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C会长威廉逊(Lee Williamson)在报告中强调,虽然今日香港的新闻自由不如以往,但记者更不应因此退缩。

FCC会长威廉逊(Lee Williamson)在报告中强调,虽然今日香港的新闻自由不如以往,但记者更不应因此退缩。 (美联社资料图片)

 

在《国安法》实施近4年后,香港新闻自由空间持续收窄。香港外国记者会(FCC)最新调查发现,超过6成受访记者坦言在过去18个月内曾进行自我审查,3成更考虑离开香港。多名记者指出,国安相关法律及案件审讯令新闻从业员承受巨大压力,不仅影响采访与报道自由,亦令消息来源更加沉默寡言,整体媒体生态明显受到冲击。

香港外国记者会(FCC)周四(24日)公布一项针对记者会员的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2023年7月以来,香港新闻工作环境每况愈下。《国安法》及相关审讯、国际传媒撤离香港或裁员潮被视为主要原因。面对现实,有3成记者坦言考虑离开香港,当中6%已拟好具体计划。

国安压力笼罩 新闻自由现寒意

是次调查于去年12月至今年2月进行,FCC向逾300名会员发出问卷,最终收回69份回复。当中,有62%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半新闻工作环境变得更恶劣。部分记者点名指《国安法》实施后,新闻自由空间收窄,相关案件审讯亦带来寒蝉效应,而不少国际新闻机构已选择撤出香港或大幅缩减规模。

记者担忧被以言入罪 煽动罪成高压象征

记者面对的法律风险亦显著上升。调查显示,52%受访者对于因报道、意见文章或编辑工作而遭拘捕或起诉表示「略感关注」,6%更表示「非常担心」。有记者指出,煽动罪的定义含糊,范围过广,增加从业员的风险感。

翻查资料,已停运的《立场新闻》两名前总编钟沛权与林绍桐,去年被裁定「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罪成,钟被判囚21个月,林因健康问题获缓刑释放。有受访者直言,此类案件令人忧虑「言论定罪」情况加剧。

消息来源愈趋审慎 6成人曾自我审查

传媒生态转变亦令消息来源变得审慎。64%记者指出,其受访者或消息来源较以往更不愿意被引述或讨论敏感议题,反映社会氛围趋向保守。与此同时,65%记者坦言曾进行自我审查,当中18%更形容程度「相当严重」。

红线模糊3成人无信心掌握界线

尽管78%受访者表示知道哪些题材属于「敏感议题」,但当被问到是否有信心掌握报道红线时,只有约一半人表示「大约知道」,另有36%坦言缺乏信心。有记者分享,即使其负责的范畴与政治无太大关联,亦因担心自身或大陆亲人的安全,明白哪些题材「不该碰」。

监控忧虑蔓延 9成人关注被监视

在个人安全方面,有90%记者表示担忧数码或实体监控。虽然实际遇到监视的比率不高,只有一人曾遭遇数码监控,两人报称曾被实体跟踪,但相关担忧已成为业界普遍共识。

FCC:继续捍卫新闻自由 促当局维持新闻生态

FCC会长威廉逊(Lee Williamson)在报告中强调,虽然今日香港的新闻自由不如以往,但记者更不应因此退缩。他表示,新闻自由与法治是香港成功与繁荣的基石,FCC会继续与相关部门接触,捍卫新闻自由,确保香港仍是区内新闻与商业的重镇。

香港新闻自由指数急跌 国际社会关注

根据无国界记者(RSF)去年发表的「全球新闻自由指数」,香港排名由2002年的第28位暴跌至2024年的第135位,当中以2022年跌幅最为剧烈,由2021年的第80位急跌至第148位。《苹果日报》于2021年因多次警方搜查及高层被捕后停刊,国际间普遍认为是《国安法》被用作打压新闻界的明显案例。

编辑:梁君安

来源:RFA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