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将「人民战争」推至生成式 AI 乃至「智能化战争」的新高度,世界各国无可避免要面对这一结构性挑战。 (图片撷取自DeepSeek官网)

汤名晖 2025年02月01日 来源:上报

中国在人工智慧领域的飞速跃进,正重新定义全球科技竞争和地缘政治格局。外界曾以「人民战争」的理论探讨中国依靠大量人口与集体动员的举国模式,但今日的现实已远不止于此。作为一款可与 ChatGPT 类比的生成式 AI,新创产品 DeepSeek不仅体现了中国前沿技术的实力,更折射出「人民战争」理论如何在数位时代焕发新生。

尽管「人民战争」原本是一种军事战略思维,强调「全社会动员」与「农村包围城市」,如今已被灵活运用在军民融合、科技攻关与政策协调上,形成能与西方大模型企业分庭抗礼的独特发展模式,并且在抖音之后成为对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发生影响的新一波叙事。

 

源自毛泽东 从大规模动员到「举国体制」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等著作中阐述的「人民战争」理论,强调最大限度动员群众资源,在艰苦条件下以灵活战术和政治组织夺取胜利。虽然此种思维起源于传统军事战略,却在中共的「科技兴国」的目标下实现转化到各个科技前沿领域,从半导体产业、数位金融、社交软体,到近年发展迅速的人工数据与大数据都能看到「人民战争」的深刻影响。

中共早年透过类似的「全民动员」模式完成了「两弹一星」等关键技术突破;今日,DeepSeek 等 AI 新创同样能在短期内获得政策补贴、大量数据和算力支援。这正是承袭毛泽东主义发展的「人民战争」全社会动员理念,在新技术领域的体现,运用庞大组织能力及国家权威,迅速聚合资源形成「举国体制」。

如同历史上中共在面对逆境突围的经验,中共特别强调AI 的「自主可控」与科技的叙事,带着对内凝聚党国的政治目的,以及强调不再如同半导体产业受制于他国晶片制裁或技术封锁。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承袭自毛泽东时期的「自力更生」精神,更显示当前中共以政治科技和社会。

 

「人民战争」结合「新质生产力」

西方军事史家在韩战、越战等冲突中,常以「人海战术」形容中国(及其盟友)在装备与技术不及对手的情形下,以人数或游击战取胜。这种历史叙事长期塑造了「以人补技」的刻板印象,却忽略「人民战争」的本质与整体作用。 DeepSeek 颠覆一部分人海战术的迷思,但是在其推出的背后仍不免用上他国难以比拟的高端人力,以及相对便宜的劳动成本。

DeepSeek 的崛起正好是这种系统性动员的绝佳案例。 DeepSeek 不仅仰赖大型语言模型与深度学习演算法,更能利用中国本土庞大的语料库与市场需求做快速训练与迭代。透过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扶持、国有资本或民间风险投资的支援,DeepSeek和中国其他同类新创企业能在短期内获得充沛资源,顺利完成从概念到产品的跨越。

然而,与 ChatGPT 类似的生成式 AI 技术证明,中国正在摆脱量大于质的标签,并且在演算法研发、自然语言理解、大数据处理上展现出相当的实力。只花需要约600万美元的原始计算能力就训练新模型,还不到科技巨头Meta训练其最新人工智慧模型所耗资金的十分之一。这一转变凸显中国在半导体产业与供应链遭受封锁的环境下,仍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有别于西方的话语权,而不再只是一个「人力密集」或「大量制造」的国度。

伴随近年「新质生产力」政策的推动,高科技产业获得更多的资源,却也使得传统的制造业面临发展失衡的问题,过去作为就业大军的主要劳动提供者,如今却在智慧制造与新兴科技产业发展的多重影响下,大幅减少提供劳动岗位,过往打螺丝的工厂大军不可能在一夕之间成为「新质生产力」所需的人力,失业与就业困难造成一波流动于农村与都市之间的不稳定群体,也成为去年底以来社会上各种突发攻击事故的来源之一。

 

军民融合 2.0 与 AI 「智」动员

在经历 1978 年后的改革开放与 21 世纪初的资讯革命,中国军队与科研机构的现代化进程已进入「智能化」作战阶段。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陆续出台,数位治理与内容监控机制渐趋完善,亦使得国家层级力量能更加有效地整合民企的研发能力。换言之,DeepSeek 等产品在商业化之余,亦可随时与国防或安全机构对接,形成新世代「人民战争」的数位化版本。

解放军不再止于传统火炮与装甲力量,而是积极拥抱大数据、深度学习与网络战等高端技术。若与国防系统对接,DeepSeek 能加速语言情报分析、舆情监测、辅助决策。这既符合解放军的「军民融合」战略,也为「人民战争」在「智能化」时代的新变革服务。

中国军队一向强调「人民就是力量的源泉」,这种全民皆兵的数位化升级将使得未来出现更多高端版的「山东蓝翔」,以网路产业为中心的长江三角和浙江等地正在成为AI军事化的发韧。一旦DeepSeek 与AI 工具与中国的全国数位基础设施结合,全民「数位民兵」或「网络民兵」有可能成为未来冲突中的关键力量,使得中国各地都能够运用更先进的AI作为工具,在大量的人力动员与机器学习的海量训练下,产出足以影响全球话语的能力,使得「全球南方」成为AI时代乡村包围城市的动员体系。

 

话语权与「数位极权」隐忧

批判地缘政治理论提醒人们,权力的竞逐往往体现在叙事和认知的建构上,近年西方对于中国AI 科技的关注,夹杂着「监控技术输出」与「全球威胁」的论调,特别担心中国的AI可能被运用于高效的舆论控制与隐形宣传,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或「数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拓展市场之际。

DeepSeek 这类生成式 AI 若深入海外市场,将面临严峻的政治考验。各国可能担忧其产品背后的监控能力或数据回传风险,从而对华为、抖音等先前的安全争议再度聚焦或升级。若中美竞争持续升温,人工智慧或将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冷战的核心战场。

西方叙事的背后不免体现发展程度落差的现实,没有能力取得算力资源的「全球南方」,有可能加入DeepSeek的阵营,而其中不乏英语与法与的使用者,群体的建构能力有可能让ChatGPT在内的西方产品面临竞争的挑战,甚至反过来影响西方的AI叙事与脉络。

经由AI版的「人民战争」的符号再现,DeepSeek 将成为中国结合「全球南方」发动「人民战争」的「全球智能动员体系」,政府、社会与群众三方协同,利用各种制度与技术手段,去管理、控制甚至生产「可管理的人口」,成为国家之间进行「生命政治」的重要工具。西方国家也对「数位威权主义」输出的忧虑,恐将面临海量数据与叙事的现实挑战,轻易渗透国家与社群。

 

数据治理与生命政治的统合

DeepSeek 之所以引发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恰在于它结合规模惊人的中国式数据资源与强大的生成式AI 能力;这些数据并非仅指海量人口资讯,也涵盖了人们的意识形态、社交行为与政治态度,形成中国模式的「身体—数据」统合,渗透到个体的身体与日常生活。

DeepSeek 与类似平台若成为生命政治工具,将使国家不仅可收集意见,更能借生成式 AI 反向塑造民意、干预社会对话。在「人民战争」理论的驱动下,国家得以更有效率地对「人口」进行动员,并透过技术手段将群众和数据无缝衔接,在「全球南方」建立起有别与西方的治理秩序。

DeepSeek 与中国生成式AI 的兴起,为中共「人民战争」理念在21 世纪提供崭新的演绎;而数据与身体的「生命政治」统合,则进一步揭示了数位时代中,如何透过演算法精密运作、影响乃至塑造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这两者的结合不再只是一种战略层面的「军民融合」,而是面对西方封锁下的自力更生。

过往西方对于认知的中国「高科技威胁」,也将重塑中国军事事务革新的面貌,并且对国际社会示警中国式「举国体制」对外输出的可能性,重塑「身体—数据」关系的治理秩序,将「人民战争」的延伸至更为细致、个人化的层面,但是核心仍掌握在中共手上。

 

全球秩序面对AI领域的「人民战争」挑战

当中国将「人民战争」推至生成式 AI 乃至「智能化战争」的新高度,世界各国无可避免要面对这一结构性挑战。 DeepSeek 的诞生凸显了中国在演算法、语言模型以及市场化应用上的强劲能力,并预示着一场关于数据与话语权的新型竞赛。然而,国际社会对此既抱持警惕,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日趋成熟的 AI 生态已难以忽视。纵使西方以技术出口管制或法律审查加以回应,亦未必能真正阻断中国透过「人民战争」式的体制动员持续突围。

AI 时代的「人民战争」更不仅是军队与民众的结合,也涉及数据、演算法乃至身体与行为的深层管理。这或许更能说明:未来的美中科技竞赛已远超过武器与硬体的较量,而是一场关于数位治理、生命政治与全球叙事的新前线。

 

※作者为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东协经济贸易文化发展协会研究员。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