会也发展迅猛。这一切都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其三、1979年民主墙时期和1989年六四期间受到打击甚至坐牢的民运人士这时候也都回归了社会,他们渴望重新集结,再次掀起民主运动的高潮。
还有一个偶然因素,就是山东的几个民主人士突然发布消息,称山东省民政厅已经同意注册中国民主党山东筹委会。于是,浙江、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开始跃跃欲试,纷纷到当地民政部门注册民主党的地方筹委会。北京天津的民运人士干脆直接成立了民主党京津党部。多少年后我们回头审视这个组党过程,虽然不能说山东朋友们发出的消息完全是大乌龙,但至少是夸大了的。根据这样一个消息全国一哄而起,注册民主党,这反映了当年大家美好的愿望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差距。
编辑:1998年我还在大陆,一天从短波中收听到组建民主党的消息,说实话其吃惊程度比听到六四开枪还大。因为不要说共产党,就是民间也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一个反对党横空出世。组党的过程也可以看出,有的都是“老运动员”,都是79民主墙和89民运被打击的民运人士。也就是说,先不考虑共产党的因素,1998年在中国组建反对党的社会基础还非常薄弱。不知道你们在组党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
宁先华:说实在话我没想那么多。我们高估了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作用,也低估了共产党的流氓伎俩,共产党的宪法中也写了结社自由呢,它什么时候当回事?国际公约在他们眼里更是废纸一张。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没想到,在海外,胡平先生就质疑过共产党答应开放党禁的消息。他的理由是共产党连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都没有落实,怎么可能一步到位答应组建民主党?在国内,徐文立先生以他多年的政治斗争经验,也认为现在就搞组党太冒进,还是应该走“广交友,不结社”的路子。但是,各地的组党运动轰轰烈烈搞起来了,作为京津地区的民运领袖,他不能泼大家的冷水,所以明知会有严重后果,还是冲锋在前挡子弹,跳过组建民主党筹委会这一步,直接成立民主党京津党部,成了民主党组党运动的“首犯”,被重判13年,是民主党组党中被判刑最重的。
编辑:您在回忆录里写了两段恋情,有欢乐和温情,也有悲痛和迷茫,情深意切,催人泪下。能否跟我们的读者谈谈这两段感情历程?
宁先华:我在书中,不仅写了中国民主运动和中国民主党的斗争史,也着重描述了一些关于我个人、家庭和情感的经历,有着切肤之痛和难舍之情。让读者了解作为国内的民运人士和他们的家属,有多么的不容易,让大家体会到民运人士群体的牺牲和付出。至于我的两段感情经历,你想更详细地了解,还是去读我的书吧。
编辑:谢谢。现在请您谈谈您自己在组建民主党辽宁党部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吧。您当过兵,又有1989年参加六四被收容审查100天的经历,您应该对民主党组党的后果有所预测吧。
宁先华:是的。我确实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说过,在中国搞民运如果没有失去自由,失去家庭、失去工作、甚至失去生命的准备,那还是不要去搞。我今年六十二岁了,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进入了下半场,到了写回忆录的年龄。我来到美国八年了,一直从事着中国民主运动事业,经历和了解了很多事情,洞悉了社会的各种潜规则和人性的幽暗。如果说一九八九年因参加六四事件被收审一百天,是一些偶然因素所致,那么一九九八年九月参与组党,此后在第一批骨干成员被关押判刑以后,一直坚持辽宁民主党的活动,直到2004年被重判12年(上诉改为7年),则纯属自愿选择。常常有人问我,对参加民运,蒙受了这么多的苦难,是否感到后悔。我曾经思考过,得出的结论是没法后悔。你可以后悔当初的选择,但是你能放弃你的理念、信仰和追求吗?我们能做的也只是把这一切记录下来,给后人留下经验和教训,这就够了。
编辑:追求。我对此深有同感。我曾经岁月静好。又当过律师,收入颇丰。可我忍受不了弱势群体遭践踏、异议人士被枉法的现状,义无反顾当了维权律师,毫无意外地被迫流亡海外,因为不流亡就得坐牢。我也曾经反复反省自己的人生,得出的结论是,由于信仰的召唤,始终无法放弃心中的追求。
宁先华:所以我们最终走到了一起,成为同志。
我现在之所以能够坐在这里和您无所限制地交谈,得益于2016年美国政府提供的一些帮助。通过沈阳和泰国使领馆外交官的持续努力,让我顺利逃出中国大陆,来到美国这片自由的国度。我会在书中详细的介绍整个过程,也会向大家分享我如何避开跟踪和监控,最终获得自由。
我是幸运的,但也有一些朋友,当年满怀理想,一腔热血,深一脚浅一脚地参与民运。后来遭受打击,坐牢释放后懊悔万分。有些人长期坐牢,得到一身伤病;其中大部分人家庭破碎,家人也受株连,他们的品质高尚,是思想的巨人,在中共残酷的迫害打压下却沦为社会底层。有些人选择淡出、离开了民运队伍,对此我能够理解,我也曾因失败感到愧疚。人性本质上是趋利避害的,不能要求人人都是钢铁战士,也不能要求都做民运圣徒。但显然,那些至今仍在国内继续坚持战斗的民运人士——如我的朋友秦永敏、胡石根、姜立军等,更可贵,更高尚。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在这条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懈怠。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我坚信我们的奋斗是有价值、有意义和有前途的。我的目标就是民主中国,宪政中国。我愿为此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心。
2024年2月3日于美西 波特兰
目录
引子:出狱 25
第一章、 时代、故乡、家世 31
1.祖籍蓬莱 31
2.逃避战乱闯关东 32
3.部队电影放映员 37
第二章、我的八九六四 42
4.六四之前的国际国内形势 42
5.胡耀邦去世引发学潮 43
6.组织沈阳爱国市民自治联合会 45
7.在运动的中心 49
8.南下避难 65
9.直面铁牢 66
第三章、 收审一百天 72
10.到案 72
11.看守所的「娱乐」 78
12.审讯 81
13.关押的学生和工人——我的狱友们 86
14.青春无悔 89
第四章、组党和工潮 92
15.组党大潮 92
16.纪念「六四」十周年,我与聋哑人关押在一起 94
17、提审:暗藏杀机 106
18,走出拘役所 111
19.民主党群英谱 114
20.姚福信、肖云良以及辽阳的工人运动 133
第五章、11.26专案 135
21.江泽民变脸 135
22.发现破绽 逃离沈阳 136
23、在成都被捕 138
24、押送回沈阳 140
25、单独关押在安全局看守所 144
26、审讯室里的较量 146
27、遭遇酷刑 151
28.移送公安侦查 156
第六章、遭遇重判 159
29.同案范振文 159
30.一审宣判获刑十二年 164
31.死刑犯的最后时刻 171
32.看守所搬迁 173
33.坚持上诉,我被改判七年 175
34.同案被执行死刑 181
第七章、锦州南山监狱 182
35.锦州监狱再遇刘晓波 182
36.刑满出狱 191
第八章、重点人口 197
37.永失我父 197
38、来自朋友们的问候 199
39.归来时一片陌生 202
第九章、无处安放的爱 206
40.狱中偷打电话给女友 206
41.再见时,爱情已经凋零 209
42.子欲养而亲不待 216
第十章、光荣岁月 223
43.来自国保的威胁 223
44.监控安到家门口 225
45.反抗暴政的斗士──夏俊峰 233
46.二月花开春更早──战友崔少华 244
47.抗议北韩核子试验 255
48.慈祥母亲的智慧 258
49,难过端午节 263
第十一章 绽放在山巅之上的爱情之花 264
50.冰山净土 264
51.千山情缘 269
52.约会 276
53.镣铐考验的爱情 280
54.情人日记 282
55.东风无力 285
56.芭提雅探路之旅 288
57.打开边控 291
58.博弈:接近美领馆 295
59.逃脱险境──我的黑河之行 298
第十二章 靠书法艰难谋生 308
60.书法家大鱼 308
61.书法三侠 309
62.三墨客的情义 314
63.当书法老师 316
第十二章 家被强拆 329
64.2014年六四前夕再遭抓捕 329
65、套取国保的「情报」 343
66、深深的母爱 345
67、参加婚礼重逢老友 349
68、土匪政府 352
第十三章 艰难的抉择 357
69、给姜立军当证人 357
70、启动流亡计画 363
71、与外交官初次会面 369
72、瞒天过海,见到美国领事 375
73、声东击西,「必胜客」里定方案 381
74、一个神秘的电话 389
75、兄弟有难, 义不容辞 393
76、匆匆告别 395
第十四章 逃到泰国 398
77、开始逃亡 398
78、突破边检 401
79、饥肠辘辘的飞行 403
80、泰国入关遭遇麻烦 405
81、曼谷的不眠之夜 408
第十五章 拿到美国的PARCIS 416
82、到大使馆踩点 416
83、进入美国驻泰国大使馆 418
84、和国保玩一次躲猫猫 419
85、拿到特殊签证X PARCIS 421
第十六章 上帝的应许之地 426
86、告别曼谷 426
87、一只出笼的鸟儿 430
88、入境美国起风波 433
89、上帝的应允之地 435
后记 441
【光传媒联合首发,转载请标明出处:www.ipkmedia.com 】
【作者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