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斯达 2025年02月28日 来源:上报
《魔童闹海》并没有「中国好伟大」、「中共好捧捧」这样的强制讯息。它就是一部「平常」的动画电影。 (图片取自微博)
自从 2019 年之后,香港人面对政治冲击之大,不是文字能够表达,之后香港人在文化、娱乐消费选择,也更加截然二分。不管是流行曲、电影电视、捧哪间公司的艺人偶像,都有「两个宇宙」的现象。笼统来说,一边是意识和物质上尽量拥抱意识和地域的「大中华」,一边是更加在乎 made in Hong Kong 或「价值观相近」。
主要留港消费,还是出国消费,还是已经习惯到中国里面消费 (由于港元与美元挂勾,相对于人民币而言,兑换下相当划算。现在这已是香港人三种「生活模式」。电影也是如此。中国业界推出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中国票房火速爆红之后,官方也迅速「跟帖」,将观看《哪吒》推动成一场中国所有省市都参与的爱国运动。
因为这部片在中国票房相当好,被宣传为「中国动画冲击外国业界」,类似《黑悟空》中国冲击 3A 游戏产业「零的突破」一样。网络上大帐小户,近来突然充满推介、宣传《哪吒》的帖文。
来到香港,香港几大电影发行商,与中国电影界极速协商,用极高的速度「审批」完了,近乎「马上」上映。在这个「宇宙」中,下至,中至艺人,上至特首,都对《哪吒》发表意见,大呼赞赏。
各种同乡会、亲政府组织、地区组织,都有资助甚至全票支持,总要就是欢迎越多人越好。因此香港电影院的排场,《哪吒》也是马上获得足够数量。另一个「宇宙」的香港人,有些听到是中国动画就马上没兴趣,也是现实。
有趣的是,有媒体和网民发现,作为「续集」的《魔童闹海》,电检评为 I 级,适合全年龄,但《魔童闹海》的场面,其实也有不少暴力、童子尿作恶剧之类,有人觉得起码应肯为 IIA 级。第一部《魔童降世》其实口碑已经很好,但当时在香港没有引起注意,当时电检评为 IIA 级。
于是有网民觉得,这次为了「特事特办」,平时慢吞吞的程序「极速加快」,也要令香港赶上「全国同看哪吒」的爱国潮流。说香港有了「中国样子」,便是这些片段。
至于另一种人,他们也不少。在上网会为同期另一部电影自发宣传:黄修平导演的《看我今天怎么说》,这是一部讲述几个失聪者故事的剧情片。
故事中三个朋友,有人天生失聪,自从用手语跟正常社会沟通。有人植入人工耳蜗,「努力融入健听社会」,也能掌握口语能力。
刚刚于台湾接受金马影后荣誉的钟雪莹,演一名自幼接受人工耳蜗手术,但又努力学习口语的女性。这部片提醒了我们,我们健听者认为聪力碍人士,全属于同一个「弱势身份」,但其实他们对「人工耳蜗」、各种恢复听力的方案,反应想法都不是一样,走出的人生路也不会一样。
认为我们需要支持「本土制作」的网友就会表示,虽然面对「强敌」,就算拿了免费票去看《哪吒》,也可以另外买票支持《看我今天怎么说》,应该「均衡饮食」等等。我有很多朋友,他们是绝对反感,凡是中国作品,就不接触。我可以理解,因为经历肯定会影响个人口味。
但另一方面,《魔童闹海》虽然有党媒、官方强烈背书,但其实这片对世界电影的真正「威胁」,不在于国家举国帮忙宣传,而是《魔童闹海》并没有「中国好伟大」、「中共好捧捧」这样的强制讯息。它就是一部「平常」的动画电影。
它讲的还是友情、亲情、少年热血的故事。有道貌岸然的假好人在打恶,有人默默忍受,有人最后决定揭竿起义。有人甘心被利用换取权力,有人被欺骗之后弃暗投明。这些都是西方影视、动画电影见惯不怪的「传统价值观主题」,只是很少见到在中国的作品运用得那么圆熟。
当然中国人又是实际,只要有人做出了空前的成功,就会变成全部父老乡亲都来凑热闹一齐庆祝。然而这片大卖内容的并不是现代的爱国或中国意识,其实已经好过中国人热爱抗美援朝的《长津湖》(当年亦号称「荣登全球票房冠军」。
当时大江南北真假影迷比今日更夸张,有些老师学生要韩战中援朝军人吃很差的军粮、在雪地感受寒冷之类,看个电影,一般不应该那么情绪激动,不应该那样牵起自我虐待的潮流才是。
※作者为香港评论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