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風 Matters 20250502  转自 新世纪

 

蔡英文以总统候选人的身分去华府访问。当年她进了国防部、进了国务院,也进了白宫,访问成果非常好。最后一天华府办侨宴,我上台致词,说小英这一次华府访问非常成功,大家都看到了,那时候蔡英文就告诫我,不能『讲成功,要讲顺利』,好与坏,应该由民众自己诠释,而不是我们自己人大肆张扬。


关系的生变是从一则推文开始。

二〇二三年三月十五日,上午七点十二分,宏都拉斯总统卡蕬楚(Xiomara Castro),在推特发了一篇推文:「He instruido al Canciller Eduardo Reina, para que gestione la apertura de relaciones oficiales con la República Popular China, como muestra de mi determinación para cumplir el Plan de Gobierno y expandir las fronteras con libertad en el concierto de las naciones del mundo.」看不懂的西班牙文,可点开文章下方翻译键:「我已指示爱德华多.雷纳总理管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关系,以表明我决心遵守政府计画并与世界各国合作自由扩大边界。」

该推文有一百五十七万观看,一千七百六十九次转发,六千〇七十九个喜欢。中华民国外交部显然不会是六千〇七十九名按喜欢网友当中的一个。

外交部随即发布新闻稿,称有关宏国总统推文宣布与中国发展正式关系一事,外交部已掌握讯息,并已向宏国政府表达严正关切。宏都拉斯与台湾关系生变,主要是宏国向台湾索取高达二十五亿美元的金援。卡蕬楚在推特放话,刻意派出外长前往中国讨论建交事宜,不无对我国施压的意味。期间,美国和日本都介入斡旋,然而十天过后,宏国外交部也在推特上发表声明,结束与中华民国长达八十二年的外交关系。

屈指算算,蔡英文二〇一六年上任到二〇二三年,已陆续与圣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马、多明尼加、布吉纳法索、萨尔瓦多、索罗门群岛、吉里巴斯、尼加拉瓜、宏都拉斯九国断交。目前邦交国仅剩位于中南美洲的贝里斯、瓜地马拉、巴拉圭;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维斯联邦、圣露西亚、圣文森及格瑞那丁;大洋洲的马绍尔群岛、诺鲁、帛琉、吐瓦鲁;非洲国家史瓦帝尼及欧洲国家梵蒂冈。

二〇〇〇年,台湾首次政党轮替,李登辉交棒陈水扁,其时,中华民国尚有二十九个邦交国,陈水扁执政八年,剩下二十三个,马政府有二十二个,到了蔡政府,一口气丢了九个邦交国,变成十三个。若以外交国数量论断外交成绩,数字确实不好看,故而二〇一九年,索罗门群岛与台湾断交时,在野党见猎心喜,用奚落的口气嘲笑说,蔡英文曾批马英九「外交休克」,但自己才是「外交入土」,当年与她竞逐二〇二〇总统宝座的韩国瑜也在脸书酸:「『踏实外交』看起来就只是一个拿着大罐万金油的辣台妹『踏死』了外交。」

险峻中上路的外交

关于台湾这八年的外交故事,的确是在险峻中上路的。

「余谨以至诚,向全国人民宣誓,余必遵守《宪法》尽忠职务、增进人民福利、保卫国家,无负国民付托,如违誓言愿受国家严厉之制裁。」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日,蔡英文在总统府举手宣誓,面对着孙文遗像和中华民国国旗,她一袭米色套装深色长裤,一脸肃穆。这是台湾第一位女总统,第二位民进党籍总统,中华民国第三次政党轮替,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她发表就职演说,强调人民选择了新总统、新政府,所期待无非「解决问题」,台湾处境困难,迫切需要执政者义无反顾的承担,承担经济结构的转型、承担社会安全网的强化、承担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承担妥善处理两岸关系。还有,承担善尽地球公民的责任,让台湾走向世界,也要让世界走进台湾。

她承诺新政府会积极参与全球性新兴议题的国际合作,包括人道救援、医疗援助、疾病的防治与研究、反恐合作,以及共同打击跨国犯罪,让台湾成为国际社会不可或缺的伙伴。台湾有心走向全世界,但世界各国却让台湾吃了闭门羹。就职典礼隔三天,世界卫生大会(WHA)在日内瓦举办,台湾受到邀请,她派卫生部长林奏延出席,联合国搬出〈联合国大会第二七五八号决议文〉中一个中国的原则,林奏延演说仅能以「中华台北」自称。七月,国际对南海仲裁案出炉,我国领土太平岛被划为礁岩,她的批评被批太软弱。八月到十二月,台湾诈骗集团于肯亚、亚美尼亚、马来西亚、西班牙涉嫌电信诈骗案,均被当地司法机构移送中国。

总统就职演说喊出打击跨国犯罪、医疗援助什么的,全落了空。该年七月首次出访,她以「踏实外交」之名称呼其外交政策,时任外交部长的李大维在立法院备询时解释其内涵为:「扬弃单向援助、走向国际合作,并且加深与民主国家的交流,建立『民主同盟』。」

「踏实外交」一词出自蔡英文文胆姚人多,英文说法「steadfast diplomacy」则是「口译哥」赵怡翔的创意。她期许自己在外交路上能昂首阔步,上任的一百天,看似跌了个踉跄,然而年底一通电话悄悄改变了什么。

柳暗花明的台美关系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日,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与蔡英文通话,是谓「川蔡通话」。

两人针对政治、经济与安全问题和亚洲区域情势交换意见,是台美一九七九年断交后首例。这个通话把中国气坏了,外交部长王毅说这是台湾搞的小动作,评论家有的说川普举动不排除是把台湾当作筹码,和中国换取更大利益;也有说此举惹怒中国,将会把台湾推入险境。果然,圣多美普林西比月底便宣布与台湾断交。国际赛局,各人有各人的算计,但无论如何,台湾确实是刷新了存在感,也上了牌桌露了脸。

一通轰动国际的电话,有好多人出来代言背后故事。前美国副总统钱尼(Richard Bruce “Dick” Cheney)的副国安顾问叶望辉(Stephen J. Yates)曾在受访时表示,川普当选总统,中华民国外交部依照往年惯例和外交礼节,提出请求去电祝贺,是他支持川普与蔡通话的。

《华盛顿邮报》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专栏作家罗金(Josh Rogin)在他的书《天下大乱》(Chaos Under Heaven)中指出,「川蔡通话」是前国防部印太助理部长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趁乱将台湾联络窗口排进电话号码。当时的驻美代表高硕泰表示,对华府代表处来说,「这绝非偶然突发奇想的即兴之作」,他说,当时事前知情的华府人士,包括他应不超过五人,通话前晚他揣着写有川普纽约办公室电话号码的纸条,整晚不敢入睡,「深怕川普临时改期、变卦或越洋电话断线」;幸好,最后川蔡畅谈十分钟,比原订的五分钟增加一倍。

「川普通话那天,我记得我跟你(黄重谚)在里面,但我们两个不在照片里。那个画面是:蔡英文两旁是李大维跟吴钊燮。那是一个总统府里面非常非常小的房间,专门打电话用的,小小的房间包含总统挤了五、六个人。我们对外是怎么说川蔡通话那件事的来源?」现为考试院秘书长的刘建忻,当时是总统府代理秘书长,黄重谚是当年的发言人,事隔多年,两人为我们还原当时情况,黄重谚说:「对外好像没有特别讲欸。我们觉得致贺是一个礼貌。我们当时的回应是说,有关总统跟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先生越洋通话,沟通联系的管道就是川普团队成员,过程都依照台美间交往惯例办理,与任何公关公司都没有关系,因为当时有人说花一笔钱找公关公司。」

刘建忻补充说:「我记得通话后,外交部还在跟对方确认,他们会在何时、如何对外说明?我本来是隔天早上七点要核对这件事情,闹钟设六点,结果醒来发现,已经未接来电一大堆,外媒,国内媒体……因为川普自己发推特,把消息发出去了。」相对川普的大鸣大放,刘建忻、黄重谚这些幕僚说得保守而谨慎,一如他们的老板蔡英文。一如当年的美国《外交政策》期刊把她列入二〇一六年百名全球思想家名单,理由是她「勇于挑战强权」(poking the bear),但没人像她挑战得这样小心翼翼。川蔡通话说了什么?达成什么共识?她不解释。她不躁进、不表态、不自掀底牌──寡言,是她早年在谈判桌养成的习惯,也是政治局势过于诡谲,多说多错,更是个性使然。

天下大势凶藏吉,吉藏凶,川普上任,一方面与蔡英文通话,一方面在佛罗里达州庄园大宴习近平夫妻。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川普到北京访问,中国破天荒敞开紫禁城大门待客,宝蕴楼茶叙、三大殿游走、畅音阁赏戏,仪节全然是帝王规格。然而短短一个月时间未到,该年十二月,川普就公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直接点名中国、俄罗斯是美国的最大对手。不到半年,美中贸易战开打确立,让过去已运行二、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开始逆转。新冷战的国际局势下,为以价值观为导向的踏实外交创造了相当大的发挥空间。

林鹤明二〇一七年到二〇一九年担任总统府发言人,他说:「美中贸易战开打了之后,改变了整个外交结构,也就是台湾从经济到政治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强。美国来访的官员,从次卿、到前国务卿、到部长级、议长都来,来的一个比一个大咖。我记得我当总统发言人的时候,一直在回应说感谢美国众议院通过什么法案,总之就是友台法案非常多。那印象是堆叠的,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美国通过《台湾旅行法》。」

新的法案通过了,旧的惯例被打破了,台美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融洽。

信任的累积

二〇一八年八月,蔡英文参与巴拉圭新任总统阿布铎(Mario Abdo Benítez)就职典礼,同时拜访贝里斯,过境洛杉矶、休士顿,美方以高规格对待,时任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莫健(James F. Moriarty)前往接机。蔡总统停留洛杉矶期间与多位美国政要会面,之后参访雷根总统图书馆并发表公开谈话,这是蔡总统首度在美国发表公开讲话;期间蔡总统也走访洛杉矶华侨文教服务中心。参访带来三项突破,一是以中华民国元首身分到中华民国官方驻美单位参访,二是参访美国联邦机构,三是以前在过境期间新闻采访的管制全面解除。

「二〇一六年过境美国,随行采访的记者是不能发新闻的,记者必须等上了机舱,那意味着你进入了我们自己的专机,进入了自己的主权区才可以发。带团出去,总统跟对方官员或是民意代表接触的时候,你也不能告诉记者。他们(记者)会很不满,一早就在饭店晃来晃去,跟我们捉迷藏,」黄重谚说:「但这样和美方累积的信任,到后来我记得是到二〇一九还是二〇一八年,记者采访不受限,是可以在当地马上报导、马上发。二〇一九年那一次,总统在美国可以随时受访,在我们自己的大使馆,就是纽约办事处,开记者会,接待联合国各国的常代。」

台美关系融洽到好似蜜里调油,二〇二〇年美国大选,挺川普还是挺拜登,竟也可以在台湾社群媒体引起论战,仿佛台湾是美国第五十二州似的。选举结果拜登击败川普,国民党质疑民进党是「押错宝」,然而民主党拜登上任后,延续川普印太政策和印太战略,并数次表示负有协防台湾的承诺。 「压宝是国民党故意去讲的,其实在华府,即使是国民党那边的外交官也知道得非常清楚:我们两边都交往,不管谁上任,都能够跟我们保持非常好的关系。拜登上任,你看他对我们有多好,不管哪一党执政,关系还是不会变,」外交部长吴钊燮打趣地说:「现在来台的议员,共和党、民主党都有,美国的共和党、民主党一天到晚吵架,他们什么议题都合不来,但是唯一能够团结他们的,就是台湾议题。」

前驻美大使萧美琴分析,美国对台政策基于美国国内的《台湾关系法》及「六项保证」,无论美国两党谁执政,对台湾政策的大方向都不会改变。蔡总统多次宣示对台海稳定及维持现状的承诺,获得美方正面回响,双方并基于相同的价值观与利益来拓展伙伴关系,而随着台湾民主更加成熟完善,台湾跟美国这几年密切沟通,增加互动了解。

最多人注目的降落:裴洛西访台

二〇二〇年立委选举,萧美琴以些微差距败给傅昆萁。然而六月,她被蔡英文任命为驻美大使,二〇二一年获邀参加拜登就职典礼,是一九七九年台美断交后,首次有台湾代表以官方形式获邀参加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她也代表蔡英文参加「民主峰会」。萧美琴驻美期间,为台美关系取得重大突破,她说:「我作为驻美代表则积极把握机会,以蔡总统务实、稳健的态度,发挥台湾的优势,把台湾在全球产业、技术环境、战略重整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与可以跟美国合作、对双方人民发展有利的项目结合,争取双边关系最大程度的深化和进化。」

台美双边关系的升温,在众议院议长裴洛西(Nancy Patricia Pelosi)来台达到沸点。裴洛西是民主党籍政治家,自一九八七年担任美国众议员以来,一直以关注中国人权见称,一九九一年曾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支持民主改革派,还因此遭中共驱逐出境。二〇〇七年至二〇一一年、二〇一九年至二〇二三年,裴洛西担任众议院议长,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众议院议长。在她第二度担任众议院议长期间,所属的民主党掌握议会多数席次。依《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众议院议长在总统继任顺序排名第二,仅次于副总统兼参议院议长贺锦丽(Kamala Devi Harris),在美国政坛上地位非同小可。

二〇二二年七月二十九日,裴洛西率团启程出访亚洲,预计造访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及日本,行程不排除途中造访台湾。中共当然是气炸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撂狠话,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采取坚定有力的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太过气势凌人,就连拜登被问如何看待这件事,也直言:「军方认为现在不是好主意。」

八月二日,裴洛西结束马来西亚的行程,到底来不来台湾,全世界都在关注。晚间十点四十四分,裴洛西专机抵达台北松山机场,专机降落的那一刻,松山机场旁边的飞机巷,大家纷纷高举手机抢拍历史性的画面,现场欢呼声此起彼落,情绪高涨。这是继一九九七年的金瑞契(Newt Gingrich)后,第二位访台的美国众议院议长。重量级政治人物来访,台北欢欣鼓舞,然而在她抵台五分钟内,台湾西南领空却是杀气腾腾。共机分别在裴洛西抵台的五分钟内,进入我西南空域七千八百公尺和八千四百公尺高空,遭我方空军广播:「中共军机注意,你已进入我ADIZ(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防空识别区),影响我飞航安全,立即回转脱离。」空军次日说,裴洛西来台当天,一共有二十一架次共机扰台。

台海情势的剑拔弩张,如今从黄重谚嘴里说来是水波不兴:「裴洛西要来,对方就是越呛越大声,各种选项包含『我把你打下来』都是有可能的。当时总统做的决定就是:客人来,我要怎么接待客人,怎么确保客人的安全,比方飞机何时飞到什么位置,总统和国防部长都是全程关注。再来你得知道,你对外传达的讯息又不能太刺激,因为对方情绪管理已经有问题了,总统讲话的内容都要小心谨慎。」外交部长吴钊燮进一步补充:「当时外交、国安相关人员都在总统府开过好几次会,甚至也跟美方密切沟通,所以我们政府在记者会的反应和美国高层官员的讲法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就可以知道说两边的沟通有多顺畅了。」

进击的外交官们

一场不到二十四小时的旋风访台,在国际上掀起惊天巨浪。中国气炸了,飞弹、军舰齐上,然而外交官们总能化危机为转机,「裴洛西来,就是要保护民主主义,证明台湾民主主义社会存在有其特殊价值。台湾价值就是第一岛链的价值,我们站在抵抗霸权主义的最前线,第一岛链的位置被突破,邻国都受害。台湾价值同时也是进步价值,我告诉日本议员,同性婚姻台湾也有反对声音,但台湾是这样,即便只有少数赞成,但只要是对的,我们都会去支持它,让少数变为多数,变成常识,社会才会往前进。」驻日代表谢长廷二〇二二年接受《镜周刊》的访问如此说道。

昔日的民进党四大天王,也曾两次参与总统大选,二〇一六年被蔡英文任命为驻日大使至今的谢长廷,七年多来,他在日本举办学生的交流、运动的交流、庆典的交流,还有使馆的交流。他相继邀请美国驻日代理大使杨舟(Joseph M. Young)、谷立言(Raymond F. Greene)、伊曼纽尔(Rahm Emanuel)在官邸餐叙。不怕中国抗议吗? 「我们有时候会故意找大家都觉得对的事情坚持去做,让他抗议。例如WHO,大家都支持的事情,他们每抗议一次,就会受伤一次。」他说离开台湾太久,偶尔回台湾看政论节目,已经不知道上节目的人谁是谁了:「我早年拿日本政府奖学金来日本留学,如今面对可能是从政最后一个公职,我在台湾贡献了我在日本所学的知识、经验,最后来这边,服务台湾人,也服务日本人,人生可以说是圆满了。」

驻法代表吴志中在裴洛西来台十天后接受二十七场法媒访问,BFM电视台的政论节目上,法国学者派翠克.马丁─惹尼耶(Patrick Martin-Genier)称台湾并非独立主权国家,吴志中当场反驳:「台湾拥有所有主权国家的构成条件,也被认为是最民主的国家之一,有哪一条国际法规定要有二十、三十个国家承认,才是主权国家?我知道法国不承认我们,但这不妨碍台湾是一个主权国家……如果大家继续相信台湾属于中国这个说法,就是让中国对台湾为所欲为,甚至发动战争。这是我们所有民主国家的责任,也是所有知识分子的责任!」电视台不提供访纲和脚本,所有发言全靠来宾临场反应,吴志中以流利法文应答,论点清晰,连法国人也惊艳,访谈片段在网路上浏览数超过百万,不少法国人主动写信给台湾驻法代表处,询问能怎么支持台湾;吴志中走在路上,也有法国人认出他,对他说:「大使加油、我们支持你!」

何止是法国?欧洲国家对台政策也悄悄改变,起先是邻近俄罗斯、长年有危机意识的东欧国家,后来才扩及至西欧。疫情期间,立陶宛率先挺台,接着捷克参议院议长韦德齐(Miloš Vystrčil)来台访问,成为一九八九年捷克民主化后访台的最高层级。二〇二二年底,中华民国在立陶宛不但正式设立代表处,且直接以「台湾」为名。当然,中国很快以经济手段严厉报复,为此,欧盟宣布研拟「反胁迫」法案,希望以集体力量制衡中国各种形式的胁迫,包括经济胁迫。法案仍在协商,但就欧盟已是一大转变。

「在裴洛西访台之前,国际看台湾就有一个中线,一个现状在那边,对国际社会来讲,台海维持现状符合多数国家利益,可是裴洛西来了之后,中国冲撞现状。很多国家反过来,跟台湾有更深入的往来关系。台湾跟其他的国家的外交,因为这个事件变得更加紧密。」吴钊燮二〇一八年由总统府秘书长转任外交部长,称一上任就预定了外交的方向:「以前的外交重点不外乎是美国、日本,但欧洲,尤其是东欧,都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以前摆的人似乎都没有很强的动机,碰到要为国家讲话的时候都恬恬(tiām-tiām,台语安静之意),所以我就把一些比较年轻,比较敢冲的同仁放到外馆去历练。我都鼓励他们说,我当初连外交特考都没有考上欸,你们这些考试上来的,一定比我更厉害,更优秀,你们永远不要惧怕去为台湾发声,也不必来请求我的核可。」

「像蔡英文一样」

回顾七年的踏实外交,吴钊燮英语夹杂台语,笑容可掬,亲切如欧吉桑,而非外交部长。他在民进党执政的二〇〇七年,担任中华民国驻美代表;二〇一二年民进党在野时,他也担任民进党驻美代表,今昔对照,着实点滴在心头:「二〇〇七年阿扁为了国内的威望,会故意去冲撞中国,我们跟布希政府关系处得非常不好。我到美国的第一天,美国人劈里啪啦对我就是一顿抱怨,说你们台湾政府怎样又怎样。我心想驻美代表这么难做,难怪没人想当。很难想像台湾现在和美国的关系这样水乳交融。」

吴钊燮说,外交关系的转变与蔡英文的人格特质有关,「小英总统跟美方的谈判,就让他们觉得说,这个人的领导是很谨慎、很稳定,而且可以预期,她不鲁莽,不会出乱子。上任后,她种种行为会不断强化形象,这对美国人来讲,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伙伴,对台美关系的融洽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于蔡英文谨慎、不夸耀,他举了一个例子:「二〇一五年,我在民进党部当秘书长兼任驻美代表,蔡英文以总统候选人的身分去华府访问。当年她进了国防部、进了国务院,也进了白宫,访问成果非常好。最后一天华府办侨宴,我上台致词,说小英这一次华府访问非常成功,大家都看到了,那时候蔡英文就告诫我,不能『讲成功,要讲顺利』,好与坏,应该由民众自己诠释,而不是我们自己人大肆张扬。」

「遇到压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进」,蔡英文常常把这十四个字挂在嘴边,在她的演讲中不断出现。总统过境美国的规格越来越正常化,来台湾的参访官员官阶越来越高,美国国会军购法案一直通过,这一切都绝非单一事件,一切都是历程。但凡这当中,总统稍微想要炫耀一点,或拿来消费,都可能会造成路径的改变。

林鹤明对十四字箴言更进一步补充:「美国在支持台湾的过程当中,总统没有去乱刷卡,没有把信用刷爆,所以到最后你看我们换到的信用额度越来越高,连议长(裴洛西)来了也一样没有搞砸,所以后面有麦卡锡那一轮。美国人觉得妳不但没有乱刷卡,而且还把利息退来给我。」蔡英文的稳健、踏实,或许正如二〇二三年八月,美国前国务次卿柯拉克(Keith J. Krach)二度访台,在公开场合中喊话所描述:他无意介入台湾选举政治,但他期盼台湾能选出一名像蔡英文一样充满勇气、带领国家变革的领导人。

蔡英文于二〇一五年四月提出「维持现状」的主张,旋即成为民进党提名总统候选人,并于二〇一六年当选总统,如今任期剩下不到一年,一切都如此不同:任期初始,台湾规行矩步,然而美中贸易战开打,蔡政府一改过去避免涉入国际纷争的态度,与盟友采取集体围堵攻势,共同对抗威权国家对既有秩序的挑战。外交的典范正在转移,我们从拼邦交国的数量,到对国际事务尽一份心力。

那正是萧美琴所说的:「蔡总统任内维持一致的稳健与务实作风,在面对国内外挑战,也展现冷静零意外的沟通成效,这些都让国际友人肯定台湾是可以被信赖,可以被依靠的良善力量,比如在COVID-19期间,台湾分享运用科技抗疫经验、捐赠口罩给需要的国家。长期累积下产生良性循环,美国、日本、东欧等国家也感念台湾的帮忙,后来也对台湾捐赠疫苗,是互利互惠的良好范例。」二〇二一年至二〇二二年间,立陶宛因允许台湾设立代表处而遭致中国贸易报复,台湾与日本、加拿大等国要求欧盟在WTO对中国的争端提出解决咨商程序;此外二〇二二年乌俄战争爆发后,蔡政府亦加入国际间的联合制裁,对俄罗斯、白俄罗斯两国祭出半导体出口管制,并编列预算协助乌克兰战后重建等等。

然而要维持现状的承诺并没有改变。北纬二十七度、东经一二二度延伸至北纬二十三度、东经一一八度的直线,那是国防部划定的台海中线。不逾矩,不挑衅,中线在航运图上,也在蔡英文心中,她不会在语言的层次上搞台独,她既不给中国侵略台湾的理由,也不给美国放弃台湾的借口。选举狂胜的时候,她没有得意忘形,选举失败的时候,她也没有铤而走险。因为她知道,海峡两岸极有可能会因为她的得意忘形或铤而走险而陷入危机。国际情势与她二〇一六年当选那一年如此不同,但当年她在就职典礼上,说要在外交与全球性的议题上尽一份心力的承诺并没有改变。遇到压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进,她一步一步,踏实地带领台湾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近台湾。

 

附:

 

时代如何转了弯: 蔡英文与台湾转型八年
作者:
张惠菁/ 吴锦勋/ 李桐豪
出版社:
镜文学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12/14
ISBN
9786267229903
EISBN
9786267229897(EPUB)

 

简介
采访三十位幕僚、政务官、社会运动者等政策相关人士

从九大议题看八年来台湾的改变

从执行者、幕僚的访谈中得知重要政策沟通与执行的关键时刻

「EPUB电子书版本皆有附赠惠菁亲声朗读前言音档」

八年来,世界经历了动荡与巨变

台湾也经历着体质的改变与成长

我们是否在这个时代,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叙事?

遍访三十多位政治幕僚、政务官与各界人士
呈现这段转型期中的人物与故事

「她最大的优点是,和所有人都不一样」
法国资深记者笔下的「非典型政治人物」,幕僚口中的「政策控」。

二〇〇九年夏天,她启动《十年政纲》的讨论,涵盖经济转型、年金改革、长照、卫福、新农业、国防及外交,直至二〇一六年,有二百多位学者专家贡献过想法,六、七十位学者积极参与白皮书撰写。当时的台湾面临着低薪结构、产业转型困境、社会高龄化、年金面临破产、城乡基础设施亟待平衡以及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等问题。

政党轮替后,所有人都在关注,这样一位总统要将台湾带往何处?
解严以来台湾蓬勃的社会力,又是否有机会塑造理想的国家?
年金改革、前瞻建设、能源转型、婚姻平权、潜舰国造……每个变革都像在艰困战区解任务般,一步步开启副本、执行出成果,台湾更在肆虐整个世界数年的疫情之下,交出了经济成长的成绩……

「你注意到了吗?她说话的主词是什么?是『我们』。」
八年即将过去,台湾发生了许多转变。但这本书与其说是她的成绩单,不如说是许多人共同促成的改变,与这些改变背后的故事——就像是走进她的执政的幕后,看到事件背后的动态,并且在更大的世界舞台与时代背景中,理解这些转变。
风云变幻的世界,这个岛屿上,我们共同经历的八年故事。

这八年,是民主台湾的「大规划时代」
学者、政务官、幕僚、社运人士、大法官……还有看着这段文案的你
我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共同参与了未来

《时代如何转了弯:蔡英文与台湾转型八年》采访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尤美女,王法权,史哲,江春男,吕欣洁,李拓梓,李俊俋,李厚庆,李怀仁,沈荣津,林全,林万亿,林鹤明,吴也民,吴钊燮,花敬群,施克和,孙友联,陈吉仲,陈时中,陈俊麟,黄重谚,黄丽群,张振亚,张景森,张胜涵,潘文忠,刘建忻,郑亦麟,郑丽君,萧美琴,谢长廷,钟如郁,瞿欣怡,罗融,龚明鑫

作者
张惠菁
台大历史系毕业,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学硕士。着有《给冥王星》、《比雾更深的地方》等书。现为镜文学文学开发部执行总编辑。

吴锦勋
台湾大学哲学硕士,担任记者十余年,曾获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之「卓越专题特写奖」、吴舜文新闻奖之「深度报导奖」、金鼎奖。着有 《从巴黎左岸到台东比西里岸:艺术家江贤二的故事》、《之间:诚品创办人吴清友的生命之旅》等二十余本著作。

 

李桐豪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镜周刊人物组记者、经营「对我说脏话」与同名脸书粉丝页。
着有《红房子》、《不在场证明》、《丝路分手旅行》。

目录
前言:八年来的我们 ◎张惠菁(此节含惠菁献声朗读)
爱与人权的地鸣——婚姻平权故事 ◎张惠菁
从「gap year」到执政——一个关于「准备」的故事  ◎张惠菁
拆弹者——年金改革故事 ◎李桐豪
为了一百年后的产业——产业转型故事 ◎吴锦勋
一个国家的诞生——外交故事 ◎李桐豪
女武神的骑行——国防故事 ◎李桐豪
民主国家的领域展开——社会褔利、新农业故事 ◎张惠菁
为下一轮太平盛世而发电——能源转型故事 ◎吴锦勋
共同撑起一把伞——国家认同故事 ◎吴锦勋
北风与太阳——翻转台湾文化力的故事 ◎张惠菁
后记  ◎李桐豪
致谢
大事记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