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2025年01月08日来源:上报
从习近平在《求是》上发表的这篇文章来看,他应当会基于其错误的判断, 对美国采取针锋相对的「斗争」策略。 (美联社)
新年伊始, 外界对习近平的元旦讲话有诸多的评论。 但在我看来, 他的元旦讲话充满空话套话,其实没有什么值得评论的,反倒是另一篇文章, 如果仔细解读,可以多少看出一些习近平对于国内国际局势的内心思路来。
这篇文章,就是新华社在2024年12月31日转发的最新一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的文章,题为《以中国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 这是习近平2023年2月7日在中央委员会的新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的摘选。 先不用看内容, 单单是发表的时间点-2024年最后一天,以及「新华社转发《求是》文章」这样的规格上,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重量。毫无疑问, 习近平选择在这样的时间点, 把自己一年半前的一个内部讲话公布出来,是有为新的一年指明方向的鲜明含义的。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第一, 前不久,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 披露来自中共内部的消息, 说虽然中国经济陷入低迷,但习近平本人仍然坚信国际局势上存在着「东升西降」的状况。 这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似乎显示出习近平对于中国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发展处于完全隔离的判断误区中。现在对比习近平在《求是》上发表的文章, 可以作为佐证。 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以大量的篇幅对比西方的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区别, 贬低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 导致贫富差距大, 两极分化严重」,说什么因为「无法遏止资本贪婪的本性,无法解决物质主义膨胀,精神贫乏等痼疾」, 所以「西方国家日渐陷入困境」。最后他明确提出新时代(也就是他上台之后)以来,国际社会出现了「东升西降, 中治西乱」的情况,这就坐实了他的确具有这样完全脱离现实的判断, 而且至今仍然坚信这一点。
证实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这就可以让我们对于习近平未来在中美关系上将会采取的基本立场,能有一个做出判断的参考座标。正是因为习近平在内心真的认为美国已经衰落,中国国力仍然而且会继续维持强大,所以以在未来面对川普2.0版的美国的时候,习近平绝不会因为川普的对华强硬立场而有所让,相反, 我们基本上可以预测,他会用同样强硬的立场来与美国对峙。用他的话说, 就是「斗争」。 而「斗争」,正是他在《求是》上发表的文章中,除了「中国式现代化」之外, 第二个重点强调的内容。
在讲话中,习近平对中共的高级干部表示「面对围堵, 遏制,打压,我们应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 在这里,他的抗美立场表现的再清晰不过了。 因为,虽然他没有点名, 但能够有实力对中国进行「围堵, 遏制, 打压」的, 放眼世界,只有美国。 显然,对于未来的中美关系,习近平定下的基本立场, 就是两个字:斗争。而他敢于采取这样的对抗的立场,其判断依据, 就是前面提到的「东升西降」「中治西乱」的认知。
进入2025年, 许多人高度关注川普上台后的中美关系。 从美国一方的情况看,川普的对华策, 应当具有相当的摇摆性。 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用贸易战的方式, 让中国拿出更多钱来, 支持他的「让美国变得更伟大」的计画。至于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态度来达成这个目标,应当会看中方的态度而定。 川普可以对习近平友好,也可以翻脸,这本来就是川普个人的执政风格。因此,美中关系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其实取决于中共和习近平的对美政策。
假如习近平愿意采取缓和的态度,在贸易问题上让步,中美关系应当可以继续维持「斗而不破」的状态。 但是从习近平在《求是》上发表的这篇文章来看,他应当会基于其错误的判断, 对美国采取针锋相对的「斗争」策略。 倘如此, 中美之间恐怕就不只是「斗」,而很可能会走到关系「破(裂)」的地步了。
※作者成长于80年代的北京,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即从事学运,参与和组织了1989年民主运动,后为此两次坐牢达6年多时间。 1998年被流放到美国,得以进入哈佛大学10年,先后得到东亚系硕士和历史系博士学位。现在担任「对话中国」智库所长。政治上的温和坚定的反对派,思想上的理想主义者,生活中的资深阅读者。出版有政治评论和诗歌散文等书籍20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