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坤正 | Bill Lin 脸书)
中美贸易战:意志与策略的终极较量
「上吊一次与两次有何差别?有!」这个荒诞提问直指中美贸易战的本质。美国对中国祭出145%的高关税,中国则以125%的报复性关税反击,双方如黑道争地盘般刀刀见血。这场战争已超越经济范畴,演变为政治意志与地缘策略的生死对决。
关税冲击:外贸的螺旋崩溃
关税飙升对外贸的影响显而易见。我以需求价格弹性和替代弹性建立数学模型估算,美国对中国课征54%关税时,外贸减少30-40%;104%时,降幅扩大至60-70%;到了145%,我放弃估算,因为这政治角力已超过经济的算计。双方不断加码,宛如黑道老大亮出更凶狠的武器,试图逼迫对方退让,但事已至此,必须要有一个躺平才会停止。
习近平的高风险博弈
博弈论中的「胆小鬼游戏」描述两车迎面相撞,先转向者输。习近平4/10加码,如同用拐杖锁锁死方向盘,展现绝不妥协的决心。他于4月14日访问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试图拉拢共产党盟友对抗美国,除非贿赂越南苏林书记成功,否则很难以撼动美国设下的布局。
川普的灵活布局
相较之下,川普策略更具弹性。他于4月9日给予75国90天关税宽限,却对中国持续施压,同时公开称习近平为「好朋友」,欢迎对话。这显示他未放弃谈判,但目标远超贸易逆差。若习近平回应,川普可能提出更广泛要求:巴拿马运河控制权、格陵兰战略利益、台海和平,甚至要求中国拆除资讯防火墙,开放Meta与Google公平进入中国市场。这些条件触及中国政权底线,几乎不可能获接受,双方直接沟通的希望渺茫。
145%关税下的美国反击
对中国课征高关税对美国并非无成本,失去廉价商品将推高通膨。我预测川普团队将采取两阶段策略:
1 供应链分散:要求75个宽限国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逆差,加速取代中国产能。例如,美国海关暨边境保护局(CBP)于11日晚间公告,电脑、智慧型手机及晶片等20项产品,超过20%美国成分,报关时部分免适用「对等关税」,包含中国在内。这不代表川普让步,未来会逐步紧缩,并推动盟友自制率上升。同时,美国会默许「洗产地」持续一段时间,允许中国商品经台湾加工贴牌后销美,但台湾需支付关税、承诺不扩大对美贸易逆差,并按时程减少对中国依赖,在台湾、海外包括美国等地寻找新生产基地。
2 全球关税联盟:在关键零组件与原物料稳定后,美国将联合盟友对中国构筑关税壁垒,要求站队国家同步课征相同关税。时程依产业与替代性而定,最快90天,最慢1-2年。经4月4日至9日的「震撼教育」,各国不敢重演2018年阳奉阴违帮中国洗产地。此举目的在快速并有步骤的孤立中国。
台湾的双重角色
美国的真正对手是中国,其他国家仅为龙套配角。台湾过去30年助中国崛起为世界工厂,却换来武统威胁。如今中美脱钩,台湾迎来脱离中国威胁的契机。川普不会轻易放过台湾,将要求其在关税、贸易逆差、投资美国及军费分摊上做出贡献。这既是压力,也是机遇。若以10%关税为谈判起点,台湾可重塑全球供应链地位,深化与美国的同盟。
危机中的转机
中美贸易战如黑道争霸,习近平的强硬与川普的灵活交锋,双方试探底线,欲在无硝烟的战场胜出。台湾身处棋局,既是棋子,亦是棋手。若预测正确,中国输美订单可能转回台湾加工出口,但前提是台湾按美国时程果断脱离中国供应链,在海内外大胆投资,分批转移产能。贸易战将重塑全球格局,台湾的未来,系于此刻决断。
(文章转自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