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入院病重,大批主教、修女、信徒涌入梵蒂冈替他祈福祷告。(美联社)

 風傳媒 國際中心 20250421转自 新世纪

 

这位数十年来最具开放思想的天主教教宗,于2025年复活节后的第一天(4月21日)逝世,享寿88岁。

《经济学人》

扮演西方稳定人心力量的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重病多日后传来不幸逝世的消息。梵蒂冈的声明未提及方济各的死因,不过他今年2月因为支气管炎住院,梵蒂冈称教宗的“临床状况复杂”,包括被诊断出双侧肺炎。近年他反覆发生呼吸道感染,接受过结肠和腹部手术,行动障碍日益严重、甚至到了需要使用拐杖和轮椅的地步。

改变传统的南美教宗

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利奥(Jorge Mario Bergoglio)的方济各是13世纪以来首位非欧洲籍(他是义大利裔阿根廷人)的教宗,这位前布宜诺斯艾利斯总主教与枢机主教在2013年3月于梵蒂冈就任,并且改变了许多传统:他拒绝穿着教宗的红色拖鞋,当年在首次与媒体见面、并从一张华丽的软垫扶手椅上站起来时,一双磨损的黑色鞋子从教宗袍下露了出来。这件事被广泛解读为在传统根深蒂固的天主教传统底下一个小小反叛行为。 

教宗方济各(美联社)
教宗方济各(美联社)

 

除此之外,方济各不再居住于能够俯瞰圣彼得广场的宗座公寓,而是选择住进简朴的招待所客房;保留了自布宜诺斯艾利斯时期就佩戴的铁质胸牌,而非新订制的十字架。这位历史上首位来自拉丁美洲、南半球与耶稣会出生的教宗上任时,天主教正陷入因神职人员普遍的性虐待和财务丑闻受创,教会也因为本笃十六世教宗退位而陷入迷茫。《华盛顿邮报》说,方济各虽然为人谦逊,但仍明显地展现出他将成为一位不一样的教宗。

《经济学人》在方济各的讣闻中指出,他十多年前在圣伯多禄大教堂阳台首次亮相,素净的衣着与亲切的问好瞬间引发世人关注。这些改变并非作秀,而是源于他对生活简朴理念的坚持。方济各认为,过于繁文缛节的宗教仪式是“灵魂的骨质疏松症”,他希望像一位“好牧人”那样与信众在一起、亲近群众。因此他放弃了防弹豪华座车,选择与群众互动、自拍、拥抱孩童及修女,甚至亲自前往医院、监狱和疗养院为需要帮助的人洗脚。

“愿教会成为上帝怜悯与希望的所在,让所有人都感到受欢迎、被爱、被宽恕,并被鼓励按照福音的美好生活去生活”、“而为了让他人感到受欢迎、被爱、被宽恕并受到鼓励,教会必须敞开大门,让所有人都能进入。”

方济各

《华邮》提到两则方济各的小故事,很能说明他的风格:2015年在一次菲律宾之行中,方济各放弃了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并且拥抱一位年轻女孩。因为这名女孩问他“为何上帝允许孩子遭受父母的忽视、或毒品滥用与卖淫的祸害”。方济各对群众说:“她是唯一提出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的人,她甚至无法使用言语表达,只能以泪水传意。”

教宗方济各24日主持弥撒,亲吻圣婴雕像。(美联社)
教宗方济各24日主持弥撒,亲吻圣婴雕像。(美联社)

 

在方济各与梵蒂冈媒体的首次会面中,一位由导盲犬引导的视障男士在见到教宗后一时语塞,最终请求方济各为他的妻子和女儿祈祷。方济各却调皮地问道“也为你的狗献上特别的祝福吗?”然后将手放在毛茸茸的狗身上。记者们不但笑出声来,更随着梵蒂冈官员惊讶的表情而愈发响亮。《华邮》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方济各时刻,他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包容、启示性的谦逊以及偶尔的幽默感,为这个带领近14亿天主教徒的重要职务,带来了一种谦逊的风格和亲切的氛围。

思想开放的“贫民牧者”

正如这位教宗所挑选的名号,方济各受到了“亚西西的圣方济”启发,总是关注穷人与边缘人。当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担任总主教时,就因为坚持亲赴贫民区传教,被各界称为“贫民牧者”。《经济学人》说,方济各的政治观点往往带有对资本主义的不满与裴隆主义(Peronismo)的色彩,他曾通过2015年的通谕《愿祢受赞颂》(Laudato Si’)谴责消费主义、提倡地球生态保护,甚至将其作为访问美国总统川普时递交的礼物,对移民议题更是毫不妥协。

《华邮》指出,方济各最激进的并非他的神学或改革,而是他的处世方式。他接受从探戈到推特的文化实践,甚至使用X与信徒沟通。他也是首位定期且长时间接受世俗记者采访的教宗,他在采访中展现的形象并一位不是学者或官僚,而是一名习惯于在贫民窟工作的神职人员。《经济学人》说,方济各会在梵蒂冈举行无家可归者的披萨宴,主张要接纳叙利亚难民家庭,多次在国际会议中呼吁保护亚马逊雨林。他坚守“牧者应弄脏双手”,不仅提出改革意向,也亲自实践他的教诲。

教宗方济各在圣伯多禄大教堂的阳台发表复活节文告。(美联社)
教宗方济各在圣伯多禄大教堂的阳台发表复活节文告。(美联社)

 

方济各将他的教宗任期重点放在牧灵关怀,而非教义的强化。教宗传记作家及长期梵蒂冈观察家马可·波利蒂(Marco Politi)说:“方济各摆脱了教会对性议题的所有执着——不再讨论婚前关系、离婚者,或同性恋及跨性别者是否是上帝的子女”、“他展现的是好撒玛利亚人的形象,透过他,教会呈现出好撒玛利亚人的形象。”《经济学人》说,作为首位拉美和耶稣会教宗,方济各为圣座这个古老的城邦带来了新颖的世界观和视角,虽然他在那里总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教宗方济各常被戴上反美的帽子。(美联社)
教宗方济各常被戴上反美的帽子。(美联社)

 

当川普在2016年以总统候选人身份首次提出要在美墨边境建墙时,方济各说:“一个只想到在任何地方筑墙、而不筑桥的人,不是基督徒。”当川普今年重回白宫,方济各则将教会定位为反对美国大规模驱逐出境的精神堡垒。当美国副总统范斯(JD Vance)引用天主教神学“爱的次序”(ordo amoris)概念,为川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辩护,方济各则发表公开信回应—真正的爱的次序,是“透过思索建立对所有人开放的友爱,没有例外”。方济各也致信美国主教,强调“驱逐那些在许多情况下因极端贫困、不安全、剥削、迫害或环境严重恶化而离开自己土地的人,损害了许多男女及整个家庭的尊严,并使他们处于特别脆弱和无助的状态”。

任内的天主教挑战

在方济各任内,天主教面临严峻且复苏的挑战: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福音派基督教教会的扩张;有组织宗教的流失与神职人员短缺;以及各界对教会掩盖性侵指控和管理不善的高度反感。不过天主教在方济各任内,教会仍然成长,特别是在非洲,全球扩展了近 11%。但成长速度仍略低于本笃十六世时期,主要是因为欧洲因滥用丑闻和改革进度缓慢而导致的信徒流失,在德国等地,不愿缴纳“教会税”(Kirchensteuer)的年轻天主教徒也逐渐疏离。根据梵蒂冈官媒的资料,教会的洗礼人数近几十年显著下降:从1998年的近 1800万人减少到2022年的1330万人。

天主教教宗方济各,2019年要求全球教会机构建立性犯罪举报机制与完善流程。(AP)
天主教教宗方济各,2019年要求全球教会机构建立性犯罪举报机制与完善流程。(AP)

 

《华邮》指出,方济各对梵蒂冈错综复杂的官僚体系展现出杰出的管理能力,更对腐败现象进行打击,尽管后期面对全球捐款减少和退休金赤字激增的挑战,他依旧任命了136名有资格参与教宗选举投票者的其中111名,确保选出继任者的秘密会议更加多元化,不再只是由欧洲人主导。不过方济各的开放言论也引来一些保守派教徒的严厉谴责,并且广泛受到自由派人士的拥护,他不拘礼节的作风赢得了左右两派的赞赏,各界也指责他通过有时看似矛盾或故意模糊的行动制造混乱。

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与俄罗斯正教会牧首基里尔(右)在古巴会面 (取自美联社)
天主教教宗方济各与俄罗斯正教会牧首基里尔(右)在古巴会面 (取自美联社)

 

方济各有时也会扮演外交官的角色,特别是在拉丁美洲,他的影响力可见于欧巴马总统任内古巴与美国之间的外交解冻。与中国达成的秘密协议,梵蒂冈授予北京选择主教的权利,教宗仅保有否决权。梵蒂冈为此协议辩护,称此举使中国天主教徒走出阴影,尽管此举被从人权团体与美国保守派的批评为绥靖政策。方济各也呼吁宗教共存,结束伊拉克的教派冲突,2021年 3 月他在伊拉克什叶派重要宗教人物大阿亚图拉(Grand Ayatollah Ali Sistani)阿里·西斯塔尼(Ali Sistani)会面,并且在被认为是亚伯拉罕出生地的乌尔平原沙漠对多信仰群众说:“我们需要彼此。”

对教会边缘人的慈悲

2013年在从巴西返回义大利的飞机上,一名记者问及同性恋神父的问题—当时方济各刚开始担任教宗—他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回答:“如果一个人是同性恋,寻求上帝并怀有善意,我是谁来评判他?”他使用了现代口语“同性恋”一词——这是前任教宗们避免使用的词汇。他后来更进一步,在2023年1月呼吁废除世俗的反同性恋法律,并直言“同性恋不是犯罪”。更令保守派感到恼怒的是,方济各在维持反对同性婚姻立场的同时,却又为同性伴侣的世俗法律权利辩护。方济各在2023年更进一步,开放天主教神父对同性伴侣进行祝福,并宣称在特定情况下,跨性别者可以接受洗礼、担任教父母及见证婚礼。

教宗方济各接见同性恋伴侣,其中一位格拉西(左)曾是他的学生(取自推特)
教宗方济各接见同性恋伴侣,其中一位格拉西(左)曾是他的学生(取自推特)

 

一些同性恋天主教徒因方济各的开放态度与家人和解。一位来自佛罗伦斯、35岁的女同性恋告诉《华盛顿邮报》,她虔诚的天主教母亲在听到教宗“我哪有资格评判?”的宣言后打电话给她。她几年前告诉母亲自己是女同性恋时,两人曾一度疏远,“但是她打电话给我说,‘如果教宗都不能审判你,那我又凭什么审判你呢?’”然而教会始终不承认同性婚姻,这意味着同性恋者必须终生禁欲以避免犯罪。

《华邮》认为,方济各对LGBTQ+、离婚天主教徒与曾堕胎女性所进行的和解,都可视为他慈悲理念的体现,但方济各并未根本改变教会教义、或者官方教导中将同性恋视为“本质上有失秩序”的立场。《经济学人》说,方济各暗示某些离婚再婚的教徒也可能领受圣体,展现出对于牧灵实务的更大回旋余地。对于其他问题却仍显保守,例如安乐死及女性神职等议题,方济各始终未能推进改革。尤其是在宗座劝谕《爱的喜乐》(Amoris Laetitia)所提出的某些教义挑战,反对声音甚至扩展到被提拔为枢机的神职之中,特别是那些来自发展中国家,具有开放思想的新成员。

教宗方济各8日针对婚姻、家庭发布重要文件《爱的喜乐》(Amoris Laetitia)(美联社)
教宗方济各针对婚姻、家庭发布重要文件《爱的喜乐》(Amoris Laetitia)(美联社)

 

方济各在《爱的喜乐》(Amoris Laetitia)中告诉已婚夫妇不应害怕“健康的性欲”,并建议他们以“早晨之吻”开始新的一天—这种言论被保守派教徒批评为“性爱的喜乐”。至于他似乎为离婚又再婚的天主教徒—长期被教会视为处于通奸状态—开启了领受圣体的门径,但如同他授权对同性伴侣进行简短祝福一样,交由牧师自行斟酌。方济各希望在教会中建立更具弹性、非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但方济各最激烈的批评者—保守派美国枢机主教雷蒙德·伯克(Raymond Burke)谴责这些教导在天主教信徒中播下混乱:“实际上,分裂已进入教会,这与我们的本质背道而驰。”

教宗方济各说打小孩可以,但要顾及孩子尊严。(美联社)
教宗方济各说打小孩可以,但要顾及孩子尊严。(美联社)

 

《经济学人》称,方济各以“平民教宗”之姿改造教会形象,拉近群众距离。他的仁慈、幽默与开放态度令无数人动容,甚至愿意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方济各的宗旨始终如一,就是让教会展现更多的关爱与怜悯,成为所有需要帮助之人的避风港。然而方济各的逝世也让天主教会面临一个问题:他的开明改革能否持续下去,还是会随着他的离世失去推进的动力?这位曾经深刻影响教会的伟大人物,为世界留下的不仅是遗憾,更是希望与改变的精神力量。(相关报导:中国:你那个波音我们不要了 美中贸易战可能重创美国最大出口商更多文章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