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思想坦克 2025 年 3 月 27 日

2.中国软实力及锐实力路线之简明当代史

中国要在泰国北部清莱的皇太后大学开设孔子学院及诗琳通中国语言文化中心时,在当地受到的热烈欢迎无以复加,主办方荣幸请到诗琳通公主大驾亲临动土典礼。这一位代言人真是再理想不过了:诗琳通是倍受尊崇的泰王蒲美蓬之女,王室在泰国几乎被当成偶像来崇拜,而她又是王室中最受喜爱的成员。公主本人曾经留学中国的北京大学,对华语的历史、文化、语言深感兴趣。

中国深知这位公主的利用价值。除了邀请她到清莱参加上述典礼,中国政府还封她为「人民友好大使」,表彰她努力推动中泰交流。公主甚至于不远千里到吉尔吉斯去参加当地孔子学院的开幕仪式,同一段时间内还拨冗担任孔子学院国际杂志的顾问。

简要概述

皇太后大学这所孔子学院包括在泰国第一波设立的孔子学院计画当中,当时泰国多所大学都积极希望也能在他们校内开设。由中国教育部注资在合作大专院校内设立语言文化中心的这项任务,2000年代在东南亚推动得如火如荼,但泰国的部分特别引人注目,因为规模之大有异于其他地区。到了约莫2015年之后,泰国共有23所孔子学院和孔子教室(开设给中小学的华语课程)。人口数比泰国多三千万的菲律宾,相形之下孔子学院只开设了五所。

孔子学院在整个计画是从2004年开始推动;截至2010年代下半叶,全球总共开设512所孔子学院,以及1,074间孔子教室,开设地点包括了许多富裕民主国家的顶尖大学,包括在澳洲、欧洲、东北亚和北美洲──都是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品质著称的院校。从这样的成果可以看得出那段时期中国如何积极发挥软实力。除了孔子学院和孔子教室,在1990年代到2000年代,北京也将其他许多软实力工具予以升级。开始把面向国际的官方媒体现代化,增加海外经援计画,提升涉外团队的人员水准,投入更多经费在海外推广中华文化,加强菁英外交,启动针对外国人士的培训与交流计画,以及开始进行许多其他软实力方面的努力。

中国当时可以发动魅力攻势的原因,因为他们才刚刚全力重现在世界舞台──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在开发中地区,诸如非洲、中亚、拉丁美洲、东南亚,但同时在澳洲与东北亚,甚至于欧洲和北美洲也达到一定的能见度。在东南亚中国不再是外交上的贱民,跟邻国的关系都开始正常化。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其他国际机构里面也开始担负较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先前一直由富裕民主国家所主导国际货币基金(IMF)。

自此中国的巨型企业开始到海外大举投资,与邻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进展到2009年,中国已是东南亚国协(该地区主要的十个国家)的最大贸易对象,也成为其他地区主要贸易对象,例如澳洲、中亚、非洲、拉丁美洲的某些部分。

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中国也进入一段(稍微)自由的时期,这点或许改善了他们在世界上的形象,有助于发挥他们的软实力。国内新闻水准提高、变得较为自由,也有了公民社会──虽然相较于拥有真正新闻自由的国家,中国仍然处于重重桎梏之下──使得中国领导人面对海外批评其人权纪录时得以自辩,也提高了官方新闻媒体的品质。 1990年代与2000年代,新闻报导与公民社会的空间或许比1980年代较为狭小,但是比后来2010及2020年代仍自由得多。进行调查报导的中国媒体,例如广东的《南方周末》、北京的《财新周刊》,他们挖掘的议题包括贪污、破坏环境,甚至调查中共的某些高层;人权律师和其他社运人士满怀期待,一个更开放的公民社会可能到来。同时,在1989年天安门广场及各地的镇压之后,中国好几年都面临外交上的孤立处境,外资也减少投入,所以他们很积极招徕外商。 1998年言辞强硬直接的总理朱镕基上台,他保证要让经济环境更加自由。朱镕基真的让某些国营企业裁员甚至破产,同时采取某些重要措施来振兴中国的私部门。

早期攻势目标广泛

从1990到2000年代,中国的软实力发挥在好几个目标之上,但一般来说这些目标较为局限,不像如今这样大规模的软实力与锐实力双管齐下。早年,北京希望对全世界呈现出较为正向的面目,希望塑造有关于中国的全球性叙事,化解对其内政外交的负面观感,特别是想要改善邻国的看法。北京希望,当国家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国人民与中华文化的形象加以提升之后,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领袖和决策者如何诠释中国的外交政策,而诠释的转变将使得北京更容易在东南亚和其他地区达到其战略目标。

一如既往,北京也亟欲巩固中共在国内的统治。杨洁篪(退休卸任的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与国务委员,曾任中国外交部长、2001至2005年驻美大使)表示,中国公共外交「以维护和促进国家整体利益为最高准则。」

中国持续把自己刻画成一个不同的强权,有别于美国及各大民主国家。理论上来说,中国这个强权明白开发中国家的需求,体贴其他国家的政治与文化常规,重视他们的主权。当时中国的势力正在成长,但北京宣称他们会为各国找出双赢的方案,会协力维持二战结束以来所发展出的国际体系。

当然,中国也跟所有的国家一样,将其利益置于外交政策的重心,但中国领导人坚称中国的利益范围相对有限,尤其是相对于美国如此庞大的国家利益。近至2009年,国务委员戴秉国(胡锦涛政府当中外交政策的一员关键人物)仍称中国的核心利益仅仅只有「第一是维护〔中国的〕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其次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是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这些利益大部分属于国内事务,至少戴秉国看起来是这样(虽然北京认为台湾也算「国内」事务)。

从许多方面而言,这样的讯息并非事实。中国三番五次侵犯、威胁其他国家的主权,1990年代在南中国海展开侵略性的动作,1996年初在台湾总统大选前夕将飞弹射入台湾海峡。而中国日渐扩张的影响力并不必然带来双赢方案。例如在泰国,中国顺利鼓动其社会大众与菁英,让泰国社会上上下下都对北京培养出友好的感情。但是中国在湄公河(此一珍贵的天然资源流经中国以及下游的缅甸、寮国、泰国、柬埔寨、越南)上游兴建了数座水坝,这对于泰国的渔民及农人是一大灾难,因为河水水位骤降,毁了他们的生计。

不过,中国领导人传达的讯息仍然坚称中国是不同于一般的强国,中国这个强国将审慎、和平地运用其影响力,也会倾听弱国的声音。当时各大民主国家对待北京的方式,也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北京此一讯息的说服力。

美国有许多高层领袖同意中国仍然是个专制国家,但他们公开表示中国的改革有所进展,还说中国和世界持续互动之后,北京就更有可能和既有的国际组织合作,更可能变成负责任的国际领导者。 (当时中国对美国企业的供应链愈来愈不可或缺,对跨国企业也是日益重要的市场,这样的事实无疑对于美国的政界及商界领袖如何评估中国前景起到了重大作用。)2000年,柯林顿总统以一场演说陈述他支持让中国加入WTO的论证,演说当中他承认此举并不能「隔天就在中国创造出一个自由社会,或者保证中国会遵守全球的游戏规则。」但柯林顿主张,最后「此举会让中国在正确方向上走得更快、更远。」对中国的此种看法,在美国是跨党派的:2005年,曾经在小布希总统手下服务的副国务卿佐立克公开呼吁中国在国际体系做一个「负责任的利害关系者」,他主张时机已到,北京应该努力改善「令其得以成功」的这一套体系。

何以发动软实力作战

在1990、2000年代,许多中国高层认为,虽然北京正在重新登上世界舞台,但是有一项事情他们失败了;主宰这个世界的是西方私人新闻媒体和西方政府的国有新闻媒体,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未能把他们的叙事传播出去──关于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人权实践以及对于许许多多其他议题的叙事。 1989年的天安门镇压重伤了中国的全球形象,而北京未能取得2000年奥运的主办权,又有一大原因在于其他国家抵制北京惨不忍睹的人权纪录,这些事情都让中国领导人深感,他们需要一些更好的作法来形塑各国对于中国的叙事。当时中国也在推行「走出去」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投资猛涨。北京在2001年加入WTO,同年,取得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的资格。这三项事件进一步让中国领导人深信,必须精进中国塑造外国人叙事的能力──包括在东南亚、其他开发中国家和已开发的民主国家。 (最终,北京仍然无法阻止人权抗议活动在2008年奥运之前爆发出来。)

当时中国领导人、决策者,甚至是我所遇到的学者,几乎全部都认为北京受到国际新闻媒体的误解,或者是被妖魔化。其实,对于中国领导人公开发言还有一份完整的学术研究,结论是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很不了解中国,大部分国际媒体对中国都有敌意,呈现出走样的中国形象。为了对抗这个大环境,中国必须把自己的讯息传送出去,说服世界中国的动机是良善的,这个目标大部分要透过进化的媒体新闻运作来达成,包括让中国新闻媒体在华语之外的声量有所提升,还要扩大其在网路上的声量,随后还有社群媒体上面的声量。美国海事分析中心对中国的新闻战略所做的分析指出,将中国的讯息放送到全世界的工作将在「规模和成熟度」方面有所提升,而同时中共也对大部分中国新闻媒体收紧控制,这是习近平2012年成为中国领导人之后的情况。

另外中国也在思考如何化解一项不可避免的摩擦,即其战略及经济影响力日渐成长,会在东南亚及其他开发中地区造成的摩擦。中国的崛起已经引起几个东南亚国家的紧张。北京在1990年代的某些时期与其他声索南中国海主权的国家小有争执,例如越南与菲律宾。当时他们与某些诸如印度的亚洲国家仍有边界纠纷。邻国开始指责中国的贸易作法不公道、窃取科技,还有对外国投资中国某些部门制造出莫名所以的困难。若是进行一场有效的软实力作战,或可令亚洲(可能还有其他地区)的菁英和大众相信,即使北京成为该区域主要的大国,也没有必要担心。

在那个时候,比起后毛泽东时代的早期,中国也有了更多资源能够投入软实力作战。中国经济已不再受天安门镇压事件的影响,再次上了轨道;2007年,经济成长率是华丽的14.2%。中国对外援助的经费增加了,而外交团队的年长成员逐渐退休,教育程度更高的少壮官员登场。

同时,1990、2000年代在整个东南亚以及其他一些开发中地区,政治环境改变,于是多数国家得到更多政治上及社会上的自由,华裔公民再度可以表彰他们的血缘。华人认同的复兴,进一步为北京的软实力作战做好准备。

中国在当时登上世界舞台,也让他们更容易发挥不由国家完全控制的消极软实力。在1990、2000年代,富裕的中国人开始到海外渡假旅游、向外投资,既有在东南亚,也尤其有在欧洲和北美洲,愈来愈多中国公司投资海外。中国的流行歌手开始到亚洲其他地区发行专辑、登台表演,中国也开始把电视剧销售到亚洲各地;其中一些影集在东南亚某些地区大受欢迎。

历史的根源

中国的头一波软实力攻势并非凭空营造。罗伊研究所的瓦拉尔写道,「『以德』吸引外人,使其为中国效劳,这样的想法可以回溯到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之前。」中国在皇朝时代对四周的邻国有巨大文化影响力,虽然并不一定是以集中的方式在推行。后来在毛泽东革命的年代,中国启动一系列援助计画,遍及亚洲与非洲,包括:对于迦纳、马利等国的科技援助计画;连接坦尚尼亚与尚比亚的坦尚铁路一类的基础建设援助计画;对巴基斯坦等国家施予更加直接的金钱援助。

冷战年代,中国也使用过锐实力。他们试图渗透东南亚的华人结社,促使这些社团亲中远台;他们透过统一战线工作部(统战部)以及具有国家背景的组织,影响东南亚的公民社会组织,促其拥抱毛泽东思想;在许多东南亚国家支持武装共产革命团体,在非洲某些地方也是如此。

但是到了后冷战年代,中国的经济勃发、影响力工具扩增,比起冷战时期能够发挥更大影响力,尽管他们的影响力运作多半集中在东南亚、非洲,以及其他开发中地区──而不是在欧洲、美国。北京在1990、2000年代的积极软实力运作比起毛泽东年代来说,预算较为充裕,规画得也较缜密;毛泽东年代的决策判断往往出自一人的心血来潮,在非洲和亚洲各地支持叛乱分子,造成许多开发中国家的不满。

相较于毛泽东时代,1990、2000年代的一系列领导人相对沉稳,他们似乎决意在国内坚守稳定的(虽然是压迫性的)专制主义,保证不在海外煽动革命。 1990年代的领导人如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甚至提出某些承诺,要让中国的未来更自由开放。中国打算向全世界表现出他们是个良善、有弹性、朝气蓬勃的强国,(理论上来说)可以和各式各样的国家顺利合作。

在魅力攻势的年代,北京也没有放弃锐实力。他们开始重建锐实力的一个关键成分,包括统战部在内的官僚结构,这些结构在往后的日子将用来在其他国家内部进行压迫、腐化、假新闻的相关工作。他们迫使流亡的西藏人和维吾尔人封口不语,对于出逃的知名西藏人和维吾尔人,则监禁他们的亲属。他们在东南亚及其他地区各国的新闻环境中投放关于法轮功的假新闻,再利用这些假新闻称其为恐怖组织,让东南亚某些领袖认为必须镇压中国境外的法轮功学员。

但是那时候,中国在全球施展锐实力的能耐还不如现今。当时他们没有今天这样大量的资源、人脉、科技、外交施力点──这些工具是必要的,有了他们才能穿刺和操弄开放社会。还有,当时中国自己的网路才问世不久,世界上也没有社群媒体,而这两项工具对于现代锐实力当中的假新闻操作十分重要。那时候,北京也没有一个可资参考的清楚对象,看一个专制大国如何透用新闻对其他国家施展锐实力,干预其政治、播下混乱的种子、支持特定政治人物。普丁在1999年12月31日执掌了俄罗斯的大权。而还要再过好些年,俄罗斯才会成为可资参考的模型,用假新闻的锐实力去穿刺和操弄开放社会。

作者为哈弗福德学院政治学专攻,亨利.鲁斯基金会学人,奥斯本.艾略特杰出报导奖入围;曾为《时代杂志》、《经济学人》、《新共和》、《美国展望》、《琼斯妈妈》、《当前历史》等杂志撰稿;也曾担任南加大公共外交中心、太平洋国际政策评议会研究员,以及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访问学人。现任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东南亚资深研究员,专攻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以及中国如何运用软实力与锐实力,尤其是媒体影响力。着有《民主在退潮》等书。


书名:《破解北京的全球媒体攻势:中国怎么买影响力?要是买不下,又怎么借? 》
作者:乔舒亚.科蓝兹克(Joshua Kurlantzick)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时间:2025年2月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