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3 ◎谢兰尼(Brahma Chellaney) 来源:自由时报

美國總統川普對於台灣的政策,正朝著更堅定的方向發展,因為他的政府已經開始對美國在全球層次上的主要挑戰者—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圖為川普21日宣布空軍將授予波音公司合約打造下一代戰機F-47。(法新社)
美国总统川普对于台湾的政策,正朝着更坚定的方向发展,因为他的政府已经开始对美国在全球层次上的主要挑战者—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图为川普21日宣布空军将授予波音公司合约打造下一代战机F-47。 (法新社)

 

初步迹象显示,美国总统川普对于台湾的政策,正朝着更坚定的方向发展,因为他的政府已经开始对美国在全球层次上的主要挑战者─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尽管中国经济困境加剧,却仍持续耀武扬威,最近甚至在台湾、澳洲及越南周边,发动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川普最近签署一份关于美国投资政策的备忘录,但与其说是规范外来投资,更像是针对中国威胁的表态。该备忘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外国对手」,透过投资美国企业来获取尖端科技,并指出「中国相关投资者正锁定美国科技、粮食供应、农地、矿产、自然资源、港口与航运码头等关键资产」。

美国战略重心 从欧洲转向印太

这份备忘录建议实施多项经济管制措施,包括禁止美国企业与投资者投资有助于推进北京「军民融合战略」的产业,以防止「中国相关人士收购美国关键企业与资产」。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川普在寻求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同时,也明确表达他的政府希望将美国的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印度─太平洋地区,这个关键区域将可能决定新的世界秩序。正如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所言,欧洲必须「承担维护自身安全的责任」,让美国能够优先考虑「在太平洋吓阻中国发动战争」。

白宫传达的明确讯息是:仰赖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的欧洲必须自立自强,否则美国将大幅削减驻扎在欧洲的十几万美军部队,可能改为部署至印太地区。在提到中国时,国务卿鲁比欧(Marco Rubio)表示:「在印太地区,他们正试图把我们赶出去。」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最近针对美台关系现况,做出一项微妙但可能影响深远的更新,引发广泛关注。台湾外交部长林佳龙对此表示欢迎,认为相关内容「展现对台美关系的支持与正面立场」。

国务院在新版美台关系现况简介中,删除了一句极具象征性的表述。拜登政府时期的版本声称,「我们不支持台湾独立」,这句话如今已被移除。而且,川普新政府在调整立场时,虽然还是警告「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但也强调期盼两岸分歧「能够以和平、不受胁迫的方式」解决。

鲁比欧后来在福斯新闻频道的访谈中进一步表示:「我们反对任何强行、胁迫或强制改变台湾地位的行为。」当被问到川普政府将如何因应中国武力犯台时,鲁比欧说,「美国已经做出承诺,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并做出回应,美国将履行这些承诺。」

捍卫台湾 美应「战略清晰」表态

在前述背景下,一旦中国入侵台湾,川普主政下的美国不太可能袖手旁观。川普和前任总统拜登不同,拜登的软弱形象部分源自于健康状况不佳,川普则自诩为强势领袖。事实上,他曾多次宣称,倘若二○二二年是由他执政,俄罗斯根本不会入侵乌克兰。

然而,有效的威慑必须以美国展现可信的吓阻为前提,并以适当的军事部署为后盾,以确保中国若胆敢攻击台湾,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要遏制中国侵略并维护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必须拟定一项全方位战略,涵盖军事、外交、经济及资讯战等多种手段。如果吓阻未能奏效,迫使美国对中国武力犯台做出回应,美国和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将无可避免地爆发大战,鲁比欧坦言:「这对世界来说是可怕的事情,对中国而言也是坏事。」

为了遏阻中国进攻台湾,美国应该主导一项多管齐下的战略,包括加强对台军售、提高美台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interoperability)、强化台湾的网路安全防御能力,以及协助台湾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以对抗中国。与此同时,美国也应该增加在台湾海峡及更广泛区域的军事巡逻频率与能见度。

美国的「战略清晰」应向中国发出明确警告,包括毫不含糊地表明,美国将在台湾遭受攻击时捍卫台湾,并透过对台北的高层级外交访问,彰显美国的支持与承诺。此外,美国还需要协助台湾对抗中国的假讯息活动,防止其破坏台湾的民主,削弱国际社会对台北的支持。

中国外交部最近发表声明,声称「加萨属于巴勒斯坦人民,是巴勒斯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理,台湾属于台湾人民,台湾人民拥有不可剥夺的领土权利、独特的身分认同,以及民主自由。

吓阻北京优先 符合美战略需求

拜登遗留的棘手问题,导致川普政府在乌克兰面临混乱情势,并在应对中国侵略性扩张方面,陷入艰难的政策选择。乌克兰战争的唯一真正赢家是中国,因为无论是经济产出、军事开支,还是其他物质指标,中国都远远超过俄罗斯。

川普最不乐见的情况,就是他的政治遗产被定义为未能遏制中国对台湾的公然侵略。如果中国入侵台湾,不仅将摧毁川普做为强势领袖的形象,还可能动摇他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运动。因此,让美国从乌克兰战争中抽身,并将政策优先顺位转向吓阻中国,符合战略上的现实需求。

◎謝蘭尼(Brahma Chellaney)

◎谢兰尼(Brahma Chellaney)

(作者谢兰尼为新德里智库「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教授,拥有得奖作品《水:亚洲的新战场》等九本著作。国际新闻中心陈泓达译)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