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协担心当局针对性调查,对新闻自由有负面影响。 (Billy H.C. Kwok/美联社资料图片)
香港政府疑透过税务打压小型传媒生存空间,香港记者协会表示,至少有8间新闻传媒机构或平台、以及20名新闻从业员及其家人,被税局追收七年前的税款。记协主席郑嘉如指不少个案中,税局的数据错漏百出,然而小型媒体仍要费时间面对,情况令她焦虑,更担心对新闻自由有负面影响。
记协于周三(21日)召开记者会,指出自2023年底开始,有至少8个新闻机构、平台或团体,以及有20至记者或其家人,被税务局审查七年前的利得税或薪俸税,按税局估算受查机构需预缴约70万元,暂缓后则要预缴约30万;而受查的记者或其家人按估算需预缴约100万,惟暂缓后则预缴约9万元。
而这些机构包括记协本身、《独立媒体》、《法庭线》、《Hong Kong Free Press》、《爆炸头》及《Renews》,另外据本台所知,亦包括一间在香港经营的小型独立媒体。至于个人则大部是机构现任或前任负责人、董事或股东,亦有独立机记者、机构负责人的家人,以及公司员工。记协主席郑嘉如指出,虽然税局指引指可针对行业审查,但在缺乏证据和事实支持的审核,无论甚么动机亦不能够接受,她质疑涉事机构同属独立及小型媒体,如与行业无关的话,是否纯属巧合?
税局审查某公司未成立年份之利得税
按税务条例,税局有权复查最长7-10年的帐目。不过,记协指今次税局针对小型传媒的行动,当中有不少「离奇指控」,包括安插商业登记号码予无商业登记人士、审查某公司未成立年份之利得税、估算短报收入比当年薪金多近2倍、多次声称无收到邮递或亲身递交之报税表或反对信、将所有银行入帐交易当收入等。有受查人士即使当年未结婚,无合并报税配偶同被审查;而当年无使用父母免税额之父母亦同样被税局审查等情况。
记协指,税局并非基于证据或合理理由估算短报收入和要求记者预缴款项,实际上属「未审先罚」,加上新闻工作者本身收入不高,除要预缴高额税款,面对无理指控仍要花金钱和时间自证清白,而法例无要求个人保留往年帐目文件,记者要自证清白更加困难,更会对记协构成压力。
郑嘉如指责当局以商业及财务工具手法对付传媒,会令公众对媒体或机构诚信有影响,她以记协为例,被税局指「逃税」是诋毁,更指小型媒体资源不足,仍要面对无理指控,情况令她感到焦虑,更担心当局频繁审视媒体及记者,对香港新闻自由构成负面影响。她促请税局不应在没有足够理据情况下审核,更不应作出有针对性审核,要求税局公开交代。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来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