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涛拍暗 2025年02月09日 来源:上报
哪怕是最新的DeepSeek V3的知识问答中,几乎所有内容都暗藏着中共意识形态的糟粕。 (美联社)
中共在1949年篡政后,便开始着力编撰其「执政史」——修志。 1954年中共人大一次会议上,御用文人兼投机分子郭沫若与其他几人提出「早早动手编修地方志」的建议,迟至1958年「编修地方志」启动,随后停止于10年文革。 1980年中共恢复「地方志编纂」。 2006年,中共《地方志工作条例》法规出笼,全国省、市、县三级,均设有地方志办公室,负责编修所在地方志,说穿了,就是在反映「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过程中,剪除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标榜中共政绩,虚构历史成因,伪造一份中共统治下的江山图本,使之成为「没有中共就没有中国」的历史证据,习近平中国梦的恶劣背景「后印象派」画卷。
志书于国之重,见《周礼》之语:「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在治国中地位显赫。对于处于崩溃前夜的中共而言,自当奉为。
中共多年一直在证明其执政的合法性,因此也欲修志「勘定邪恶」。不过,在十三五规划中,加入了「加强修史修志」的习近平重要批示,推动修志,则与AI不无关系。
以中共唯物主义、无神论为基本指导,以进化论为基点的大规模编修方志「运动」目前已经为AI建立了庞大的库存。
截至2023年6月,中共全国编纂完成省、市、县志书1万多部,编修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乡镇村志2万多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3万多部,此外还有多达3208部阉割篡改了真相的综合年鉴出版。
要知道,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官修史书《宋史》,也不过约500万字,中共编修的一本《武汉市志》成书就高达1250万字,而完成的1万多部志书,总字数远超10亿字。
海量的党文化模板,成为中共高墙内炮制「大模型」的唯一基础。无论原创、盗版、山寨AI,都逃不出框定范围。也都是在党文化模板中「套壳」。
关键是志书的「权威性」是远高于网路上的任何文章的。
集党文化之大成的地方志,力图显示在中共党魁习近平邪恶领导下的「文化软实力」。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黑帮指令,导致编修方志中,摒弃、淡化、篡改神传文化的内涵以及显示的奇迹。这也是标准与定位依据唯物论、无神论、进化论的必然结果。
在上述标准下,操作模式是将传统文化践踏否定之后并标签化:神传文化的精髓被列入封建糟粕菜单下,而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中,剩下的只有空壳,血腥的红色基因洇染了山川河流,一草一木。
历史本来刊刻在经史子集、佛道经典、乃至所有的古籍中,更不要说方志中铁定的史实——一朝天子一朝臣,物换星移山川更迭,天灾示警、轮回报应等等。在神传文化主线上的不同朝代有不同文化,不同的臣民,不同的服饰也都镌刻在史志中——无疑也是佐证中共邪恶的证据。
史实是以「动态」的史书的论证与「固态」方志的叙述形式呈现的。修志是将当下留给未来,让后世有「资治」的依据,并留存教化指导参考,更重要的是承传文化。
一个国家的历史中,史与志并重,明朝杨宗气在嘉靖《山西通志·序》中言:「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因此,中共号令「加强修史修志」,目的是反证其执政正确,作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论据,而「伪志」所带的反人类特色,却已经成为中共邪恶意识形态输出的载体。
明确的说,根本目的是霸占意识形态领域,以便维系政权,目前更是为AI所用。
我们再从习近平所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说法来看。这本来是翻版于孟子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习近平直接将江山与人民混淆,则还有另一层用意。
江山就是社稷,社稷中就包括了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等,这也是中国神传文化中方志展现的带着神迹的部分,但是,中共自建政开始,以斗争哲学为圭皋,视万物为敌,与宇宙为敌,与生灵为敌,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要毁灭世界与人类。从大跃进造成大面积生态危机,到肆无忌惮建造水库电站,如三门峡水电站、河南驻马店地区造的多个大型水库,成为生态与生命的杀手。
无数的形象工程,重创了江山的地貌。无数的方志已经被完全篡改,如明代万历年间由吴守忠编纂《三峡通志》,在颇具争议的三峡大坝兴建之后,所有记载荡然无存,甚至杳无踪迹。
中共最大规模从根本上涂改古代方志的「运动」,莫过于文革,不但摧毁传统文化,还导致方志记载的大量名山胜景、古迹庙宇碑刻等历史的见证毁灭殆尽,即便是「重建」也早已失去深层内涵。
更严重的是,中共自1949年开始出卖国土,到江泽民出卖的相当于100个台湾的国土,已经导致中国国土面积锐减为960万平方公里,《大清一统志》显示的清朝面积为1,300万平方公里。其中的340万平方公里已无方志可言。
显而易见,当代中国人面对被中共打烂的江山,已经不是神州的原貌,不但残缺,换上的「新颜」,也完全失去了神迹之灵性。
所以,习近平江山就是人民的逻辑用意就是:人民面对的疮痍满目的江山,是人民自己咎由自取的果报。
厘清修志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共修志的险恶用心:彻底颠覆传统文化,并为AI生成党文化模型奠基。 (美联社)
「志者,记也」以此看来,以说明文为主要方式,记叙江山的方志,就成为中共维持政权中的一项基础工程。
我们转向历史的眼光来看:
《周礼》称,「诵训,掌道方志,以昭观事」,足见方志的重要性及其地位,而地方志则是「一方之全史」。
中国古代的方志,有「志、传、图、表、记、录」等多种形式,有真实性、区域性、时限性、语言规范等严格要求,唯「秉笔直书」绝不带有个人观点。从其诞生那一天开始,编修者均能秉承神的意志也就是「天意」,遵循天道,并以道德标准衡量一切,彰显方志的教化功能,突出道德规范、人文礼仪、乃至三纲五常的遵循范例,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方志鼻祖」《越绝书》、《华阳国志》等志书无不蕴含神传神迹。
以此看来,古代方志,断然不是以观点述政党「功绩」的宣传品。
修志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是「掌四方之志」千乘之国霸主领地划分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禹贡》和《山海关》问世,但中国官修方志的最早记载是刘秀。
史称「光武中兴」的光武帝刘秀率先而为,带有个人目的,是为彰显「人杰地灵」,恢弘他自己诞生之地的殊胜,因此才诏令南阳撰写《南阳风俗传》,希冀万古流芳。
说形象些,历朝历代的「天子」、统治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民俗风物、显现或敬仰神迹的基础上,包装自己的「江山」,是基于将带有天人合一的信念存档的大动机——奉天承运的写实。
刘秀的始创,赋予了方志雏形以及特色定位。虽然在此后演进中,历朝历代,侧重点不同,范例有小差异,如隋朝朝廷颁令编纂图经,内容涵盖建置沿革、地名由来、山河走向,这一做法如同中国文字词汇的「约定俗成」,也就延续下来,成为方志的一大内容。
中共不敢重修中国历史,只能令御用文人解读不包括「清史」在内的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四史。 (美联社)
到了元代;:忽必烈下令创修《大元大一统志》,开创了一统志编修的先河,但因循的还是隋朝体例。
实际上,古代方志为自上而下的主政者施政提供指导和依据,明代确立「以官文书为据」就进一步拔高了方志的地位。
明清以后,修志步入常态化,制度化,特别是清代,方志编修进入全盛时期,数量激增,质量更好,体例更加完善,更倚重清王朝丰功伟绩的颂扬,体现在《大清一统志》的编撰成果中,就可见,那是具有划时代的「康干盛世」修志。
康熙大帝为将方志编撰跃上一个新台阶,或说上升到一个新的维度,康熙曾将贾汉复主修的《河南通志》颁行全国,作为统一的格式。而康熙大帝「崇儒重道」等基本思想也成为当时方志修撰的精神指导,「康熙思想」直接反映在修志的研究成果中,成为学术上有极大贡献的源流。
转眼清朝谢幕,民国时期在民主思潮乃至其他层面的搅动下,体例和内容发生较大变化,但民国政府仍然注重神传文化的精髓承袭,因此,在增添大事记、地方自治、学校、水利、风俗等新门类中,囊括范围更大。但同时,由于所谓西方现代科学的影响,力求「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有忽略「神迹」的状况。
不过,由于民国时期遭遇西方幽灵入侵,共产主义「红龙」祸乱中华,国民政府竭尽全力清剿共匪,在流氓造反动乱纷争之下,无暇兼顾修志,导致修志缓慢,许多变迁与更新还未载入文字。使得中共在彻底改变社稷「外貌」中,更加容易生成党文化的体例下的方志。
厘清修志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共修志的险恶用心:彻底颠覆传统文化,并为AI生成党文化模型奠基。
要注意的是,中共不敢重修中国历史,只能令御用文人解读不包括「清史」在内的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四史,也就是以《史记》为范本的本纪、列传形式撰写的纪传体史书,而所有的中共文人解读的中国历史,都或多或少带有党文化的印痕,否则被审查枪毙,列为禁书,屏蔽于网路。
二十四史之外的清朝的历史,是国民政府执政期没有完成的《清史稿》呈现出来的。中共一直想按照自己的党文化框架编纂新的《清史》,但未能天随人愿,从2002年启动至今,因党文化审查不过关而迟迟未能出版。
一句话,「审查过关」相似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终审查通过的所有内容,就是今天中共AI的储量巨大的原矿(资料库),网民看到听到接收到的任何图像、影像、文字都是来自于这个唯一的矿床原矿加工而成的说教与洗脑产物,基因相同。而中共方志是一部外延扩充的党史,更带有权力淫威,是AI答问的学习基础。
总之,在中共的无论开源与否的AI中,哪怕是最新的DeepSeek V3的知识问答中,涵括几乎所有内容,都暗藏着中共意识形态的糟粕,正在助阵我们开头所说的这场正邪大战。
※本文转载自《看中國》/原标题:透析──中共为AI注入邪恶基因「加强修史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