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来 网   转自 新世纪

盗贼史观下的中国:从刘邦、朱元璋到毛泽东的盗贼皇帝史
中国の大盗贼
作者: 高岛俊男
原文作者: たかしま としお
译者: 张佑如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7/05/04

内容简介
为什么在中国,不顾民心、非关正义的「盗贼」可以左右朝代兴替?这和中国文化的本质究竟有何关系?日本研究者以独有「盗贼史观」,探究中国五个盗贼皇帝——刘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与毛泽东——的反叛之路!

「中国有一个盗统,柳下跖、陈胜、刘邦、张角、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毛泽东,相继不绝。」——高岛俊男

中国历史上有两大内部势力,即「绅士」和「流氓」。绅士是知识分子,他们成为官僚或政治家,构成统治阶级,追求「道统」。流氓则是社会游民,聚众结党成为盗贼,并可能成为皇帝,实践「盗统」。半部中国历史,就是「道统」粉饰「盗统」的历史。

而《盗贼史观下的中国》就以中国的五个盗贼皇帝——刘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与毛泽东——探究这种「盗统」究竟如何形成。

【盗贼皇帝的鼻祖】刘邦——出身农家的无名乡巴佬,在萧何、樊哙等人拥护下,成为盗贼集团首领,于楚汉战争后,统一秦亡后的天下,建立汉朝,是为盗贼皇帝的鼻祖。

【和尚.盗贼皇帝】朱元璋——自幼家贫,曾为和尚,后参与红巾军反抗蒙元。在文武能人辅佐下,统一南方,北伐灭元,建立明朝,大杀功臣,成为坐上龙椅的乞丐和尚。

【流寇.盗贼皇帝】李自成——明末流寇领袖,在牛金星、宋献策等人襄助下,歼灭明军主力,并建立大顺,成为人气最旺的李闯王,后被地方民兵所杀,尸首不知何处。

【耶稣.盗贼皇帝】洪秀全——背负十字架的落第书生,创立「拜上帝会」,率众反抗满清,建立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后于天京病逝,太平天国于其死后旋即灭亡。

【最后的盗贼皇帝】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型态,率领中国共产党击败国民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动反右运动、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诛杀开国元老,是为最后的盗贼皇帝。

而藉由「盗贼史观/盗统」的阐发,日本研究者高岛俊男也一举戳破了刘邦与朱元璋等帝王的崇高地位、李自成与洪秀全等造反者的神圣使命,以及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正当性,因为这些大盗贼的崛起,其实和民心与正义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与领导、战略、财政、时运甚至国际关系等因素更为密切!

为什么只有在中国,充满暴力、非关正义的「盗贼」可以成为皇帝?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历史上循环般地出现盗贼集团,主宰朝代兴衰?盗贼推翻政府、自立为王的历史,在将来的中国是否会再次出现? 《盗贼史观下的中国》一书,不仅让我们得以明了中国底层社会的运作逻辑,更以「盗贼史观」此新视野,重述了刘邦、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与毛泽东等盗贼皇帝的反叛之路!

作者介绍

高岛俊男
东京大学毕业,中国文学研究者。对三国、水浒、唐诗背后的社会及历史有相当深的研究,著书甚多。一九九一年以《水浒传》获「大众文学研究赏」,一九九五年获「讲谈社散文奖」,二〇〇一年以《漱石的暑假》获「读卖文学赏」。

译者简介

张佑如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News98节目主持人、日本松下政经塾研究员、NHK国际放送新闻编译、播报员等。现为自由撰稿人,主要从事翻译、写作与历史研究。着有《留学北大》。

 

第五章 最后的盗贼皇帝——毛泽东

盗贼皇帝的农民革命

叫毛泽东盗贼皇帝,可能有人会以为我故意虚张声势,但,事实绝非如此。据我所知,在香港和美国等地就有许多中国人是这么评价毛泽东的。

在中国本地呢?这么想的人一定也不少,只是怕说出来会有危险,所以只能拐弯抹角地说。比如说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作「封建法西斯中华帝国」,或把毛泽东称作「秦始皇」等等。

说得比较明确的是一个名叫王希哲的人。他是广州的青年知识分子,曾在文革期间和三名伙伴共同贴出一张超长的大字报——〈李一哲的大字报〉,而遭到逮捕。这张大字报表面上批判了「林彪体系」,实际上则批判了共产党的体制。

王希哲于一九八〇年写了一篇题为〈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的论文,在国内不能发表,于是送往香港,由香港的杂志刊载。王希哲为此被逮捕并坐了十五年的牢。

让我引用其中的一段,读者们看了以后就会明白,毛泽东是盗贼皇帝,这绝不是我个人标新立异随便说出来的。

另外,王希哲在文章里称盗贼为「农民」,盗贼夺取天下为「农民革命」,那是中国独特的说法。此外,由于王希哲信奉马克思主义,因此这篇论文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写成的。

「必须注意的是,毛泽东在背后成功地指导的这场革命,不过是场农民革命。虽然是在共产党的指导下进行的,就其内容而言,却不出农民革命的范畴。

毛泽东推翻了地主政权,但推翻地主政权这件事,过去的农民也曾成功过。朱元璋成功了,李自成成功了,洪秀全也差一点儿就成功了。此外,井冈山之路也不是什么伟大的发明,在大小五井的对面,我们应该可以认出水泊梁山寨的影子。毛泽东这个书生比那些教条主义者更厉害的是,与彼得堡的起义之路相比,水泊梁山好汉聚义之路对他来说印象更为深刻。

如果我们把毛泽东当作一名农民领袖来看,就没有不得不批评他的地方。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空前绝后的农民领袖。他后来当上中国的皇帝,完全是农民领袖的阶级必然性使然,一点儿也不必感到吃惊。

但是,如果我们把毛泽东当作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来看(他本人是这么认为的),把他当成应该是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袖来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个无产阶级领袖、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功绩,并不在于一个农民领袖也能做到的事他做了多少,而在于一个农民领袖做不到的事他做到了多少。
……如果是这样的话,毛泽东是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没有。一丁点儿也没有!

毛泽东去世的时候,他留给中国人民的,只有毁灭的经济和恐怖的公安而已。」

王希哲说的话再重复一遍就是:过去的盗贼首领们,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他们的目标就是夺取天下当皇帝。毛泽东其实也一样。但当上皇帝以后的毛泽东尽做一些负面的事,正面的事一件也没做。如果说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那就应该留下一些正面的东西(在王希哲而言是往「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民主」方向发展的功绩)。那样的功绩一点儿也没有留下来的革命,即使说是一场革命没有错,但那也绝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仅仅不过是和朱元璋、李自成等同样的「农民革命」而已。

王希哲说的没错。

毛泽东的传记十分有趣,他的人生的确是波澜万丈。但那是和历史上众多盗贼首领或开国皇帝的传记大同小异的一部传记:出生于王朝末年的一个英雄豪杰,组织自己的集团,或者侵占既有的集团为自己的私党,以实力打倒国内的政敌,登上皇位,然后开始肃清开国的功臣们,最后破坏自己一手建立的私党,把天下变成自己一家的天下。也就是说,毛泽东传记之所以有趣,根本不在于什么共产党解放了人民、人民站起来了之类的胡说八道,而是在于和他比起来,朱元璋、李自成看起来也就不过像个小毛贼,在于这样的一个大盗贼怎么把中国搞得一塌糊涂,怎样使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苦不堪言,痛不欲生。

在这里我还想先顺便提一句。二十世纪是世界许多地区都逐步进行了现代化社会建设,自由、人权还有民主等思想在无意识中,或多或少地不断深入到人类脑子里的时代。但只有中国这个地方,完全落后于那样的历史进程,整个社会还是和五百年以前、一千年以前没有什么不同,只要出现一个荒唐无道的暴徒,就能随意把整个社会搞得天翻地覆,所以才会被毛泽东糟蹋得那么厉害。

「造反有理」

读者们看到上述的内容,如果就此以为毛泽东是一个粗暴野蛮没教养的人,那就错了。毛泽东这个人,在粗暴这一点上确实是非比寻常的粗暴,但他绝不是一个野蛮没教养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相当文雅而有教养的人。这一点是他和历代的盗贼皇帝最关键的不同之处。

日本有「文武两道」这一说法,但中国没有。不但没有那样的说法,中国人根本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把「文」和「武」对等看待。对中国人而言,「文」是理想,而「武」则是应该被否定的,一种负面的东西。
「文」也有各种各样,但最重要的就是做文章和写诗的能力。那可不是简单随便学学就能行的。不会作诗文的人,就算再怎么会绘画,爱在竹林里散步,也绝对不会被认可为传统知识分子。

毛泽东是一个能作诗文的人。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开始出现除了传统的学问以外,也学过西洋文化的知识分子,鲁迅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此外,还有一些受过西洋教育,被称为「洋秀才」的人。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属于西洋教育的一部分。但毛泽东完全没有受过任何西洋教育。

如果以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就一定读过马克思的书,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恐怕顶多只翻阅过中国人写的「马克思主义简明手册」之类的小册子而已。 《毛泽东选集》中也有一些引用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用语的学术论文,但那些都是毛的「洋秀才」秘书,例如其中比较有名的陈伯达等人写的。仅仅因为毛泽东在会议上宣读过,就被当作是毛泽东的著作收录起来。那些文章和日本首相的施政方针演说是同样的意思。

毛泽东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的意思就是「反抗或教训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是一件好事」,也就是鼓励孩子忤逆父母,学生殴打老师,职工围殴老板。不过,那是以社会一般认为下对上必须绝对服从为前提的。

如此随便的总结,马克思要是地下有知可能要不服气。但对毛泽东来说,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髓,也是毛泽东实际上实行的。但他绝对不允许自己的手下反对自己。那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要真是那么简单的话,就根本没有找马克思去借理论的必要,自古以来的中国盗贼都是那么做的。

据说,史达林曾说毛泽东是一个「人造奶油马克思主义者」。假装自己是奶油,实际上根本不是奶油。说这话的史达林自己是不是奶油也不好说,不过,毛泽东恐怕连人造奶油也算不上吧!大概只能说是辣椒酱之类,不用说,这种酱搭配中国的馒头要合适得多。

那人就近在眼前

所以说,毛泽东这个人完全没有受过任何西洋教育,是一个纯粹的传统中国文人。

毛泽东最擅长做的一种诗叫作「词」,和中文里的「诗」不同,但广义上来说都是诗。词的规定比诗还要严格,非常难做。过去的日本人也模仿中国人做诗,但词却怎么也学不来。 「诗」和「词」的日语发音相同,所以为了加以区别,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在念「词」这个字的时候都习惯用中文发音。

毛泽东当然写了很多诗,但他写得更多的是词,而且写得非常好。不只是写得好而已,还充满了英雄气概。不但豪迈,他的用词遣字更是令人惊叹。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首在他众多作品当中最著名的词,题为〈沁园春.雪〉,是他一九三六年在延安做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大意简明扼要地说就是:中国的大自然很美。自古以来诸多英雄豪杰试图将中国据为己有。成功达到这个目标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还有元朝的成吉思汗,全都非常勇猛,但他们却缺少了文化教养。难道就不能有一个既有文化教养又能得天下的人吗?你看,那个人就近在眼前啊!

他说的没错。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们,都是以实力夺得天下的,无疑都具备了超群的腕力、胆力、组织力、统帅力等等,但要和当代一流的文人比起来,他们没有一个拥有可与之相提并论的文化教养。在别的国家,人们可能不在乎,可是在中国,缺乏文化教养是不能让人满意的。如今,具备了那些条件的人,正准备把美丽而充满魅力的中国据为己有。

毛泽东具备文化条件的证据正是这首词。被称为「词」的这种诗,每一个词牌(以这首词为例就是「沁园春」)的词句配置规则、限制都不同,格式非常复杂,但毛泽东的这一作品不仅克服了上述难关,还以优美而华丽的古典用语去驾驭那些有可能是杀伐、傲慢的内容。有如此本事的开国皇帝,确实前所未见,绝无仅有。
但是,一九三六年写这首词时四十四岁的毛泽东,才刚刚结束二万五千里逃亡之路,好不容易拥有一个小小的根据地。带着一万多名残兵的他,仅仅是一个偏僻地方的小头目而已。他准备怎么得到天下呢?

毛泽东已经胸有成竹。

把毛泽东从江西的根据地赶出来,让他不得不走上痛苦的逃亡之路的,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军。要直接打赢他们怎么看都是不可能的。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日本军作为志在入主中原的第三势力出现了。日本在关外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满洲国」,进一步入侵中国的中心地区,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这日本军的武力比蒋介石的武力还要强大。

弱者和强者一对一对决,弱者很难胜出,但是,如果中间多出了一个强者,变成三角关系,只要好好利用形势,最弱者也可能有胜出的机会。在这一方面,不懂马克思主义却熟悉中国权谋术数历史的毛泽东,是不会重蹈不学无术的李自成的覆辙的。和日本打八年,和蒋介石打四年,前后加起来才不过十二年,毛泽东就把新国家的皇位拿到手了。

整肃知识分子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中国,出现一个软弱无能的政府,人们如一盘散沙自由发展,相信中国的状态至少会比现在好得多。这一点,只要放眼全世界,看看那些在根本谈不上大有为政府的领导下的许多国家这数十年来的发展就能一目了然。把战争刚结束时的中国和现在做比较,有人说多亏了共产党国家才有了进步。但是,要跟过去那个时代相比,无论哪个国家都肯定是有进步的。在中国,毋宁说是共产党阻碍了国家的进步。

正如王希哲所言,建国后的毛泽东,积极的贡献一项也没有。相反,他搞了一大堆破坏。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争」、一九五八年起的「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一九六六年起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反右派斗争」,是对知识分子的肃清。虽说是肃清,但不是把人杀掉,而是将人送到强制收容所,或者降格为农民等等,也就是剥夺人们发挥能力的平台和机会,有人说受害者有三十万人,也有说七十万人左右,甚至有人说多达一百一十几万人。

毛泽东自己就是知识分子,或者就因为他自己是知识分子,所以讨厌知识分子。据说他认为有思想的人只要有他自己一个就够了,其他人只要按照他的命令去执行就可以了。

确实,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十分任性、高傲、意见多、不老实,是非常难对付的一群人。但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又不得不依靠这些人。因此,历代的统治者都只能忍着心里的不痛快,让知识分子帮忙治国。不过,只要给戴顶高帽子哄着,就是对盗贼王朝也好,夷狄王朝也罢,他们都会竭尽忠诚为之服务,那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肃清并非始于「反右派斗争」,而是一九四二年在延安时曾一度进行的「整风运动」。

对日抗战开始后,纯真善良的青年知识分子们,以为以延安为中心的共产党统治地区,即所谓的「解放区」,是实现了人类理想的一个像乌托邦那样的地方,所以不断向「解放区」集结。

然而,他们实际到了那里以后才发现,以党干部为统治者的阶级制度已经牢牢地形成,干部们吃香喝辣,一般党员态度懒散,完全看不出任何抗日的斗志,而一般老百姓们则被大批突然到来的共产党员抢走粮食,看上去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年轻的知识分子们觉得不满,开始四处聚集发牢骚,于是,一场针对他们而来的「整风运动」就展开了。据说有将近二万人被杀或者自杀。被严厉整肃以杀鸡儆猴的,是发表了质疑文章的年轻学者们。

指导这一运动的是毛泽东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文艺讲话》)这篇演讲。内容是要大家对共产党不要有任何批判,而应该一味吹捧,但那样的内容,居然一度在日本也被认为是指出了人类文学艺术的新方向,而受到极度赞扬。

现在看来,这场「整风运动」就像是场十五年后「反右派斗争」的预演。反右这次就是全国范围了,只要看起来有可能对共产党的所作所为有半句批评的知识分子,就会被枪口顶着狠狠地挨批斗。

中国这个国家,虽然人口众多,但构成国家「元气」(根本的精气、活力)的还是知识分子。剥夺知识分子的「元气」,造成人心背离,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身的「元气」大伤,接下来国家就只能靠恐怖和惰性继续统治下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走下坡,因为,死的人固然并不多,但反右派斗争对国家活力造成的影响却是最为巨大的。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是同时进行的。

「大跃进」是让好几亿人,以自己体力的极限,甚至超越极限,不顾一切地去工作,以使国家的经济力量一举提升起来的一场运动。以制铁(现代化的制铁所很少,所以完全是以土法炼钢)和水坝的建设等水利工程为主要项目。他们的算盘是,一天做十天分的工作,那么一年就能完成十年分的经济增长。事实上,由于太急于求成,制造出来的铁和建造的水坝基本上都不能用,而且还破坏了山林。因为炼钢需要木头当燃料而胡乱砍伐树林,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

「人民公社」则是和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一样,是将天下的土地都收归公有(党有),然后把收成平均分配给每个人的共产主义。由于不能有任何不平等,每个家庭把自家的灶打坏,每个村搭一个食堂,所有的人都必须吃相同的东西。但是,农民们的土地被没收后,成了共产党的农奴,大部分的人就不努力好好干活,效率就低落了。有人说,没有想到实施人民公社制度的二十年期间,数亿农民在没有组织也没有相互联系的情况下,竟然那么一致地持续实行怠工。

「大跃进.人民公社」是毛泽东提出并强行推动的唯一具建设性的,在他本人看来是卓越超群的政策。但毫无疑问,他的政策彻彻底底地失败了。三年期间,有数千万人活活饿死。不过共产党不允许人说「饿死」,而说是「非正常死亡」。日本到今天还有人说「共产党至少做到了让几亿老百姓衣食无忧」,说这话的人简直是无知到了极点。

「大跃进」搞了三年就被取消,「人民公社」,虽然进行了废除食堂等些许修正,却还是持续了二十年。 「文化大革命」则持续了十年,直到毛泽东死后这场大骚乱才终于结束,但这场浩劫是为了什么而发动的呢?它并没有像「反右派斗争」或「大跃进.人民公社」那样,能见到明确的意图。有人说其目的是为了打倒刘少奇,确实有那样的可能性,但如果仅仅为了这个目的,那么这场动乱实在闹得太大。毛泽东实在太胡搞了!

Search
光传媒 Youtube
  • 光传媒顾问团 >>>
    鲍彤  蔡霞  陈光诚  陈奎德  程凯  慈诚嘉措  冯崇义  傅希秋  胡平  金钟  李进进   鲁难  罗胜春 茅于轼  潘永忠  宋永毅  苏晓康  王丹  王军涛  王志勇  席海明  张伯笠  张伟国(按姓氏笔画排列)
    光传媒专栏作家 >>>
    鲍彤 北明 蔡霞 蔡慎坤 程凯  陈奎德 陈光诚 陈建刚 茨仁卓嘎 丁一夫 傅希秋 冯崇义 高瑜 高胜寒 郭于华 古风 胡平 金钟 李江琳 林保华 潘永忠 苏晓康 宋永毅 田牧 王志勇 王安娜 严家其 郑义 张杰(按姓氏笔划排列)
    最新汇总 >>>
  • notfree
  • 新英雄传·1949年以来民主义士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