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一位捐赠者捐出很多从「雨伞运动」收集到的饰物,每一件饰物都勾起他当时的经历。 (受访者提供)
反送中6周年前夕,新成立的港人组织香港行动文献库于英国伦敦举办 《记忆对视》展览,将部份香港公民社会的藏品展出。策展人深信,每个公民有权将物件赋权更多意义,这些物件都蕴藏不同故事甚至能牵起与其他人的共同回忆。她希望透过展览对抗政权扭典历史,同时让港人了解彼此分歧后再一同探讨前路。
展览策展人、香港行动文献库典藏总监 Sienna Lau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展览以香港作为起点,希望探讨如何保存记忆及档案。展览与「香港社运口述历史计划」合作,将部分受访者的经历节录出来,再用香港行动文献库收集到的藏品作回应,彼此互相呼应。例如有受访者曾参与学民思潮的组织,展览便会再展出学民思潮相关展品。除了展出数十年来部份香港公民社会的物品及文件外,亦设有一个互动地图,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分享他们在香港某个地方的故事,将记忆与地方扣连。

展览中有一个展品令Sienna Lau特别深刻,是一个由港人捐赠的箱,里面放有很多从「雨伞运动」收集到的饰物。Sienna Lau说,其实好多人可能放了很多记忆在家中的角落:「你不会将这些东西与博物馆划上等号,只会觉得这是我家中的小废物,但其实不是,我们想从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你有权将其赋权更多意义。」捐赠者每件物品都能讲出当年在哪取得,并发生了甚么事。Sienna Lau说:「有时人与物件会有感情,亦会透过物件记得一些事,甚至能与人的连结,这跟在博物馆看一件历史文物是不同的」。
Sienna说,不同受访者的分享可见他们之间有不同的矛盾,例如是否本土、支持港独与否、认为自己是否中国人等。她认为不同观点无分对错,但重要的是让不同港看见彼此的想法:「很重要的是当政权想磨灭我们,改写及扭典我们的记忆及历史时,很多时我们用的解决方法是想建立一个很强的整体、用口号包装的论述。但我们觉得要双线并行,同时要鼓励社群探讨彼此的不同,这样才能进步。」

人与物件会有情感 同时能勾起集体回忆
Sienna Lau觉得前几年大家较需要宣泄,所以较需要一个让大家感受到共同体的展览,但踏入反送中第6年,应该重整前路:「大家开始沉淀,实是一个好的时机开始想我们的前路是怎样走,我们无可避免看及整理大家的分歧。如果我们装作没有分歧,再走几步怎么也会有碰撞。」
《记忆对视》展期将到下周一(26日),Sienna Lau指下一步或会回到台湾另设展览。香港行动文献库(HKAA)是一个由在台港人和台湾社会行动者成立的非牟利组织。其宗旨是收集、保存和推广与香港社会运动及政治历史相关的物件、文件和出版物。
编辑:李荣添 网编:程皓楠 记者:淳音(台北)
来源: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