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Closer to Geopolitics  转自:转角国际

示意圖,2018年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國機器人製造商生產的機器人身上的螢幕播放解放軍士兵影像。 圖/美聯社 示意图,2018年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机器人制造商生产的机器人身上的萤幕播放解放军士兵影像。 图/美联社

文/徐晓强

拜登政府4年任期期间在「小院高墙」(small yard, high fence)的原则下,推出了一波波针对中国的半导体禁令,引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组,更将台湾推上了世界的舞台。

然而,回锅的美国总统川普从竞选期间至今,都未公布明确、完整的科技政策,也未表示是否将延续拜登政府任内实施的对中半导体禁令,仅强调将取消《晶片法案》的补助,改用关税迫使半导体厂商回流美国,并大力发展人工智慧(AI)。

自 1 月 20 日就任以来,他在对中科技封锁上仅签署了一项限制中国投资美国关键领域的备忘录,不禁让人纳闷美国未来科技政策到底将走向何处?

 

布滿晶片的電腦電路板。 圖/路透社 
布满晶片的电脑电路板。 图/路透社

▌美中科技战起点:电信、通讯安全

美中科技竞争的起点或可追溯到 2015 年,时任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公布了《中国制造 2025》计划,当时规划中国要在 2025 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2035 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准;2049 年建国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美国政府对此高度警惕,开始对中国提升制造业技术的方式展开审查,其中一项工作重点,就是要防止中国获取美国的关键技术。

2017 年 6 月,中国通过《国家情报法》,其中第七条明定所有中国企业必须配合国家情报工作,进一步加深了美国对中国政府藉由企业盗取商业和技术机密的疑虑。 2018 年 2 月,中国修宪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确立了习近平的长期执政地位。这项转变让美国认知到,过去以为将中国融入世界经贸体系,就会让中国变得更民主、更自由的假设已经被打破,美中竞争态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美国必须大幅调整对中国的战略与政策。

随着中美竞争态势明朗,美国开始采取实际行动打击个别中国科技企业,川普第一任期首先锁定的对象是电信、通讯设备商如中兴通讯和华为,以确保美国国内与盟邦间的通讯与电信安全。当时虽然也有将中国记忆体大厂福建晋华加入实体清单,但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尚未变成美国政府主要封锁的目标,直到拜登政府,看到半导体驱动 AI、量子和军事技术发展的价值,才将矛头完全指向半导体产业。

 

隨著中美競爭態勢明朗,美國開始採取實際行動打擊個別中國科技企業,在半導體產業的打擊目標包括中芯國際。圖為2020年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 (IC China 2020) 當中上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SMIC) 的展位。
 圖/路透社 
随着中美竞争态势明朗,美国开始采取实际行动打击个别中国科技企业,在半导体产业的打击目标包括中芯国际。图为2020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 (IC China 2020) 当中上中芯国际积体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SMIC) 的展位。 图/路透社

圖為中國南京的一家科技廠,工人正在檢查機器人手臂。 圖/美聯社图为中国南京的一家科技厂,工人正在检查机器人手臂。 图/美联社

▌拜登「从点到面」的半导体封锁:两种分析角度

在拜登政府任内,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策略变得更加系统化和精细化。与川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的目标很明确——确保中国无法取得或生产先进晶片,以限制中国在人工智慧及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自 2022 年 10 月发布第一波针对半导体的禁令后,拜登政府每一年年底持续滚动调整、更新禁令,离任前的最后一周更发布了「人工智慧扩散临时最终规则」(Interim Final Rul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ffusion),将人工智慧晶片的出口将分三级管制。

拜登政府任内针对中国的半导体封锁措施多元,看似包山包海、令人眼花撩乱,但若从生产要素和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其实是非常有逻辑的。

先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衡量。生产晶片需要自然资源、技术、设备、资金和人才,这其中除了自然资源如水、电、土地,美国无法影响之外,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基本上都被拜登给堵死了,仅有中国到美国方向的半导体人才流动(学习或偷取技术)目前没有作为。川普时代曾经由司法部发起「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想要大规模踢除中国间谍、防止美国科技被中国盗窃,但后来因遭批评种族歧视而在拜登任内被终止。

如果从半导体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则可以观察到美国的封锁战略是由中游制造(中芯国际)开始,逐步扩展至上游晶片设计工具与设备(与日、荷合作),并进一步影响上游的 IC 设计业和下游的封装测试业。目前唯一尚未被严格封锁的部分是半导体材料领域,这或许是因为在材料领域没有单一一家厂商的材料无法被取代,没有明显可以「卡脖子」的地方,美国难以施加有效封锁。

 

美國的封鎖戰略是由中游製造開始,逐步擴展至上游晶片設計工具與設備圖。為荷商艾司摩爾(ASML)公司的一名組裝工程師在TWINSCAN DUV光刻系統上工作,ASML是是全球最大晶片微影設備市場的翹楚,美國封鎖中國半導體先進製程的措施,包括禁止中國晶片廠使用ASML的DUV設備。
 圖/路透社 
美国的封锁战略是由中游制造开始,逐步扩展至上游晶片设计工具与设备图。为荷商艾司摩尔(ASML)公司的一名组装工程师在TWINSCAN DUV光刻系统上工作,ASML是是全球最大晶片微影设备市场的翘楚,美国封锁中国半导体先进制程的措施,包括禁止中国晶片厂使用ASML的DUV设备。 图/路透社

▌美中科技竞争焦点:从半导体转向 AI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美国对中半导体的封锁仍会持续下去,且仅局限在先进半导体,而不会扩展到成熟制程领域。但从两个迹象,未来4年美中科技竞争的主轴,可能不再是半导体,而是 AI 发展。

川普上任后两天,就召开记者会宣布「星际之门」(Stargate)计划,OpenAI、软银、甲骨文三家公司预计将投资 5,000 亿美元在美国打造 AI 基础设施,川普并表示要将 AI 技术留在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是美国竞争者。

从川普政府科技政策相关的三个人事布局,也可以观察到美国可能会更积极发展 AI 技术,以确保在这场全球竞争中维持领先地位。

首先是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克拉西奥斯(Michael Kratsios)。克拉西奥斯在川普第一任期时就曾担任他的首席技术顾问,也是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的首席技术官,他任内力推人工智慧和量子技术的发展,包括:推动《国家量子计划法案》(National Quantum Initiative Act)、在白宫成立「国家人工智慧计划办公室」和「国家量子协调办公室」,并负责制定一套监管原则,管理私营部门的 AI 发展。

第二位是白宫人工智慧与加密货币事务专员萨克斯(David Sacks)。萨克斯是南非裔的美国企业家和创投家,曾担任 PayPal 营运长和产品主管,多年矽谷创投的经验,让他对 AI 等新兴科技并不陌生。他强调美国需要扩建 AI 数据中心,并确保稳定且充足的电力供应,以支援大型 AI 模型的训练和运行。​他过去也曾建议美国政府应改革移民政策以吸引高端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推动 AI 技术的积极应用。

第三位美国科技政策的关键制定者来自学界,是现任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副主任的帕克(Lynne Parker)。帕克在川普第一任期担任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的副首席技术官兼国家人工智慧倡议办公室创始主任,等于是克拉西奥斯的副手,这次两人一起回锅,势必会延续部分当时的政策方向,她特别重视 AI 领域的人才培育,以确保美国在该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

 

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站立講台者)1月21日在美國總統川普總統見證下,與軟銀執行長孫正義(右二)、甲骨文共同創辦人艾里森(Larry Ellison,右一)共同宣布成立Stargate公司。 
 圖/美聯社 
OpenAI执行长阿特曼(Sam Altman,站立讲台者)1月21日在美国总统川普总统见证下,与软银执行长孙正义(右二)、甲骨文共同创办人艾里森(Larry Ellison,右一)共同宣布成立Stargate公司。 图/美联社

▌美、中 AI 政策可能方向

这三位科技政策制定者在 AI 领域皆拥有丰富的经验,未来将主导美国 AI 产业政策的发展。美国可能透过放宽 AI 监管、吸引全球 AI 人才以及推动 AI 基础建设等措施来加强自身竞争力。此外,美国也可能进一步限制中国获取 AI 训练数据、技术工具及人才,以削弱中国的 AI 发展。

但当然,中国政府也不会坐以待毙,按照过往中国扶植半导体产业的行为模式,中国可能会加强发展 AI 演算法,提升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效率,以降低对高端硬体的依赖,就像 deepseek 做的事情一样。此外,中国可能会透过发展自主 AI 晶片,大规模补贴、推动本土 AI 产业链及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突破美国的封锁。

 

未来全球 AI 产业链会多大程度受美中竞争影响,全球都在看,台湾更需要密切关注。

 

美國可能透過放寬 AI 監管、吸引全球 AI 人才以及推動 AI 基礎建設等措施來加強自身競爭力。圖為全球排名第一的 IC 設計公司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2025年3月的GTC大會,以3D投影方式顯示一排人形機器人影像,宣布推出人形機器人計畫。

 圖/法新社 

美国可能透过放宽 AI 监管、吸引全球 AI 人才以及推动 AI 基础建设等措施来加强自身竞争力。图为全球排名第一的 IC 设计公司辉达(Nvidia)执行长黄仁勋在2025年3月的GTC大会,以3D投影方式显示一排人形机器人影像,宣布推出人形机器人计画。 图/法新社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