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 2025年06月04日来源:上报
这位「哈佛女孩蒋雨融」的故事收场,已经超越了她本人能够掌控的范围了。 (美联社)
如今的世界政治戏剧性极强,一国一事,均可以上升至国家利益层面认识,归于爱国卖国范畴。哈佛女孩蒋雨融一场演讲带来的成就感没超过24小时,因其家庭背景被曝光,注定成为坑爹大事。但由此牵扯出来的另一个问题恐怕更严重,那就是她入学哈佛这件事情本身,极有可能进入「哈佛与中共勾结」这一范畴。
一夜之间:励志故事成权贵子女抢占优质资源
哈佛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于5月29日在校园如期举行,有一位华人女孩Yurong Luanna Jiang(中文媒体先据拼音译成「江玉容」,实为蒋雨融)上台演讲,演讲内容很有哈佛政治正确的范儿(示范),全是人类共同命运、环保、人权这类大话题的心灵鸡汤。演讲刚完,中文网沸腾,中国门户网站网易以《哈佛战胜川普这天,史上首位在哈佛毕业演讲的中国女生震撼全场》为标题登载,不吝奉上各种溢美之词。 注更多可惜骄傲感与欢喜只延续了不到十小时,接下来的故事她的家庭背景被扒出来了:就成了利用父亲权势与门路抢占优质资源的老套故事。
以下是网路上扒出来的故事:
这名来自中国山东青岛的留学生蒋雨融早在2022年就已在与中国国资委相关的「中国绿发协会」上官宣,其父蒋志明则为其专项基金会的执行主任。现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和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联合主任。
中国绿发会是由大陆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协主管的全国性公益基金会,其秘书长周晋峰利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帮助蒋雨融申请了哈佛甘迺迪学院,在哈佛大学录取之后,中国绿发会特意发布了该条微博,对周晋峰的推荐行为,表示感谢。
截至5月31日为止,这个故事还只是掌握资源者利用自身的能量,为子女谋福利。但到了6月1日,这故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演变成「卖国」问题了。以下是网易文章《又一起坑爹事件?蔣雨融年學費上百萬:靠舉薦制留學回國變學霸》
这段「她爹在绿发会,这个NGO是福特基金会的周边组织,本身就是带路党的孩子。这类人的子女典型路径也就被总结出来了:自小西方教育,国际奖项镀金,回国组建NGO,煽动性别对立、环保、动保议题,扰乱社会秩序,瓦解社会共识。这已经是CIA几十年的老套路了。」
其中几个关键字,在中国很具有政治杀伤力:NGO,尤其是有外国资金的NGO,是美国与西方对中国实施颜色革命的推手(或曰和平演变的工具);福特基金会更早就被说成是CIA的抓手。还有文章更是将蒋姑娘这类人定性为「外国在中国颜色革命的政治代理人」。
美媒各取所需地解读Yurong Jiang的讲话
哈佛VS川普行政当局,在美国其实是场价值之争。早在欧巴马时期,以哈佛为代表的常春藤名校,就成为「觉醒文化」(woke culture)的主阵地。所谓「Woke」,是将源于对种族歧视与社会不公的反思,扩展为涵盖种族、性别、性取向、环境正义与殖民批判等议题的政治正确范式。哈佛等校纷纷设立「多元与包容办公室」、取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雕像、审查教材与课程叙事,并在招生、招聘与校园治理中强化「身份认同」优先,将族裔、性少数取向背景纳入重要标准。具体来说,哈佛热衷推动「种族正义」与「结构性平权」,如支援BLM运动、引入反种族主义课程、放任反犹活动,少数保守派学者与异见学生因观点不合主流而被边缘化,甚至被迫离开,使得「觉醒」成了一种文化专制,引发美国社会对哈佛学术自由与言论空间受限的担忧。
在保守派眼中,这类高校代表的已不是自由与进步,而是一种脱离现实、背离传统的「精英泡沫」,也因此成为其政治反击的集中目标。现任美国副总统J.D. Vance 在2022年成为俄亥俄州参议员候选人之后,在一個名為「國家保守主義」的組織的會議(National Conservatism Conference II)上發表了閉幕詞《大學是敵人》( The Universities are the Enemy) ,可见他对左派那套DEI政治正确规范深恶痛绝。
在哈佛VS川普行政当局的法律纠纷中,持Woke理念的美国主流媒体,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哈佛。中国是哈佛生源最大来源地,取消国际学生的签证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所有报导都关注了这场在史无前例的法律纠纷中举行的哈佛2025毕业典礼,蒋雨融的讲话成了所有媒体报导的重点,例如:25岁的姜同学在演讲中从未直接提及川普政府,也未提及其对美国历史最悠久、最富有的大学的多管齐下的攻击,但她的指向是明确的:「我们的崛起并非通过证明彼此的错误而实现,而是通过拒绝彼此放手而实现。」美联社在次日对她的采访中如此说:在演讲过程中,蒋雨融一直在思考校园之外的动荡及其对同学们的影响:「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我所传递的资讯就是人类同生共死」,「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在思想、种族和身份认同方面存在着许多分歧。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运用更多的道德想像力,想像我们彼此联系在一起。」
但社交媒体则是另一番景象,这事上了X上的保守派大V @amuse的每日要闻,这位博主批评哈佛大学选择的毕业演讲者是「一个受中共资助和监控的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并指控其父亲为一个「充当中共准外交代理人」的非政府组织工作。
这位拥有63.9万名粉丝的帐号是川普的坚定支持者,据他在简介中所言,其页面流览量超过40亿次,视频观看量超过4亿次,影响力往往超过许多主流媒体。也因此,他的评论将在保守派人士中引发反响,正在指责哈佛大学与中共有勾结的川普政府,找到的例子主要是胡温时期哈佛甘迺迪政治学院为中共政府培养省部级官员,因而获得「中共海外第一党校」之称,以及习近平女儿习明泽、薄熙来儿子薄瓜瓜在哈佛就读这些事实,但蒋雨融的例子生动的说明,看似普通的中国留学生(主要在文科就读),可能都是哈佛与中国官员交换利益的筹码。
到目前为止,美国主流媒体对此无视,只有BBC轻描淡写地记载了这一事实,在《哈佛大學中國畢業生演講引爭議》(2025年6月2日)提到,蒋的演讲「在美国和她的祖国引发了褒贬不一的反应。在美国,一些人指出她与中国共产党存在关联」。 「美国当局曾试图限制哈佛大学招收外国学生,并指责该校‘与中国共产党勾结’」,另一方面,一些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声称,蒋雨融父亲所在机构得到了美国知名公司和基金会的支持。但为了给美国同行面子,称「BBC尚未独立核实这些指控」。
是「中美关系的桥梁」还是「两头通吃的勾结」,全视两国关系
中美两国断交时期(文革前至文革),美国、台湾等海外关系在中国被视为「里通外国」,有「敌特嫌疑」;中美建交之后,各种海外关系成了中国政治贱民的救命稻草,许多有海外关系的「阶级敌人」家族因此改变命运。尤其是邓小平改革开放后,从中央到地方,莫不奉昔日的「美蒋特务」为座上宾,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海外关系成为婚姻考量中的重要筹码。中共高层中如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温家宝、习近平、薄熙来等人子女都有海外留学经历。那时候,在美中两边都有关系,搭得上线的人被称为中美交流的重要桥梁,1990年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创办的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是美国一个华裔精英NGO,其成员来自商界、政界、学术界及文化界。发起人有建筑师贝聿铭、企业家杨雪兰和音乐家马友友等。台面上百人会的宗旨是「在促进中美之间的相互了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交流」,其中包括数名在美国社会中有影响力的华裔高官与相当知名度的华人、两岸三地政要名人。百人会每年的年会,都会邀请美国政、商界的重要人士参加,曾在中美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随着中美关系恶化,百人会已经沉寂。
无论是如今已经因间谍罪入狱的纽约孙雯,还是这位本来注定会在环保NGO中供职的蒋雨融,她们的人生理想就是充当中美交流的重要桥梁,能成为百人会会员。但她们的运气太差,一个在人生的巅峰时期、一个在拿到人生优质入场券之时,遇上了中美关系进入阴天版且乌云密布之时,这位「哈佛女孩蒋雨融」的故事收场已经超越了她本人能够掌控的范围了。
※作者为中国湖南邵阳人、作家、中国经济社会学者。现今流亡美国,曾任职于湖南财经学院、暨南大学和《深圳法制报》报社。长期从事中国当代经济社会问题研究。着有《中国:溃而不崩》、《中国的陷阱》、《雾锁中国:中国大陆控制媒体大揭密》等书。