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华回忆录(图片来自基道)

hari Matters 20250226  转自新世纪

第二部 挑灯看剑

二零一零年夏,我虽缠绵病榻、犹笔耕不缀,静养期间,文思仍如潮涌。年来、我为回忆录的记述做了很多录音、录像工作,断断续续的叙述过程中,我审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变化,作了一个更完整的梳理。

八月下旬,我在专栏写了一篇《怪酒壶》,是讲孔子参观鲁恒公宗庙时、以君王用来做座右铭的酒壶,向同行学生阐述君子之道的故事。写罢,我猛然醒起,一九九六年那次,跟家人首度透露自己做人做事的心路历程时,就曾经以《论语.为政》中,孔子缕述一生的体悟,来观照我自己过去走过的路。孔子怎样说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么,我自己呢?

十五岁那年,是一九四六年,抗日胜利翌年,我跟继母关系欠佳,感受不到家庭温暖,故经常上街蹓跶,却因而认识了不少朋友,在友侪的薰陶下,我扩濶了眼界,并立了志。孔子是三十而立,而我的三十岁,则是一九六一年,我经歴了在学友社的风风浪浪以后,带着疑惑和郁结,又转到《儿童报》担任义务工作,初识共产党的手段,激起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年届四十那阶段,我投身工运,在处理文凭教师薪酬事件中,择善固执,坚持到底,发挥了相当大的力量。一九八一年,我踏入半百之年,中英谈判讨论香港回归问题开始。一九八四年联合声明签署后,我曾受拉拢,许家屯说我将来在特区可能很有地位,但我不动心,我不做违反个人原则的事。走到六十耳顺这一步,尽管人家怎样骂我也无所惧,我光明磊落,物来顺应。我记得,一九九六年,我才六十五岁,那时我曾说过,多给我十年之寿,足矣。当年,我还无从预测七十之心路,如今将近望八,更加深刻体悟「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我一不怕骂,二不动摇,我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知道自己的坚持与固执能引领我走过人生最光辉的一页。

我一生中,曾参与创建多个社会和政治团体,每个团体的活动,我都全心全身投入。我认为,团体是一个熔炉,焚掉人性和个性的杂质,锻炼岀较精纯的品格。在不同的团体生活中,我汲取了很多知识和智慧;同样也在不同的团体人事中,尝尽惊涛骇浪的人生波折。学友社是我第一个参与创建的团体,由一九四九年筹组、注册成立,到一九六零年初,转到《儿竜报》工作,我在学友社一共度过逾十年光阴。在这十年间,我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政治斗争的洗礼,感受了政治的权谋、出卖和奸诈,对中共的本质,有第一次的认识。这个十年,令一个经历过民族苦难,渴望有一个民主富强

新中国的青年,开始重新检视爱国的定义。这可说是回忆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刮白了自己思想成长的起点与轨迹:揭示了我首次与中共交的过程,筒中千丝万缕的关系;记录了一个向往、追求进步思想的新青年,穷一生精力周旋在政治、社会、人性角力的体悟。我毕生坚持建设民主中国,坚持为社会公义发声,绝非偶然,而我之所以蜕变成今日的我,亦可从这一部分得见端倪。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